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話劇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何念的戲幾乎每一部都會帶來很多的關注,《撒嬌女王》當然也不例外,光聽這名字就已足夠吸引觀眾前來探個究竟:劇中的女人們?yōu)槭裁慈鰦?她們又是如何撒嬌的呢?
故事圍繞著四個分別生活在北京、上海、臺北、香港的都市女性展開。29歲的北京姑娘李莫擁有很多人夢想的一切有車有房有事業(yè),還擁有一家自己的婚紗店,只是惟獨情路坎坷。做了十年小三的她,極度渴望擁有一份正大光明的愛情,渴望穿上美麗的婚紗步入婚姻的殿堂。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遇見了小自己五歲的浪漫車行小老板,但他是否是她的真命天子……香港的高級白領Melodv與男友相愛多年,但“公主病”嚴重的她始終堅信“自己是男朋友的唯一,凡事要聽我的”。某晚,當她在一間海景套房內(nèi)等待男友的到來時,沒想到一陌生男子陰差陽錯撞了進來,更沒想到的是,兩個人在爭吵中競都發(fā)生了變化……上海小女人魏碧惠與老公謝謝相識一個月就閃婚,但“80后”的他們都太過自我而終日吵鬧不休,無法遷就對方的他們終于選擇離婚……臺北女作家思萱有一個深愛她的男子,可是她始終沒有走出老公去世的陰影,低迷的狀態(tài)、憂郁的性格困擾著自己也困擾著愛她的人……故事就這樣分別從四個女人的生活開始娓娓道來,似乎毫無關聯(lián),但喜怒哀樂之間卻串聯(lián)起了女人最寶貴的二十年——她們愛過,被愛過,傷害別人也被人傷害,她們在這之中個個都修煉成了“女王”。
縱觀全劇,卻似乎始終沒有找到小女人想盡辦法撒嬌耍賴的影子,看到的只是幾個驕傲的、全身帶著利刺的女王。她們有時似嬌艷的玫瑰,有時又像沙漠中的仙人掌,生命力頑強,不容侵犯。但也許正如導演所說的那樣,摒棄掉“撒嬌”,一切先從“愛”開始,只要有了“愛”便有了“撒嬌”的本事。于是在故事的結(jié)尾,這些女王們都在愛的過程中主動選擇,主動生活。北京的李莫選擇了離開深愛十年的男人,哪怕他已讓自己如愿穿上婚紗,也放棄那個無條件愛她的北京男孩,因為她要去尋找真正的自己;香港的MeIodv在善良的異鄉(xiāng)人幫助下逐漸領悟到了如何放下身段去愛他人;臺北的思萱終于在一個雨夜告別了多年前的回憶,與現(xiàn)在的愛人微笑牽手;而上海的小夫妻在婚姻登記處老阿姨的幫助下和好如初,一切重新開始。看來修煉成女王并不容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得到男人們的點化,愛就在這來來去去、迂迂回回之間得到了檢驗和祝福。
關于《撒嬌女王》,可以這樣說,此回導演何念突破了自己從前的創(chuàng)作視角。何念從《人模狗樣》、《雙面膠》、《武林外傳》、《羅密歐與祝英臺》到《資本·論》,作品大多都取材于小說、影視,或是寓言式的話劇。而從女性視角切入,深入探討女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苦與樂則是第一次。不過,女人的故事多樣而糾結(jié),女性的世界豐富而玄妙,想從中提取還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所以在這部話劇的分場導演和編劇中,我們看到了很多女性的名字。她們將女性的世界攤在何念的面前,再由男人加工整理呈現(xiàn)給更多的女人們欣賞。
在導演的觀念中,或許女性的內(nèi)心是一個多變且多可能的世界,所以這部戲的整個空間被構(gòu)建成一個結(jié)構(gòu)性很強的旋轉(zhuǎn)舞臺,隨著時間、地點、事件的變化,舞臺不斷旋轉(zhuǎn)。這樣的設計不但給了導演更多調(diào)度的余地,而且通過這些多變的調(diào)度把人生的周折與多面性體現(xiàn)出來。特別是在上海的故事這部分,導演特意設置了一場公司年會的戲,它雖不是整部話劇的重頭戲,但上下空間的利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著小夫妻兩人的矛盾升級,舞臺不斷旋轉(zhuǎn)著,夫妻倆在各個空間來回穿梭,一些公司員工則以不同的造型出現(xiàn)在每一個角落。這種呈現(xiàn)不再拘泥于平面,舞臺焦點的自由轉(zhuǎn)變將生活立體化了,從視覺效果上令大家眼前一亮。
如果說這部戲還有什么遺憾的話,也許就是故事的線索較多且內(nèi)容太滿了吧。可能女性的故事本來就很細膩,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去講,所以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內(nèi),導演更多是想把四個人的故事講明白,理清楚。當然,對于故事之間并列敘述,以交代四個女主角之間的關聯(lián)與交集,使整個戲在戲劇結(jié)構(gòu)上略顯平淡,還不能幫助觀眾更直接地感弓捌此劇關于“愛”以及“撒嬌”的主題。
但是,劇場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當觀眾坐到劇場的時候就已決定將自己與故事結(jié)合,去尋找他們所能感知的生活了,所以對于故事中究竟講的是撒嬌還是愛都已經(jīng)不再重要,觀眾需要的就是那一瞬間的刺激和當下的體驗,《撒嬌女王》從這個角度來講還是成功的。不過中國的話劇市場走到今天,年輕導演何念一直以來都以其作品的高票房回報被稱作是具有商業(yè)標志的話劇導演,盡管話劇與商業(yè)的關系到今天為止都像男人與女人的關系一樣讓人說不清道不白,然而對于話劇與商業(yè)之間究竟是何等的共存關系這一熱門論題,至少《撒嬌女王》還是讓我們看到了有更多的人似乎已開始在尋找商業(yè)與藝術之間的平衡點,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是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