有時候在想,旅行最大的樂趣或許就在旅途。對未知景物的想象、對異地奇遇的憧憬始終在心中蕩漾,即便是舟車勞頓也掩蓋不了那種激動與興奮。
然而,每次抵達之后,或多或少都會與希望有點距離。
但,皖南應該不會讓你有太多失望。
一
抵達太平湖,是在春日一個微雨的黃昏。風動波搖,岸邊竹林瑟瑟有聲,天空有鷹低翔。
登船,向湖心所宿小島進發。視線所及,山如螺髻,水似綠綢,間或有輕紗般的薄霧在山間游移。人立甲板。細雨拂面,青山擦肩。如果沒有馬達發出的突突噪音,渾然不知身在世間。
雨停,風止。湖面漸漸地歸于寧靜。碧綠?澄澈或是幽深?一時間竟然無法用準確的詞來形容這片湖水。或許,這樣的美根本就無法也不需要用言語來表達。
應該換乘一只船,木船。既非沈從文湘西的小劃子,也不是周作人紹興的烏篷船。船不須大,三四人可圍幾而坐。舟子須不俗,可與談天論文;船內須潔凈,船板油亮可鑒最佳。菜亦不須多,素菜二,魚一,佐以花生米足矣。然,酒須足。
船至湖心,停漿,任船隨波。邀舟子同坐,把酒臨風。湖如舞臺,我當其中,青山錯落如觀眾。舉杯敬青山,青山亦掬一湖碧水與我同飲。享此情此景,秋冬需暖陽午后,春夏需微風黃昏。
馬達忽停,美夢驟醒,住所已到。不過,能有此美夢,已不虛此行。
靈光一閃,腦海中浮現出一個自以為合適的形容:這湖水真是一片純粹而又沉靜的碧。
二
依舊春雨綿綿。
逆秋浦河,向仙寓山。河水清如明鏡,卻無鏡里秋霜。進山,水漸散落成溪,成潭,成瀑。溪水急處在石間批散如秀發,緩處鵝卵石五彩斑斕;潭水皆幽碧,其間游魚可數;瀑則飛流直下,濺玉飛花。山隔樹斷,云霧飄渺,景物時隱時現,惟潺潺水聲始終相伴。
峰回路轉。霧氣散處,總覺青山撲面而至,始悟太白“山從人面起,云向馬頭生”之妙。
山中氣候一日三變。方才細雨薄霧,須臾陽光燦爛。
藍天白云做頂,青山為壁,山腰上的村落白墻黛瓦,宛如掛在青山上的一幅裝飾畫。山色雖以青翠為主,卻不單調,嫩綠略帶鵝黃,翠綠趨向于墨,層層鋪開。又有紅、白、黃色的映山紅及不知名的草木亂筆點染,天工之作,可謂恰到好處。
每近村落,山坡向陽處皆辟有茶園,采茶人斗笠背簍忙碌其間。只是新開的片片茶園如錦衣之上著塊補丁,稍煞風景。不過,人皆須為稻梁謀,不足為怪。
三
這段微杭古道隱于仙寓山深處,與績溪的那段相比,頗有些落寞。
古道久無人識,青苔滿路。兩旁樹木遮天蔽日,偶爾才有陽光于縫隙間斑斑點點灑落。路邊有溪,常見有古樹俯臥或橫仰水面,似欲掬水而飲。俯者楊樹,仰者為松。古諺有云:楊樹淹死不上山,松樹干死不下崗。故土難移之意。
古道蜿蜒,青山壁立。山上植物豐茂,古樹、野茶、杜鵑、叢竹雜生。竹生何處,花開誰家,一切皆有法則。巨石之下,石縫之中,仍然有樹向著陽光的方向努力伸展著軀干,彰顯生命的頑強。
行走于古道,忽有不知名的野花飄落頭上,恍然若夢。
四
夜宿大王村。據說此地富含一種稀有元素“硒”,因此又稱富硒村,盛產茶葉,名曰富硒茶。
村處大山深處,雖為景點,卻開發不力。游人至此,多浮光掠影,很少有人留住。住處全是家庭旅館,條件簡陋;吃飯也需在農家搭伙,且過時不候。讓人不可理解的是整個村落居然無一飯店,以致于晚間雖有酒可沽,卻無菜下酒。
晚餐在一農家屋外,面對青山座座。黃昏清風徐來,滿桌山貨飄香,惜酒無好酒,啤酒更難以入口,辜負了許多佳肴。飯后,主人早已泡好幾杯新茶,茶葉呈條狀,入口雖微澀,然余味香甜。問價,一斤只需50元,絕對物超所值。臨走時買了幾斤,回家后>中泡卻再無山中之味,思來想去,大概是水的原因。此地泡茶之水皆山泉,以木炭慢火燒開。城市之中何處尋此佳水。
夜色漸濃,燈光稀疏,山色黝黑如鬼魅。整個村落只聽到炒茶機器隱隱的轉動聲,夢中亦有茶香縈繞。
晨起,村邊漫步。滄溪環村,流經村口處上有廊橋。橋邊有香樟,一人不可合圍。村邊又有將軍崖,臨崖有棧道,低矮處需躬身伏行。崖上多古木,且多為香樟、黑楠等樟科植物。樹木蔥蘢,時有動物異聲傳出。崖下深谷,谷內滄溪借山勢錯落而下,激流回旋,水聲震耳,寒氣沁人。獨行,竟有既寒且栗之感。
山中幾日清且閑,夢常難醒枕香眠。離開時,村口山坡上矗立的幾塊墓碑,似是目送我們離去,又似護衛著自己的家園。
(責任編輯:周代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