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以西藏為例

2011-01-01 00:00:00李國政,楊峰
當代經濟管理 2011年3期

[摘要]由于經濟社會的落后,西藏及其廣大農牧民被市場機制所排斥,分享不到發展的成果,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邊緣狀態,這不利于西藏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政府采取多種措施來抵消市場機制的自發性,努力將西藏及其弱勢群體從邊緣化吸納到發展的正常軌道,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展示了這一進程,國家對西藏發展的支持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這種支持還將持續下去。

[關鍵詞]西藏;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市場排斥;政府干預;西藏工作座談會

[中圖分類號] F061.5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3-0461(2011)03-0066-05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自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以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無疑已成為時代主題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選擇,科學發展的解決主題是經濟快速增長中的發展不當,以及其所引致的經濟社會的諸多不和諧,和諧發展要解決的是市場自由的效率與體現社會公平的“社會均衡”的結合問題,其最終目標是經濟增長成果的共享和增長過程的社會和解,[1]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應有之義和重要體現即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

西藏作為我國最重要的民族地區之一,長期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邊緣,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不僅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甚至在西部也處于末端,而西藏復雜的民族關系、脆弱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宗教文化以及國家戰略上的重要性,使其處于一種在國家發展大格局中非常特殊的地位,因此,西藏的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現有文獻多是從構建西藏和諧社會的若干方面或是對策層面來闡述,如史云峰(2005)論述了制度建設在和諧西藏建設中的重要性;盧德生(2007)指出了教育在其中的作用;袁愛中(2007)分析了傳媒與西藏和諧社會建設的關系;安七一、楊明洪(2007)闡釋了公共品供給在西藏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地位,并提出了建立西藏農村公共品供給的長效機制;土旺多久(2008)認為縮小城鄉差距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基礎性工作;德吉白瑪(2009)探討了統籌城鄉發展對于西藏和諧社會建設的意義、以及城鄉差距的緣由及對策。上述文獻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西藏和諧社會建設的一些具體路徑,但對其進行學理上的解釋尚付闕如,鑒于此,本文試圖對西藏經濟社會和諧發展進行一種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分析,藉以拋磚引玉。

二、西藏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邏輯起點:基于西藏經濟社會特殊性的解讀

西藏經濟社會的特殊性,主要是由西藏經濟社會的落后性,公共服務水平較低,民族構成較為復雜等因素決定的。

(一)經濟社會落后

2008年西藏人均GDP為13,861元(文中數據如無特別說明,均來自2009年中國統計年鑒和西藏自治區統計年鑒,下同),不僅低于全國人均GDP的22,698元,也低于西部平均水平的15,379元,另外,西藏的產業結構演進也不合理,從世界經濟史的發展歷程可知,典型的產業結構的演進一般是循著這樣一條路徑:農耕文明中,幾乎只有第一產業,進入工業社會后,第二產業超過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發展最弱,而隨著后工業社會的來臨,第三產業飛速發展,先后超越第一、第二產業而成為發展比重最大的產業,中國目前整體上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第二產業比重最大,第三產業次之,第一產業最小,而西藏的問題是,作為一個大部分尚處于農業社會的地區,其工業化程度遠不及全國平均水平,但由于總體依賴型經濟的特征,其第三產業的比重卻最大,這不符合產業演進的正常規律,產業結構的畸形制約了西藏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同時,西藏的社會事業發展也較為滯后,以2008年為例,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全國為7.7%,西藏為37.77%,平均受教育年限,全國為8.5年。西藏為6.3年,每千人醫院床位數量,全國為2.84張,西藏為2.97張,城鎮社區服務設施數,全國平均為5,576個,西藏為98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和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二者分別是97%、90%和96%、89%。

(二)人民生活水平較低

從人均收支狀況來看,2008年全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780.8元,農村居民純收入為4,760.6元,全國城鎮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1,242.9元,農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3,660.7元,而西藏城鎮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482元和3,176元,兩者的人均消費支出為8,324元和2,149元,這說明西藏人均收支水平與全國相比尚有較大差距,據筆者測算,雖然西藏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由世紀之初的80%左右下降到了2008年城鎮居民的51.2%和農村居民50.8%,但其還是大大高于全國的37.9%和43.7%。另外,同其他地區相比,西藏城鄉發展差距較大,城鄉之間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有明顯的不同,農牧區道路、水利、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的供給不容樂觀。

(三)民族構成多樣化

西藏是一個典型的民族聚居區,作為一個以藏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除藏族外,還有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納西族等,共40余個民族,2008年全區藏族人口占總數的95%,漢族占4%,其他民族占1%,各民族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形成了以藏、漢、回三大民族為主體的共存格局。

上述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落后性決定了西藏和諧發展的特殊性,構建西藏和諧社會,使西藏經濟社會有序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都離不開西藏本身固有的特征,這些成為了西藏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邏輯起點。

三、西藏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內在機理:市場排斥和政府干預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體制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統治地位,市場經濟的觀念也深深的滲透到了西藏內部,給予這一高度封閉的經濟實體以相當的沖擊,這一進程同時也是西藏經濟現代化的表現形式,無論現代化給予西藏傳統社會多大的沖擊,現代化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生產要素按照市場運行來配置,而生產要素配置的逐利性必然會使其朝著經濟更發達,投資環境更好,報酬更高的地區聚集,市場經濟的競爭性也會使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鴻溝愈來愈大,同時會使得不具備競爭力的產業被淘汰,在這一過程中,技能較低、勞動素質不高或其他的弱勢群體也會被邊緣化,分享不到經濟發展的成果。發展經濟學原理昭示,競爭力不足的地區,其自我發展能力如此之弱,以至于隨著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其自身卻經常處于長期落后的尷尬境地,陷入一種“增長與排斥”的悖論,繆爾達爾(1957)指出,在發展中國家,市場力量的自由運行一般會產生更強的地區不平等,這伴隨著低水平經濟發展,本身即是進步的主要障礙,使得欠發達地區的貧窮“成了貧窮自身的原因”。[2]從區域經濟學原理可知,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總會出現“擴散效應”和“回波效應”,前者是指區域發展過程中,發達地區的資本、技術、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向欠發達地區流動,從而產生一定的溢出效應,達到區域發展的均衡狀態;后者是指由于發達地區強大的吸收功能,欠發達地區的生產要素被逆向吸引到發達地區,從而加劇區域發展的非均衡,“擴散效應”和“回波效應”孰強孰弱,這要視各個地區的發展程度而定,在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擴散效應”一般會大于“回波效應”,從而平衡地區發展差距,反之,“回波效應”的作用力可能更大,地區差距或許進一步被拉大,市場力量的作用一般傾向于增加而非減少地區間的不平等,發達地區傾向于從欠發達地區吸收人口、資本、貿易資源。西藏屬于典型的欠發達地區,在市場經濟格局下處于發展的邊緣地位,其生產要素、人力資本乃至自身的自然資源都有被吸收到周邊較發達地區的趨勢,從而有形成內部殖民主義模式的危險。西藏特殊的發展地位決定了其投資環境較之內地差,2008年西藏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71.5億元,位居全國最末,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額為38.4億元,同樣最低。比之其他地區,西藏經濟具有相對較濃的封閉性,這可以從其貿易額上體現出來,2008年西藏進出口貿易總額為7.7億美元,僅高于青海,外商投資企業數為132家,數額最少,增長額也最低,2008年西藏批發餐飲等零售業企業數為117家,數額最少,可見無論對外貿易還是國內貿易,西藏的貿易形勢都不容樂觀。從西藏的勞動力素質來看,其和正常的勞動力素質的構成明顯不同,這可以從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得出,一般來說,發達地區的勞動力構成為受過中等教育的勞動力比重最大,高等教育的次之,初等教育和未受過教育的人群最小,并且隨著發達程度的提高,高等教育人群的比重會繼續上升,其他人群比重會繼續縮小。而西藏的則恰恰相反,初等教育和未受過教育的人群比重最大,中等教育次之,高等教育最小,不僅無法和發達地區相比,就是和西部其他落后地區相比,其人力資本存量也最小,勞動力結構最低級化(見表1)。

上述若干指標揭示出,西藏作為一個經濟區域,經濟整體上都是滯后的,面臨著被排斥的風險,而如果我們考究西藏的工業,同樣也會發現其處于類似的境地。古往今來,西藏都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即使市場經濟的大潮來臨,這種狀況也未發生過徹底的改換,但一個社會如要走上現代化的道路,與其他地區互動發展,工業化的道路是不可回避的,但問題是,農業生產效益不高甚至極端低下的西藏,一味地進行“趕超內地”的戰略,大力發展工業,會不會使西藏在可預見的時期內發生根本的變化,關于工業化在西藏發展中的地位,有明顯不同的兩種觀點,一種是傾向于工業化,如呂鳴倫(1996)、寧世群(1997)、曹宗杰(1996)、李玲艷(1995)等認為西藏應學習發達地區經驗走工業化道路,盡快建立工業化體系;另一種是質疑優先工業化,胡鞍鋼和溫軍(2001)認為,犧牲農牧業支持工業化發展的區域發展戰略是走不通的,西藏的發展必須建立在自身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優先發展農牧業,優先使農牧民受益,他們甚至認為社會發展應優先于經濟發展;另外,余振等(1998)、溫軍(2003)、宋朝陽(2005)對中央財政補貼與西藏各產業間的關系進行了檢驗,認為財政支持工業的效益是低下的,反而農業的補貼效益較高,近幾年統計資料表明,西藏的工業企業無論是從新產品項目數、開發新產品經費、總資產貢獻率和產品銷售率等方面均較低,這些從側面論證了單純的工業化在西藏是沒有競爭力的,這里筆者傾向于胡鞍鋼的論點,即西藏在較長時期內應重點發展優勢農牧業、民族手工業、特色醫藥業等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放棄以內地發展模式為中心的趕超戰略,因為在西藏,工業化所需要的企業家資源、技術人員以及熟練工人等是非常欠缺的,西藏也不具備一套完整的制度來保障工業化的有序進行,市場自發運行對西藏的工業總體上是排斥的。

前已述及,西藏無論城鎮人均收入還是農村人均收入與全國其他地區都有較大的差距,而就二者之間的關系來看,差距同樣顯著,就全國來看,2008年發達地區的城鄉收入之比一般在2倍到3倍之間,全國平均水平為3.3倍,西藏城鄉居民收入倍數為3.9倍,遠遠超出發達地區,也高于全國平均程度,這說明西藏城鄉差距較其他地區為大,城鄉發展極不均衡,城鎮不僅未能起到對農牧區的輻射作用,反而進一步吸收農牧區的資源,回波效應明顯大于擴散效應,從城鄉享有的公共服務的差距來看,也能得出類似的結論,雖然西藏農牧民近年來生活有大幅度提高,但提高的幅度與整體經濟增長相比尚有差距,據筆者計算,進入新世紀以來,西藏GDP年均增長率為14%,而農牧民純收入年均增長率為9%,農牧民消費年均增長率為7%,西藏經濟增長并未給廣大農牧民帶來對等效應,另外,即便是在城鎮,那些勞動技能低下、人力資本存量不高,經營能力較差的群體也會被市場競爭機制排斥而成為邊緣化群體,這主要表現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上,利益分享的機會上以及經濟機會的進入上。

市場經濟自發運行所產生的社會排斥不利于國家長治久安和西藏的社會穩定,政府的作用即采取積極的措施矯正市場機制的這種負外部性,使不具有競爭力或競爭力較弱的地區和邊緣化的群體重新被納入到正常的發展軌道上來,分享發展的經濟剩余,最終達到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也就是說,面對市場機制所產生的排斥效應,必然而來的即政府干預所產生的吸納效應,這兩種效應相互作用使西藏經濟發展呈現出一種共享的特征。政府干預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手段主要有中央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中央直接投資、劃撥專項資金以及人力支持等。中央支持西藏發展的優惠政策主要由農牧業經營政策、財政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構成,這些政策為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中央對西藏的財政轉移支付直接平衡了西藏自治區財政收支缺口,維持了西藏自治區政府管理和社會事業的正常運行,據筆者計算,1978年~2008年間中央對西藏的財政補貼年均增長15%;中央對西藏的直接投資項目通常是那些涉及西藏經濟、社會、生態、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資金需求量巨大,私人不想也不敢涉入的領域,自1978年以來,中央對西藏大規模的直接投資主要有三次,即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江兩河”中部流域地區綜合開發(簡稱“一江兩河”工程),21世紀初的“117個項目”,“十一五”計劃期間的“180個項目”;中央對西藏的人力支持主要包括援藏干部的輸入、醫療教育、技術人員的輸入,另外,西藏自治區根據農牧區基礎設施落后,農牧民生活水平較低的現狀,也大力提高農牧區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改善農牧民居住環境,廣泛推行以安居工程、小城鎮建設、興邊富民等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牧民生產生活的主要障礙。

四、西藏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歷史進程:以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為例

由于西藏底子薄、基礎差,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從根本上說,其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是在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進行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對西藏的支持主要是通過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而實現的。

(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

西藏長期的貧困震動了中央政府,中央于1980年召開了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初步形成了國家直接扶持西藏發展的長效機制,會議主題即為制定符合西藏區情的優惠政策,讓民眾休養生息,發展生產。中央規定,從1980年起免征農牧業稅,取消統購、派購任務和一切形式的攤派,免征工商業稅兩年。第一次西藏工作會議之后,中央對西藏的年均定額補助增加到4.96億元,各種專項撥款0.9億元,基本建設投資2.6億元,[3] 另外,中央調撥2萬多名漢族干部入藏,支援西藏發展。

(二)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

為了進一步認識西藏的特殊性,加快西藏的發展和提高民眾生活水平,1984年中央召開了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第二次西藏工作會議后,國家在西藏實行“土地歸戶使用,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牲畜歸戶,私有私養,自主經營長期不變”,對農牧民的生產經營活動免征一切稅收;取消糧食、肉類的計劃收購,放開農牧市場,縣區中小學生實行“三包”,鼓勵發展多種經營,同時,西藏實行比其他地區更為優惠的對外開放政策,外貿出口享受全部外匯留成,允許西藏在內地轉銷一般性進口商品等;在優惠政策之外,中央還對西藏進行直接的財政補貼,1989年起實行定額補貼辦法,定額補助基數為8.98億元。考慮到西藏特殊的財政困難,中央又決定從財政體制外增加對西藏的補助,1989年、1990年、1991年分別增加補貼0.4、0.6、0.8億元,1992年中央對西藏的定額補貼基數為10.7億元。另外,確立了43項援藏工程,極大的改善了西藏基礎設施落后的面貌。

(三)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

1994年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是西藏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會議,會議決定對西藏實行“核定基數、定額遞增、專項扶持”的財政政策,據統計,1994年至2000年,中央財政共扶持包括增發國債補助和基建專項補助在內的西藏財力289億元,其中定額補助為174.92億元,有力地支持了西藏各項事業的發展;[4] 稅收方面,實行“稅制一致,適當變通,從輕從簡”的稅收政策,稅改后,全國開征了17種稅種,而西藏只有12種,西藏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比全國低10個百分點,同時實行一系列的金融、外貿、農業、價格、企業經營等優惠政策,著名的62項援藏工程也開始實施,更重要的是,“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固定援藏機制開始形成。

(四)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

2001年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是西藏發展史上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延續第三次座談會的有關精神,在財政方面,繼續實行“核定基數、定額遞增、專項扶持”的政策,在稅收方面,除關稅和進口增值稅、消費稅外,其余都留給西藏;金融方面,主要是貸款政策和利率的優惠,自2001年以來,西藏各金融機構累計已向社會讓利達24.97億元,大大減輕了借款人的負擔,截至2008年底,全區農牧業貸款余額42.06億元,農牧業貸款實際新增4.74億元,農牧戶小額信用貸款余額達29.32億元,比年初增加4.09 億元,增長16.19%。[5] 另外,中央對西藏的直接投資力度遠超過以前,確定項目117個,總投資額達311.76億元。

(五)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

這次座談會主要討論的問題是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特色產業和保護生態,加大中央投資力度,繼續擴大專項投資規模,中央投資要向農牧區傾斜,重點改善農牧民生活。

在中央支持發展的格局下,西藏自治區也大力改善民生,提高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從2006年起,西藏開始實行以保障廣大農牧民住房為主的安居工程建設,并以此作為西藏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至2009年底,西藏已解決了23萬戶、120萬農牧民的住房問題,占全區居住條件較差農牧民的80%,與此同時,西藏還加快改善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2009年底,西藏已累計解決了122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共有668個鄉鎮、4,222個行政村通了公路,提前一年實現了80%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標;新增和改善用電人口11萬人,共有150多萬農牧民用上了電;行政村通電話率達到85%;鄉鎮通郵率達到80%。[6] 在實施安居工程的同時,西藏自治區政府還大力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鎮居民低保標準由2009年的310元提高到330元;農村居民低保標準由2009年的1,100元提高到1,300元。其中,特殊性保障對象由720元提高到920元,重點保障對象由500元提高到658元,一般保障對象由368元提高到487元。[7]

五、結 語

福利國家建立的一個基本理念即“去商品化”,通過國家的干預減弱市場對公民地位和得到服務的影響,[8] 和內地相比,西藏是個弱勢地區,西藏農牧民又是一個弱勢群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市場作用力的排斥,從而難以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福利改善,進而制約西藏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基于西藏的特殊性,中央對西藏發展的支持可謂不遺余力,給予其政策、資金、工程項目以及人力資源等多維度關注,西藏自治區也將農牧民的生活改善作為重點,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民生、促發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干預行為的實質就是要將西藏及其弱勢群體從被經濟社會排斥的困境中吸納進來,使其分享到經濟社會剩余,從而使西藏經濟社會朝著帕累托效率的方向改進,安德魯.費舍爾(2002)指出,西藏的貧困是由國家蓄意設計的,其目的是實現漢人對藏人的統治,在國家主導下的發展中,廣大藏族民眾面臨著社會經濟的邊緣化,發展本身即存在著排斥的潛在趨勢。[9] 而發生在西藏的故事顯然在本質上是與其論斷相悖的,費舍爾或許看到了西藏經濟社會的某些表象,而背后的深層內涵卻無法領會,也沒有看到政府為了西藏經濟社會和諧而做出的重大貢獻。當然,雖然政府的干預在西藏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中的地位無可替代,但除此之外,西藏經濟社會結構的不合理,援藏工程的效益的低下,廣大農牧民受教育程度的不足,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的客觀存在,都制約了西藏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為此,一方面,國家要加大力度支持西藏發展;另一方面,西藏要提高自身的自我發展能力,變“輸血型”經濟為“造血型”經濟,而這些不和諧現象也會隨著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趨于解決。

[參考文獻]

[1] 楊春學.和諧社會的政治經濟學基礎[J].經濟研究,2009(1):30.

[2] 郭熙保.發展經濟學經典論著[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355.

[3] 多杰才旦,江村羅布.西藏經濟簡史[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5:121.

[4] 孫 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黨的西藏政策[EB/OL].http://www.tibetculture. net/2008index/sy_zxyj/200808/t20080825_422345.htm.

[5] 西藏社會科學院.中國西藏發展報告[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

[6] 新華社.西藏提前完成“十一五”農牧民安居工程建設目標[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1/12/content_1508612. htm,2010-01-25.

[7] 田 麗. 西藏出臺多項政策改善困難群眾生活[N].西藏日報,2010-01-25(2).

[8] Gosta Esping-Andersen, 1990,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M].London:Polity Press.

[9] A.M.Fischer 2002,State Growth and Social Exclusion in Tibet[M]. Copenhagen,NIAS press.

Analysis on Political Economy for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Ethnic Areas: A Case Study of Tibet

Li Guozheng,Yang 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China)

Abstract:As the backward of economic and society, both Tibet and its most of farmers and nomads are excluded by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y can't share the results of growth, being at the ed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ety, which isn't conductive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ety in Tibet. 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various measures to offset the spontaneity of Market mechanism, aiming at bringing Tibet and its disadvantaged groups into the normal track of development. Five Tibet Work Forums have shown this process and the support in Tibet's development from state to promote Tibet'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ety. Moreover, this support will continue.

Key words:Tibet;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market exclusion;government intervention;Tibet Work Forum

(責任編輯:張改蘭)

主站蜘蛛池模板: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 色噜噜久久|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乱伦视频|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91色在线视频| 性视频一区|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免费a级片|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a毛片| 在线视频97|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免费jizz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欧美成人区|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99久久精彩视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jizz国产视频| 伊人激情综合网|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1区2区| 久久视精品|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欧美精品高清|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中文字幕资源站|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日本精品视频| 九九热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六月婷婷综合| 永久天堂网Av|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第七页|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色播五月婷婷| 无码日韩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丝袜亚洲综合|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综合色亚洲| 久久国语对白|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伊人成人在线|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