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新形勢下發展農村經濟的一種生產經營體制的創新,它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連接起來,引導和組織農民有序地進入市場,對提高農民素質、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廣大農村得到迅速發展。但在財務管理方面,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由于合作社成員一般都是由種養和販銷戶組成,缺乏財務核算和管理流程等方面的知識,出現了原始憑證手續不完備,在農產品的收購和銷售環節出現打白條及記流水賬等現象。為此,筆者就如何加強合作社的財務管理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加大培訓力度,強化財務管理意識。財務管理工作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規?;l展的重要保障。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將逐漸得到體現。因此,普及財務會計知識,引導合作社規范財務管理,以加強全體成員的財務管理意識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首先,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工作,將合作社社員培訓列入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把它列入工作考核的內容。其次,合作社負責人要重視財務管理工作,特別要遵循《合作社法》中對財務管理的要求,對合作社社員開展財務管理知識培訓,提高全體社員的財務意識。否則,即使公開合作社財務狀況,許多成員也看不懂,根本發揮不了財務管理、民主監督的作用。最后,理事會、監事會成員要身體力行,從自身思想意識建設抓起,并且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從而提高理財水平。
二、加強對合作社財會人員的管理。一是定期組織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后續教育,考試合格后才能上崗,以不斷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知識水平,真正做到持證上崗。二是建立合作社財務輔導員制度。充分利用農經隊伍的業務優勢,從鄉鎮農經員中挑選事業心強、會鉆研業務的人員組成合作社財務輔導員,與合作社開展一對一的業務指導,幫助合作社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指導合作社開展社務公開。
三、完善合作社管理機制。
1.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依法建立財務管理體系,加強會計核算,強化內部管理。首先,本著成本效益性原則明確內部崗位責任制,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實行錢、賬、物分管,建立健全經手、簽收、審批程序,防止貪污、侵占、挪用合作社資金資產。其次,合作社應結合自身管理需要和業務特點建立會計核算體系設置賬簿、會計科目和內部二級科目,便于會計信息的收集核算和會計監督。對于建立的各項內部控制制度,應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對發現的薄弱環節,要及時加以完善,加強會計核算,盡可能全面實行會計電算化。
2.加強財務民主管理。民主理財是合作社實行民主管理的核心。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或理事會,應當在每年財務年度終了之前,制作相關財務報表,并提交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討論,討論通過后才可執行。二是社員有權按章程規定查閱合作社的財務狀況。合作社內部應當在章程中明確民主理財與財務公開的內容、方式、時間等,并作為一項制度確定下來,按季度、年度向社員公開,以便接受社員和股東的監督,確保實現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
3.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合作社在利潤中除了留出一定比例的公積金、公益金、教育基金、風險基金及發展基金以外,剩下的收益分配就包括利潤返還、股金分紅、股息支付三部分。既可以堅持按股分紅和按農產品交易量返利相結合的原則,也可以只進行利潤返還或利潤返還加支付股息,但不能不進行分配。只有進行足夠的利潤分配,才能不斷吸引更多社員的加入,以增強合作社的發展后勁。
四、完善財務公開制度,增強各部門的監督管理。合作社要定期向農業行政主管、審計以及稅務等部門報送收益分配情況、民主理財、財務公開情況。以便這些部門對合作社的股份設置、收益分配、民主理財、財務公開等方面進行重點監管,保證合作社的每一筆資金都能得到有效地運作,盡可能不被少數人控制利用,讓全體社員都受益。
(作者單位:會昌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