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從事工程結算審核的專業人員,如果把決算審計與工程結算審核當成同一概念,這是一種誤解。其實兩者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現在談談決算審計與工程結算審核的區別:
兩者依據不同。竣工決算審計依據《審計法》和審計署頒布的《基本建設竣工決算審計工作要求》進行,其審計內容為:(1)竣工決算編制依據;(2)項目建設及概(預)算執行情況;(3)建設成本;(4)交付使用資產;(5)尾工工程;(6)結余資金;(7)基建收入;(8)投資包干結余;(9)投資效益評價。主要根據國家的審計法和相關規定,對建設項目竣工決算進行審計,主要審查預(概)算在執行中是否超支,超支原因,有無隱匿資金、隱瞞或截留基建收入和投資包干結余,以及以投資包干結余名義分基建投資之類的違紀行為等。工程結算審核主要依據國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預算定額、工程消耗標準、取費標準以及人工、材料、機械臺班價格參數、設計圖紙和工程實物量,以承包合同為基礎,在竣工驗收后結合施工變更、工程簽證情況,作出符合施工實際的竣工造價審查結果,作為承發包雙方結算的依據。
兩者標的不同。審計以基建項目為標的,包括資金來源、基建計劃、前期工程、征用土地、勘探設計、施工實施的一切財務收支。工程結算審核以單位工程為標的,只對單位工程造價的合理合規負責。
兩者從業人員不同。審計與工程造價審核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專業學科,審計以會計師、審計師為主;而工程造價審核以工程經濟和工程技術人員為主。從事建筑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并在執業資格證書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目前國家正在實行注冊造價工程師制度,今后的工程造價審核,將以造價工程師為主。
兩者法律效力不同。審計機關和被審計單位是一種審計行政法律關系,審計機關的審計監督只對被審計單位產生法律效力。工程結算審核,以施工承包合同為基礎,以承發包雙方發生的實物交易為依據,按照國家或地方施工的有關消耗標準進行核算,對雙方(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均有約束力,其工程結算審核結果可作為雙方結算的法律依據。
兩者的目的不同。審計定義為:由獨立的機構和人員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本、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監督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是否真實、合法和有效。審計的目的是加強對公有制投資者資金進行有效的控制,減少投資者濫用職權截留資金,轉移資金于小金庫,造成建設資金流失,其職能是一種監督行為。工程結算審核是運用科學、技術原理和經濟法律手段,解決工程建設活動中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從而達到提高投資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目的。
綜上所述,根據項目審計與工程結算審核在依據、標的、目的、法律效力、從業人員的本質區別,其一為監督;一為實施各自的職能已十分清楚,職責十分明確。
當然工程結算是工程決算的基礎性工作,一個項目的決算是否準確取決于工程結算的精確度。工程結算是工程造價控制的最后一關,若不能嚴格把關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工程結算是一項細致具體的工作,計算時要認真、細致、不少算、不漏算。同時要尊重實際,不多算,不高估冒算,不存僥幸心理。編制時,不依編制對象與自己親、熟、好、壞而因人而異。要尊重科學,不固執己見,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自身信譽。從各方面保證“量”與“價”的準確合理,做好工程結算,去虛存實,促使竣工決算的良性循環。
目前,上猶縣審計局由于受基建審計人員不足,人員知識化結構單一的影響,對工程決算審計工作的深入力度不夠,工作僅僅是完成了工程決算審計的一小部分,僅局限于對工程造價的確定,因此,今后的工作重點是向真正意義上的工程決算審計靠齊。
(作者單位:上猶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