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審計是審計工作的永恒主題。近年來,吉安市審計局的財政審計工作,始終堅持“揭示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提高效益、維護安全”的總體思路,遵循財政審計工作規律,不斷創新審計方法,加快財政審計轉型,努力探索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新路子。
一、統一思想,形成財政審計大格局共識。從財政審計的現實來看,審計資源嚴重不足,專業審計人員匱乏,各自為戰,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審計干部缺乏宏觀意識,習慣于就事論事,滿足于對個性問題的揭露和查處,深層次問題查處不夠。因此要落實溫家寶總理的“財政資金運用到哪里,審計就跟進到哪里”的講話精神,就必須轉變審計干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理念。首先是解決局領導班子成員的思想認識問題,我們通過組織大家反復學習劉家義審計長關于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的講話精神,結合吉安審計實際,反復討論,班子成員達成了共識,就是財政審計工作要想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提高審計效率,更好地發揮“免疫系統”功能,就必須走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的新路子。為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各分管局長為副組長、有關處室為成員的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加大力度,提升高度,完善制度”的工作思路,有效整合審計資源,創新組織方式,實行“五統一”的財政審計模式,推動財政審計項目在審計內容、組織方式、人力配備、資源共享等方面的統籌安排和有效整合,充分發揮各項審計資源的優勢,推進財政審計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在增強財政健康運行免疫功能、維護財政安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二、創新思路,財政審計內容以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為基礎。捍衛經濟安全,揭示和防范經濟運行中的潛在風險,推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是財政審計工作的終極目標。近幾年來,我局突破體制、專業、區域等種種限制,對所有財政性資金進行全面監督,實現了審計內容的相互融合,為探索財政審計轉型邁出了重要一步。
一是財政審計突破了就人大批復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的格局。通過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執行結果全過程的審計,發現了財政部門在編制年度預算和編報年度決算時,存在收入預算不完整,未將上年結余結轉財力納入年度預算,機動財力追加不經過人大常委會審批,隱瞞機動財力作結轉下年支出反映等問題。通過審計,積極推進了健全統一和完整的政府預算。同時,財政審計樹立了“凡是國家應該管的錢都是國家財政”的“大財政”審計理念,把地方政府債務及投融資公司的績效情況納入審計范圍。如2007年,市審計局對市本級政府債務的清理結果反映,市本級政府存在債務管理分散、債務負擔較重、債務風險責任不明等情況,向市政府提出了增強政府債務的風險防范意識;盡快理順政府債務管理體制,實行歸口管理;進一步明確政府統一決策,財政統一管理,人大加強監督的管理制度等審計建議。2010年,對市本級七大政府投融資公司績效和財務運行情況的審計表明,各投融資公司在本級政府財力不足的情況下,有效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部分需求,為改善投融資環境,實施“決戰兩區、跨越發展”戰略提供了資金支持。但審計也發現,各投融資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大額貨幣資金臨時性閑置、主營業務收入的確定存在隨意性、部分企業已顯現流動性不足和部分企業抽回實收資本等問題。審計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對防范財政風險、維護經濟安全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得到了市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二是稅收審計打破了長期不能對民營企業進行審計的堅冰。我局結合稅收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對駐地中央省屬單位和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稅收申報繳納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通過稅收專項審計這個切入點,把審計的觸角延伸到了民營、私營企業。如2005年我局對市本級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部分中央省屬單位的審計調查,入庫稅款1 659萬元。2008年組織全市審計機關對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稅收申報繳納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70戶房地產開發企業共漏交各項稅費5 056萬元。此后,每隔兩年都統一組織一次稅收專項審計。其做法得到了省廳的充分肯定,省廳財金處為此還專門刊發一期工作通訊介紹推廣吉安市的工作經驗。
三是審計方式實現了由“零散”向“整體”轉型。預算執行審計樹立了“大財政”、“一盤棋”的思想。改變了過去由有關職能科室年初提出計劃,就部門審部門,就單位查單位的狀況,通過審前調查,實現了“五統一”(統一計劃、統一方案、統一實施、統一處理、統一整改),做到了審計內容相互融合、專業審計相互結合、科室之間相互配合、審計資源相互整合的財政審計工作體系,實現了由“各自為戰”向“多位一體、協同作戰、發揮整體效能”的轉變;重點建設項目審計作為財政審計的重要方面,實行全過程跟蹤審計。2008年,出臺了《吉安市審計局政府投資項目跟蹤審計辦法》,緊緊抓住建設程序和資金兩條主線,沿著建設程序主線對項目各個階段、各項工作的情況進行審計,將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了及時堵塞漏洞,減少損失浪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近幾年來,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核減工程造價每年在5 000萬元以上,其中2008年核減額達7 756萬元,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建設資金;財政專項資金審計實現了“市縣一體化”。針對財政專項資金審計面廣、量大而人員不足等情況,我局在審計計劃安排上,實行系統“一條線”審計,并延伸審計基層單位;為破解人員少與任務重之間的矛盾,我們整合全市審計資源。如2007年市長交辦對市本級政府債務、規費和基金收入征繳以及縣級政府預決算級次管理情況的“三項清理”審計。我局采取上下聯合審計的辦法,從市直內審機構和縣(市、區)審計局抽調業務人員90余人組成若干聯合審計組,對市本級的政府債務、26家房地產開發公司、17家水泥生產企業和部分重點建設項目的規費和基金收入的申報繳納情況進行了清理,清繳土地出讓金入庫2 345萬元,追繳規費和基金收入1 596萬元。在2008年實施的國土資源審計、2009年實施的退耕還林資金和生態公益林資金審計、農機具補貼等項目審計中,通過實施“市縣審計一體化”的方式,實現了全市審計機關在審計項目計劃管理、項目組織協調、項目質量控制、審計信息披露、審計經費統籌使用、審計成果應用等方面的一體化,有效地突破了現有審計人力資源瓶頸,提高了審計實效。
三、促進整改,著力提升財政審計大格局成效。審計的目的就是通過審計發現問題、提出建議、規范管理。審計整改是確保財政資金安全,促進其效益最大化的內在要求。近幾年來,我市審計整改工作進展順利,做到了每個問題有整改,每項整改有結果,屢審屢犯的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一是發揮聯動作用,高位推動審計整改。2005年,市政府首次召開了專門的審計整改工作會。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賀宗鑫親自召集市直10個相關單位的主要領導專題研究整改措施。2006年開始連續幾年,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吳敏再次召集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的常務副縣(市、區)長和市直各相關單位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召開了“全市審計整改工作會議”,還邀請了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參加。審計整改工作會的規格進一步提高、規模進一步擴大。會上,吳敏常務副市長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正視審計報告揭示的問題,實行單位一把手負總責,明確專人負責,加強部門配合,進一步健全審計整改聯動機制,公安、監察、財政、稅務、物價、工商等相關部門要依法協助審計機關履行審計監督職責。這幾次審計整改工作會議,對促進審計整改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二是發揮群體作用,強力帶動審計整改。2004年,市政府首次向有關縣市和市直有關單位轉發了審計工作報告。2007年,市政府再次將審計工作報告全文向井岡山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門轉發,并抄送市委各部門、市人大辦、市政協辦、市法檢兩院、各群眾團體等160余個部門和單位,要求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直各相關部門認真抓好審計整改,起到了相互監督的作用。這種做法對審計工作報告中涉及到的單位震動很大,對其他未經審計的單位也起到了警示作用,達到了審計一個,規范一片的效果。
三是發揮輿論作用,有力促進審計整改。經市政府批準同意,2008年,審計工作報告的主要內容首次在《井岡山報》摘要刊登,扎實地邁開了公布審計工作報告的第一步。2009年,除繼續在《井岡山報》登載審計工作報告外,還將審計工作報告通過市審計局門戶網站、市政府網絡信息公開平臺等網絡媒體向社會公開,加大了輿論監督的力度,對于推動審計整改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作者單位:吉安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