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多元創作人詹瑞文集導演、編劇、演員于一身,《阿拉一起玩》是他的又一部舞臺劇作品。這部“中國首部微博喜劇”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編劇,而是結合時下最具人氣的微博作為創作元素,強調一種實時、積
極的舞臺互動與體驗。
為了體現“人人都是男主角,個個都是女一號”,導演詹瑞文在舞臺上安置一塊大屏,與電腦相連用來顯示微博的互動界面。而舞臺上卻只有導演一人以及愿意參與互動的若干名觀眾。《阿拉一起玩》充分體現了對戲劇形式創新的大膽探索,它結合微博要求臺下每個觀眾都成為主角站在舞臺中央。戲劇這門藝術之所以有強大生命力,原因之一是它所體現出來的創造力,表現在具體形式上便是它具有強大的兼容性,這也正是“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的特性所決定的。在許多當代戲劇作品中,舞臺結合視頻、網絡已并不是新奇的表現手法,然而結合微博進行網絡社交互動卻是第一次。那么,這樣的創新是否成功呢?
微博的流行基于人們“隨時隨地關注周圍、與大家分享”的需求,它的特點是多向互動,誰都可以被關注,是一種人際社交網絡平臺。戲劇的特點則是此時、此地,演員與觀眾的直接交流。兩者的共同之處在于人與人的直接交流,不同之處在于是否“在場”。戲劇要求演員與觀眾必須處于同一空間和時間,而“微博”恰恰強調的是“隨時隨地”。這種時空特點上的差異成為微博與戲劇結合的一道障礙。在《阿拉一起玩》當中,每當大屏幕切換到導演的微博首頁,顯示有哪些粉絲留言時,相比劇院里坐著上百名觀眾,參與互動的粉絲數量卻不多。此外,微博上的留言說東扯西,大多是無聊的調侃,于是導演便又將重點拉回舞臺上,邀請所有觀眾一起游戲互動。
《阿拉一起玩》有沒有玩起來呢?劇場內,的確是玩起來了,微博上,似乎沒玩起來。導演或許對觀眾通過微博參與戲劇非常有信心,但卻忽略了微博互動的一個特點——話題性,人們會在微博留言互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同一個話題的興趣程度?!栋⒗黄鹜妗分?,觀眾只被告知一起玩,一起參與,卻沒有被給出明確的話題,這也是為什么大屏幕上會出現粉絲留言天馬行空,更多是無聊調侃的場面了。既然是中國“首部微博劇”,那么接下來的“微博劇”或許應該考慮如何將微博與舞臺更好地結合,否則,恐怕少有觀眾會愿意自費去劇院“參與”一場不成熟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