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我國保險市場存在著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現實問題,雖然強調“轉方式、調結構”,但主要是針對壽險業務結構的調整,并未注意到壽險業務與非壽險業務比例結構的合理性,財產保險市場發展薄弱。本文首先從產品保障功能的角度對產品結構合理性的衡量問題進行了討論,引入了“非壽險業務占比”指標作為衡量保險業發展健康程度的指標。通過對國際保險產品結構情況的比較,分析了影響產品結構的不同因素,進而對比得出了我國非壽險產品結構不合理、保障程度偏低的結論,并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議。
關鍵詞:產品結構;非壽險;指標;綠色保險
中圖分類號:F84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1)02-0054-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2.13
在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推動下,“轉方式、調結構”已成為近些年的工作重點。但這里強調的“調結構”主要是針對壽險業務結構的調整,即控制傳統壽險與非傳統壽險的比例關系,更加注重以價值和效益為核心的內涵式增長,防范和控制壽險業風險[1]。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財產保險市場發展薄弱,不僅經營效益狀況令人堪憂,險種結構也不盡合理。因此,在另一個層面上,“調結構”還應重視壽險業務與非壽險業務比例結構的合理性,提高社會風險的總體保障水平。
一、保險產品結構合理性的衡量
(一)非壽險產品的保障功能更強
按業務類型劃分,保險產品通常分為非壽險與壽險。非壽險主要包括保障功能較強的財產保險、意外險和健康險產品;壽險主要是兼具保障功能和儲蓄功能的長期保險保障產品。從精算學原理來看,由于風險的發生通常屬于小概率事件,因此保障功能較強的保險品種往往具有較高的杠桿率,即保險保障額度通常為保險費的上千倍。
(二)過度關注壽險業務
目前,我國保險市場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業務發展不均的情況,業內過度關注壽險業務。一方面,相對于保障功能較強的非壽險產品,壽險具有較強的儲蓄性,與銀行存款產生替代功能。加之我國居民消費觀念相對保守、儲蓄傾向偏高,根據消費者行為理論分析,消費者將更加偏好于具有儲蓄功能的長期壽險產品。因此,在展業過程中,壽險產品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另一方面,由于非壽險業務的保障功能較強,因而在保額相同的情況下,經營壽險業務可以獲得更高的保費收入。在“以保費論英雄”的經營思想指引下,保險公司也會通過增加壽險業務占比的方式提升保費規模。但過度關注壽險業務,可能導致保險業對社會風險的保障程度降低,轉而成為銀行儲蓄的替代品,偏離行業正常運行軌道。
(三)衡量保障程度的指標
由于非壽險產品保障功能更強,因此非壽險保費占全部保費收入的比重在國際上也是衡量保險業發展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保險業對社會財產的保障狀況[2]。另外,非壽險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較小,調整后的2009年保費收入(扣除通脹影響)僅較2008年減少0.1%,而同期壽險保費收入減少兩個百分點。金融危機直接影響人們的實際收入水平,儲蓄率下降使儲蓄功能較強的壽險品種受到影響;相反,非壽險產品更加注重保障,只要消費者為應對風險而購買保險產品的實際需求不發生變化,非壽險業務規模就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因此,以非壽險占比作為衡量一國保險業對社會財富的保障情況的標準是比較合理的,從這個角度也能表明非壽險保障功能較強。
二、世界主要國家非壽險占比情況
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SIGMA》中披露的2009年全球保險業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非壽險保費收入占全部保費收入比重的33%,世界排名第69位。這表明我國保險產品結構不盡合理,保險保障功能并未得到充分重視。
(一)非壽險業務占比很大的國家
卡塔爾、俄羅斯、委內瑞拉、烏克蘭等以石油天然氣工業為經濟支柱產業的國家,基本占據了非壽險業務占比排名的前十位,其非壽險占比高達90%以上。這些國家憑借著發達的資源開采、加工工業,推動了非壽險市場的發展。可見,一國非壽險的發展程度不僅與重視程度有關,還與資源的多寡有著直接的聯系。
(二)國土面積大國的非壽險占比情況
通常情況下,國土面積大國在資源儲量和產業多樣性等方面存在優勢,從而對具有較強保障功能的非壽險產品需求量較大。據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非壽險占比平均值為42.7%,國土面積前七位的國家中,只有中國和印度低于這一平均值(見圖1)。
由于俄羅斯的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加之受其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影響,保險市場的業務主要為非壽險產品。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三個具有成熟保險市場的國家中,非壽險產品保費收入占比都達到了50%左右,保險品種豐富,呈多元化發展,始終保持著較好的保險行業特性[3]。與中國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保險產品結構也比較合理,非壽險保費收入同樣占了很大比重,對日益增長的社會物質財富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GDP大國的非壽險占比情況
2009年GDP排名前八位的國家中,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四個國家的非壽險保費收入占比不及我國(見圖2)。究其原因,由于土地面積有限,這些國家相對缺乏資源,人均資源占有率極低。產業發展結構不均,以旅游業、金融業等服務業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工業占比相對較低,因此對物質財富保障的需求量有限,進而影響了保險產品的總體結構。
相對應的,由于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是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國,雖然自然資源貧乏,但發達的汽車、機械、電氣、運輸設備工業以及占國土面積的一半的農業使其產業結構多樣化,對于保障型保險產品的需求量相應較大,非壽險產品占有較大比重。
三、我國保險產品結構的合理性分析
(一)保險保障程度偏低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第一、第二產業發達程度是一國非壽險業高度發展的重要前提,而較大的國土面積則可能為產業多樣發展提供便利。縱觀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和產業結構情況,近年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保持農業大國稱謂的同時,工業仍是我國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但與此不相匹配的是我國非壽險業務占比較低,遠遠不能為日益增長的社會物質財富提供充足的保險保障。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災害發生后造成的國民經濟損失越來越大。據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因洪澇、地震、雪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500多億元,而保險在應對巨災中所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4]。從1998年的洪水,到近兩年的汶川地震、雪災、玉樹地震等巨災事故中,保險賠付占總損失的比例均未達到5%,遠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36%,與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保險賠付水平更是相去甚遠①。
(二)我國非壽險業務占比情況
近年來,我國非壽險業務占比總體呈現下降趨勢(見圖3),十年間非壽險業務,占比下降了近25%。其中,財險和意外險業務占比下降明顯,健康險業務占比出現了小幅上升。
分紅險、萬能險等非傳統型壽險產品在近年來受到熱捧是非壽險產品占比持續下降的關鍵原因。相對于傳統型壽險產品,非傳統壽險不僅可以提供保障,被保險人還能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在某些特定的時期內,這些保單的“收益率”甚至高于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對于熱衷儲蓄的中國民眾而言,這無疑是更好的“理財產品”。保險公司也尋求捷徑,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同時還可以獲得更多的保費收入。長此以往,非壽險產品的尷尬局面可想而知。
事實上,非壽險業務情況存在的問題比表面上看來更加嚴重。十年來,我國汽車保有量大幅增加,從1999至2008年車險保費收入占非壽險保費收入的比重從48.1%提高至54.5%②。由此看來,車險業務與保險行業發展速度大致相當,而非車險業務占比下降則更加明顯,保險產品結構現狀不容樂觀。
四、調整保險產品結構,倡導綠色保險
“綠色保險”概念的提出要求保險行業轉變發展方式,更加注重業務質量和業務結構的合理性,促進社會的和諧統一[5]。當前,保險行業應當盡快從傳統保險向“綠色保險”轉變,積極服務經濟社會全局,提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三大功能[6]。
調整產品結構,不僅需要降低投連險及銀保業務等非傳統型壽險的比例,提高非壽險業務比重也同等重要。保障型業務應始終作為保險發展的主業,非保障型業務過多會超過保險行業風險承受能力,不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財產保險可以在災后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充分發揮社會管理職能。責任險的充分發展可以有效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另外,由于非壽險業務保費相對較低,且產品更不容易被消費者認可,因此保險公司開展此類業務的積極性不高。為了鼓勵保險公司積極開展非壽險業務,應當把“保險金額”重新作為衡量保險公司業務重要指標,全面反映經營情況,使產品結構逐步合理化,促進保險行業回歸主業。
參考文獻:
[1]吳定富.防風險,調結構,穩增長,促進保險市場又好又快發展[J].保險研究,2009(8):3-10.
[2]郝演蘇.要關注保險行業的邊緣化傾向[J].經濟,2010 (9):44-45.
[3]劉建英.略談美國的責任保險[J].中國保險,2000(3):22-23.
[4]皮曙初.雪災震災疾呼巨災險[N].經濟參考報,2008-05-27.
[5]楊超.從傳統保險轉向“綠色保險”的戰略新思維[N].上海證券報,2010-09-16.
[6]仝春建.綠色保險:保險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N].中國保險報,2010-09-30.
Analysis on Reasonable Insurance Product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XU Xu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e,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reality of irrational product structure in Chinese insurance market.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emphasis on “Change the development mode, Adjust the product structure”, it is mainly for restructuring of the life insurance business, but not for the reasonable proportion of the non-life insurance business and the life insurance business, so the non-life insurance market is weak. First, this paper focuses on measuring the reasonable product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urity function, making “the propotion of non-life insurance business” as a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health level of insurance industry. Then, we analysis the differ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duct structure by comparing with the world,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our market, such as irrational non-life insurance structure and the low level of security, and at last give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Product structure;Non-life insurance;Index;Green insu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