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隊余部和湘南起義農軍,在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會師,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開始在井岡山地區開展土地革命。7月,彭德懷等領導一部分國民黨軍隊在湖南平江起義,組成紅五軍,12月到達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合。紅軍力量得到進一步壯大。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武裝反抗帝國主義壓迫和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革命斗爭。
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就注重加強軍隊建設,在經濟上通過建立士兵委員會加強對軍費收支的監督。軍隊內部審計監督制度進入萌芽階段。
1927年9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江西永新進行整編,開始在部隊中建立士兵委員會。士兵委員會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審查部隊收支,清算伙食數目。紅四軍成立后,部隊在軍、團、營、連中都設立了士兵委員會,陳毅任軍士兵委員會主任。士兵委員會下設執行委員會負責日常工作,設主席一人。執委和主席由士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具體辦法是:連一級由士兵大會選舉五至七人或九人為執委;營以上先組成士兵代表大會,全營按每五人選舉一人組成全營士兵代表大會,從中推舉十一人至十三人組成執委;全團每十人選舉一人組成團代表大會,從中推舉十七人至十九人組成執委;全軍按三十人或五十人選舉一人組成軍代表大會,從中選舉十九人至二十一人或二十三人組成軍執委。營以上執行委員會之下設常委,軍、團為五人或七人,營為三或五人。軍、團常委機關于政治部內辦公,營常委不設機關。
當時紅四軍的經濟實行計劃、執行、監督三分離。黨的委員會負責籌款計劃、預算分配,軍需處、輜重隊、經委會負責計劃的具體實施,而對收支的監督則由士兵委員會負責。軍需處每月公布收支情況,接受士委代表會的審查,同時軍需處出席審查會負責答復解釋審查中提出的問題。
當時在革命根據地除了紅四軍之外,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紅軍中也設有士兵委員會。
1930年8月,由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軍第一軍團與彭德懷、滕代遠領導的紅軍第三軍團會合,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為了加強部隊建設,提高士兵的政治水平,增強部隊戰斗力,9月25日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印發了《紅軍士兵會章程》。章程共分六章三十五條,明確了士兵委員會的宗旨、職權、組織;士兵委員會在政治部及政治委員指揮下,審查軍隊經濟,監督軍隊給養。
士兵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加強紅軍基層組織建設,穩定軍隊的重要手段之一。當時革命戰爭環境惡化,軍隊經濟條件極為艱苦,讓士兵委員會代表士兵的利益參與軍隊經濟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當時紅軍中流傳著一幅對聯:“紅軍中官兵夫薪餉穿吃一樣,軍閥里將校尉起居飲食不同”,體現出了紅軍官兵平等的精神,與國民黨軍隊形成了鮮明對比。紅軍官兵經常對被俘的國民黨士兵宣傳說,紅軍里士兵不僅可以自由集會結社,并且可以管理財政。在白區,黨的革命者也把組織士兵委員會,清查軍隊賬目作為鼓動白區士兵的口號之一,以此來瓦解國民黨軍隊,動搖士兵的軍心,引導他們投奔紅軍。可以說,士兵委員會的政治意義遠大于經濟意義。
隨著中國工農紅軍的日益壯大和戰爭形勢的發展,紅軍的經濟不再是各自為政了,而是朝著統一財政的方向發展,在部隊中開始了財政組織的建設。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后,紅軍各級部隊的財政組織系統得到了完善和統一,建立了總經理部、軍團或軍經理處、師軍需處三級組織體系(統稱為經理機關)。部隊的收入統一上繳中央財政,從而糾正了過去部隊雖有財政組織,但無財政統一觀念的錯誤做法。為了加強了對部隊財政的監督。1932年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經理工作問題提案》的訓令,制定了《經濟公開條例》。條例分為賬目的審查、賬目公布、賬簿及單據保存三部分。這是紅軍各部隊建立審查委員會,開展內部審計的重要規章。
根據條例,師審查委員會由各團選派士兵代表二人,師直屬部隊選派代表一人及師部政治部、軍經理處各派一人組成;軍審查委員會由每師選派代表一人,軍直屬部隊選派士兵代表一人及軍部政治部派一人組成;總經理部審查委員會由各軍、各軍團各派士兵代表一人,中革軍委直屬部隊選派士兵代表一人,各軍經理處、中央政府財政部、中革軍委、總政治部、總參謀部各派一人組成。其他如紅軍總醫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也分別成立了審查委員會。各級審查委員會設主席一人。
審查委員會吸收了士兵委員會群眾性、公開性的特點,士兵代表占據了審查委員會三分之一以上的名額,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士兵的意愿;部隊每月的收支報告書、收支賬目經審查委員會審查后逐級公布,并向士兵作收支報告,介紹和說明收支情況,接受士兵的監督。在賬目的審查上,各經理機關每月編造決算后,送審查委員會審查;審查委員會每月定期對該級經理機關的賬目審查一次,審查結果擺放在列寧讀書室供士兵閱覽。若發現經理機關有舞弊行為時,可建議臨時組織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這樣,經理機關的工作隨時處在群眾的監督之下。
《經濟公開條例》的頒布和實施,標志著紅軍各部隊的內部審計監督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以后,開始了漫漫長征路,蘇區的軍隊內部審計建設也為此畫上了句號。
(作者單位:贛州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