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牛家的戰爭》
“防老”與“啃老”的斗爭
中國人有句俗話叫做“養兒防老”,膝下有兒女才會在年老時不至于孤獨無人贍養。然而當下的社會現狀卻大相徑庭地變成了“養兒啃老”。《老牛家的戰爭》作為一部家庭生活劇講述了校園管理員老牛在老伴去世后將兩處房產和5萬塊錢做了分配,本想安度晚年,卻沒想到引起一場家庭風波。兩個兒子為爭奪房產,想盡一切辦法,徹底不顧兄弟情義和家庭關系。老牛家兩個不知進取的兒子,不但不以啃老為恥,反而變本加厲,直到將親生父親逼上了絕路。觀眾在咬牙切齒的同時也應該反思這種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據權威統計,在現代都市中,65%的家庭存在著“啃老”問題,“啃老族”已經成為我們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面對現今社會的過重壓力,年輕人在奮斗的道路上可以適當尋求父母及家人的幫助,但是絕不能將此作為自己不再奮斗的資本。《老牛家的戰爭》直白地將家庭親情與價值觀進行比較,究竟是血濃于水還是一切向“錢”看齊,如此啃下去,必將反噬自我的靈魂。
《馬文的戰爭》
前夫收復失地之戰
有人說愛情是盲目的,談戀愛時的美好并不能代表婚后生活的幸福。婚姻是一塊易攻難守的陣地,守不住了,換個人又如何?《馬文的戰爭》為我們講述了一對年輕的夫妻馬文與楊欣,因為年輕氣盛,互不遷就,導致離婚。但是由于實際的原因,兩人只有一套住房,所以離婚后依然住在一起,從此開始一段探討愛情真諦的人生經歷。前夫面對前妻的新丈夫,丈夫面對妻子的前夫,前妻面對前夫與丈夫的姐姐,該劇通過復雜的人際關系向我們講述著并不簡單的家庭故事。
《馬文的戰爭》將愛情與家庭以糾結與矛盾的方式呈現給我們,或許這不是你期望的人生,那么筆者奉勸你也就不要從中借鑒什么了,就當一場中年人的撒歡兒鬧劇一看罷了。
《蝸居》
為成為房奴而戰斗
按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來講,成家立業,有了家才能去置業。而在現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物質社會中,這個“家”就更為具象化——房。電視劇《蝸居》直白而真實地讓觀眾直面時下國人的慘淡人生。畢業于上海名牌大學的海萍與蘇淳,想要在這個大都市成家立業,而他們千挑萬選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是一個租來的10平方米的石庫門房子,攢夠首期,變身房奴是海萍最大的夢想;海萍的妹妹海藻與男友小貝租住在三居室的一間,只等攢夠首付就談婚論嫁。一部電視劇道出當今社會所有買不起房的人的心聲,“為什么我的幸福指數一定要通過房價來計算?”
我們鼓勵年輕人像劇中的海萍那樣為了自己人生的幸福去努力拼搏,但同樣也替那些聲稱做一個快樂的房奴的人而感到可悲,當你經歷了千辛萬苦,習慣了忍氣吞聲,飽嘗了節衣縮食,終于光榮地成為一名房奴時,你還能找回曾經蝸居時的快樂嗎?
《家有九鳳》
平凡的母愛是滅火器
當媽不容易,當九個孩子的媽更不容易。電視劇《家有九鳳》講述了中年失去丈夫的初老太太,獨自拉扯著九個女兒,將她們養大成人,牽著她們歷盡人間滄桑。本以為女兒大了該享清福,卻不想九個女兒三臺戲,一個女兒就是一個心事,在她眼前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劇。
該劇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時代背景,呈現出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一個普通家庭,在一個養育九個女兒的媽媽操勞下,所度過的一段段心路歷程。
初老太太作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家之主,無論發生任何問題,都有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法,所謂手心手背都是肉,初老太太始終堅持,不偏不向,以堅持家人的團結為出發點。或許是從小習慣了這樣一個強勢的母親,姊妹九個從小開始就沒有停止過爭吵,斤斤計較,可是最后總是在母親的訓斥下相互諒解,相擁而泣。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母親,以平淡生活,哺育了這“九鳳”。直到初老太太臨終前,把九個女兒的手緊緊攬在懷里,說出了那句:“齊了。”隨后面帶微笑離開了人世。初家九鳳在奔向幸福的道路上更加團結地擰成了一股繩。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向家暴說“不”
醫院外科專家安嘉和是眾人眼中一等一的好男人,他的事業一帆風順,然而他卻是一個具有家庭暴力傾向的人。第一任妻子張小雅一直默默承受著安嘉和的毒打,由于對他愛之深以及維護家庭和老公的形象等原因,最終選擇自殺來逃避這一切。梅湘南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屢次想逃出安嘉和的魔爪失敗后,仍然堅持向命運抗爭,最終重新獲得了幸福。
一部直面家庭暴力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將家暴丈夫推向了道德理性的法庭。女性在當今社會中依然處于不平等對待的地位,有太多的已婚女性默默地承受著家庭暴力的虐待,無論你是不敢站出來還是不愿站出來,這都是一種對于犯罪者的縱容。我們呼吁女性同胞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家庭尊嚴。
《幸福來敲門》
愛情、家庭攻堅戰
愛情需要兩個當事人真心以待,相濡以沫。但是,有時候真的只要兩人真心相愛就可以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活在一個人與人相互交際、溝通、聯系的社會,你無法做到不考慮家人感受,不在意他人的說法。《幸福來敲門》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美麗、干練的雜技團化妝師江路,三十六歲仍孑然一身;業內著名攝影師宋宇生,在妻子車禍身亡后一直與女兒相依為伴,對于談婚論嫁一直提不起興趣。一次機遇巧合,讓江路和宋宇生一見如故,沉寂已久的激情被瞬間點燃,熊熊燃燒。然而當兩個人漸漸走進對方的生活才發現相愛之難。面對與自己誤解重重的宋宇生前丈母娘、誓死要“守衛”自己父親的女兒以及心疼自己強加干預的親姐姐,江路開始了一場針對家庭親情的愛情攻堅戰。
所謂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在該劇中得到了完美詮釋,想要融入彼此的生活就必須能夠在家庭關系中過五關斬六將。雖然沒有戰火的硝煙,依然需要步步為營地突破家人的心理防線,需要不厭其煩與家人拉近關系并得到認可。當愛情與親情的天平能夠得到權衡,幸福就會來敲響你的家門。
《中國式離婚》
離婚拉鋸戰
《中國式離婚》通過三個徘徊在離婚邊緣的家庭和一個已經離異的家庭,向我們展示了普通中國家庭的倫理道德觀和婚姻現狀,揭示不同年齡段的夫妻在婚姻契約下心、身和身心的三種背叛,從而導致家的變化。在妻子小學教師林小楓眼里,丈夫肝膽外科醫生宋建平是一個平凡的好人。“好人”固然好,平凡就不太好了。就是因為宋建平的平凡,她和兒子當當只能過著普通人的生活,被排除在現代大都市的生活之外。想以離婚為借口逃避現實的人應該好好反思自己當初想結婚時的沖動。那時候“不要臉”地追,現在“不要臉”地逃,正應了那句“自作孽不可活”。
雖然最終因為孩子挽救這段婚姻,但試想已經千瘡百孔的家庭還能撐多久。看完《中國式離婚》有共鳴或者有所感的觀眾,是該正視一下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了。
《雙面膠》
婆媳斗 一嘴毛
都說婆媳關系是家庭關系中最難處理的環節,尤其是當婆媳同處一個屋檐下的時候,那真是輕則埋怨牢騷,整日不得安寧,重則大吵大罵,以至覆水難收。
《雙面膠》講述了上海姑娘麗鵑嫁給了一個大學畢業后留在上海工作的東北小伙子亞平。亞平在丈母娘家的幫助下,在上海買了房子成了家。亞平在父母來上海前是個上海標準的普通的丈夫,對老婆噓寒問暖,端茶倒水,小夫妻親密無間,恩愛無比。但婆婆到來后,溫馨的小家生活開始發生質變。婆婆傳統思想嚴重,希望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影響改造上海媳婦,這些思想與麗鵑現代的生活方式完全沖突,婆媳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摩擦不斷升級,兩人變得水火不容。
總聽人說拴住他的胃才能拴住他的人,而在筆者看來,在博大精深的婆媳之道面前什么都是浮云,能拴住婆婆的媳婦才是能把控這一家全局的人。《雙面膠》作為驗證這一理論的最好反面教材,最終因為婆媳關系的失調而輸掉整盤婚姻。在這部被譽為“最具爭議的家庭倫理劇”中,我們看到的盡是殘缺的家庭關系寫照,但這恰恰就是該劇給諸位觀眾提供的前車之鑒。
《回家的誘惑》
小三的圍攻,前妻的復仇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卻一次又一次地考驗著已經步入婚姻殿堂的一對夫妻。表面看來是丈夫不忠,婚外情出軌,實則是女人與女人之間所展開的堅守自己幸福的殘酷斗爭。改編自經典韓劇《妻子的誘惑》的《回家的誘惑》向我們講述了已婚少婦林品如在得知丈夫洪世賢和自己的閨蜜艾利有染并已育有一子后,在雙重壓力下品如選擇自殺,未遂后經歷生死抉擇的林品如蛻變成了自信女強人高珊珊并開始對自己以前的人生復仇。
有時候不用刀殺人才是最淋漓盡致的報復,看見自己的仇人在痛苦的邊緣反復跌倒又爬起,才能感受到那種歇斯底里的復仇所帶來的快感。該劇主打女人要自強自立才能堅守自己婚姻、家庭和幸福的理念,同時也在警告天下所有的負心漢,“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妻子不再只是丈夫的附屬品,女人的復仇將會來得更加猛烈。同時也向觀眾拋出了疑問,女性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不可或缺從事各種重要職位,怎樣權衡家庭與事業?每個人又該怎樣把握屬于自己的幸福?
《我的丑娘》
泯滅良知的最后掙扎
古人云:“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一句看似簡單的話語,也體現了做人最基本的仁義禮數。試想母親懷胎十月,萬般辛勞地將你帶到這個人世上來,將你從呱呱落地的嬰兒撫養長大。反之你對母親不說以生命回報,也應孝順關愛有加。倘若,真有嫌母丑之人,豈不是連豬狗不如?
《我的丑娘》講述了英俊的農村青年王大春進城打工后,與同在一個酒店打工的漂亮城里姑娘趙小旭結婚,出于虛榮心等其他種種原因,不能與將自己含辛茹苦地拉扯大,卻相貌丑陋的母親相認的故事。
王大春一個身心都健全的常人,卻為了世俗中所謂的面子和虛榮心,甘愿將自己的親娘拒之門外,聲稱不認識。如果刑法中能加上一條“辱娘罪”,那一定要將判處定為挖出心臟檢查是否還是紅色。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交織了丑與美、貧與富、虛榮與真誠的社會中,每個人都不能丟棄人性初始的那份純真與坦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