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準則》是規范黨員領導干部從政行為的黨內法規,對于保證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當前全黨上下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廉政準則》的熱潮,我們要堅決學習貫徹落實,筆者認為,黨員領導干部對于廉潔從政必須常懷“四顆心”,方能使頭腦清醒,言行一致,指導自己的人生征程。
一、對于《準則》要常懷“敬畏心”
《廉政準則》是規范黨員領導干部的重要基礎性法規,其中的8個方面“禁止”和52個“不準”,涵蓋了行政權力行使中極易滋生腐敗的各個領域,包括黨員領導干部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的問題、違規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問題、浪費揮霍等干部作風問題。可以說,《準則》明確了哪里是“不能入”的禁區,哪些是不能觸的“高壓線”。如果黨員領導干部財迷心竅、官迷心竅、色迷心竅,走入禁區,觸動“高壓線”,就必然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罰,輕則名譽受損,重則身敗名裂、斷送前程、禍及家人。因此,每位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對《準則》心存敬畏,抓好《準則》的宣傳學習,把《準則》熟記于心,全面、透徹、深入地領會其精神實質,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懂得敬畏,是理智和成熟的表現,對《廉政準則》時刻擁有一顆敬畏之心,才能牢記使命,不負重托;才能恪盡職守,奮進務實,才能盡心盡責為人民掌好權、執好政。
二、對于權力要常懷“平常心”
《廉政準則》約束的主要對象是黨員領導干部,規范的主要是領導干部的從政行為。一言蔽之,就是對權力的約束和規范,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領導干部要規范、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就必須用一顆“平常心”看待自己手中的權力。要清醒認識到“做官一張紙,做人一輩子”,權力來自人民,權力是用來為人民服務這些基本道理。同時,更要清楚認識到權力是柄雙刃劍。正確地行使權力,則群眾喜,事業興,己光榮;錯誤地行使權力,甚至濫用權力,則群眾怨,事業損,聲名敗,甚至成為人民的罪人。清人申居鄖說得好:“做官時,要往前日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想一想:我不能常有此官。尋取真我,方有著落。”每一個領導干部只有常懷這種“平常心”,牢固樹立掌權為民的思想,始終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認識和處理問題,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才能自覺當好人民的“公仆”。
三、對于誘惑要常懷“戒備心”
作為領導干部,經常要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如果不能頭腦清醒,保持一顆“戒備心”,就會為物欲所惑,為名利所困。當誘惑漸欲迷人眼,就要煉得一雙火眼金睛,識破誘惑背后的陷阱。要明白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誘惑向權力獻媚,目的就是想俘虜權力。江澤民同志也曾用古訓告誡領導干部:“大廈千間,夜眠七尺;珍饈百味,無非三餐”。領導干部如果不能正確地對待誘惑,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利令智昏,勢必走上以權謀私的邪路,最終誤黨、傷國、損民、害己。所以,作為領導干部,要經常用《準則》為自己的行為敲警鐘。管住自己的腦,不該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該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該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該去的不要去。要像古人那樣“一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尊、自勵,正確對待個人利益,自覺防止私欲膨脹;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時刻關心群眾的疾苦冷暖,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這樣才能做到“絕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為物欲所惑,成為一個堂堂正正,廉潔奉公的人民公仆,真正做好為民、務實、清廉的黨員領導干部。
四、對于處事要常懷“明白心”
無德不貴,無德不官。《廉政準則》不僅對領導干部行為規范提出了要求,更重要的是從深層次對領導干部的品德、品行,也就是“官德”賦予了明確的內涵。品德、決定境界,品德影響行為,品德是做人的標尺,品德之于一個人,是權力、地位、能力、資歷、學歷都無法替代的人格魅力。作為領導干部要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以自己優良的道德操守認真做人做事,尤其不要忽視小事,“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天下大事成于懼而敗于忽”,如果游戲人生,甚至拿權力和人生當賭注,忘記了自律,忘記了責任,最終必定是抱憾終生。在我們一生之中,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都有我們想做的事,應做的事,以一顆明白心公平、公正處事,才能保持清醒頭腦,確保人生的正確航向。(作者單位:高安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