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額信貸是解決農民資金需求的有效手段。做好小額信貸工作,事關我國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大局。本文在對國際上有代表性的“格萊珉小額信貸模式”和我國海南“瓊中小額貸款模式”進行對比分析的基礎上,探索出中國特色的小額信貸發展之路,以破解農民貸款難問題,促進“三農”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額信貸;格萊珉模式;瓊中模式
Abstract:Microcred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fund demand for peasants. Microcredit in China will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income growth of peasants as well as the stability in rural area. To sort out the loan difficulty among peasants and advance sustained growth relating to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between two of the most typical microcredit model of the world in a comparative way and track out the way of microcredit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e is Microcredit in Grameen Bank Model, Bangladesh; the other is Microcredit in Qiongzhong Model,Hainan,China.
Key Words:microcredit,Grameen Model,Qiongzhong Model
中圖分類號:F832.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11)02-0058-03
長期以來,如何有效運用金融手段解決“三農”問題,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在國際上,以小額信貸幫助社會貧困群體脫貧致富最具代表性的是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尤努斯創辦的孟加拉格萊珉銀行。在我國,海南農村信用社近兩年結合自身實際探索的“瓊中小額貸款模式”,為全國所關注。以下將對“格萊珉小額信貸模式”(簡稱“格萊珉模式”)和海南“瓊中小額貸款模式”(簡稱“瓊中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從中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小額信貸發展之路。
一、格萊珉模式和瓊中模式概況
(一)格萊珉模式
1976年孟加拉尤努斯教授從借貸27美元給42個赤貧農婦起,開始了小額信貸試驗并于1983年正式創辦格萊珉銀行。迄今為止,格萊珉銀行在孟加拉國內設立了1277個分行,營業網點遍及全國46620個村莊,累計發放小額貸款總量達到57.2億美元,令639萬人受益。在創造巨大社會效益的同時,格萊珉銀行自身還能持續盈利,其貸款還款率高達98.89%,遠高于實行嚴格風險控制的絕大多數商業銀行。格萊珉銀行小額信貸的主要特點如下:
1. 以窮人為主要貸款對象,并且主要面向農村貧困婦女。這主要是由格萊珉銀行確立的消除貧困的宗旨決定的。格萊珉銀行規定,只有家中土地少于半英畝或全部家庭財產不超過1英畝土地價值的農戶才擁有貸款資格。格萊珉銀行認為向貧困婦女貸款更有助于改善農村家庭福利水平。
2. 成立貸款中心和貸款小組。格萊珉銀行規定,5位窮人組成一個貸款小組,若干個貸款小組組成一個貸款中心。小組貸款采用“2+2+1”的貸款次序,即優先貸款給5人小組中最貧窮的2人,然后貸給另外2人,最后貸給小組長。
3. 提供小額短期貸款,并采用分期還款的方式償還貸款。小額貸款期限一般為一年,每周償還、一年內還清。借款人還清貸款后才有資格獲取下一筆貸款。銀行對借款人進行長期扶持,直至脫貧為止。
4. 貸款資金用于快速見效的生產活動。格萊珉銀行規定,貸款人應把資金用于能夠快速創收的生產性活動,特別是非糧食生產的各類小型生產項目如小手工業和副業等,從而確保實現每周按時還款。
5. 股本構成多元化。格萊珉銀行最初由政府所有,后來逐步允許貸款客戶持有銀行股份,目前格萊珉銀行94%的股權由借款人持有。
6. 依靠信任和激勵政策來進行風險管理。格萊珉銀行最初采用小組聯保的機制來控制風險。2000年后格萊珉銀行開發了“廣義化推廣模式”。在新模式下,各貸款小組成員間不再承擔連帶擔保義務,而僅僅通過道德約束進行互相監督。格萊珉銀行通過由貸款小組組成的貸款中心促進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一種互相監督機制,從而保證了較高的還款率。
(二)瓊中模式
為解決我國農村貸款難問題,近幾年中央連續出臺一號文件強調“要大力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海南省農信社自2007年以來,在省政府支持下,將“格萊珉模式”引入海南省瓊中縣,成功摸索出“2萬以下、不需審批、7天到位、財政貼息”的“瓊中小額貸款模式”。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向3177戶農戶發放小額貸款4500萬元,有效扶持了種桑養蠶、養蜂、靈芝等多個特色產業,還款率98%以上。目前,“瓊中模式”已在海南全省推廣。“瓊中模式”主要有以下特點:
1. 貸款對象以婦女為主,實行5戶聯保。
2. 貸款額度小,信用貸款額度控制在2萬元以下。
3. 貸款審批手續便捷。首次貸款,凡自愿組成5人聯保小組、貸款2萬元以內的,在接受農信社培訓后,7天內放款到位;首次還款記錄良好者,二次貸款無需審批,申請當日放款到位。
4. 對按期還款的農戶由財政貼息。
5. 設置誠信保證金制度。即月息9.9‰+2.1‰誠信保證金。若還息逾期,則2.1‰誠信保證金轉為利息收入不再退還,以培養貸款農戶的守信意識。
6. 健全機構管理和風險防范體系,主要措施有:從上到下層層設立管理機構,加強小額信貸管理和服務;小額信貸技術員挨家挨戶給農民放款;全員推行貸款風險賠償金制度——小額信貸員月績效工資的50%定為風險賠償金;建立魚咬尾責任審核制度,實行責任和收益共擔機制。
二、格萊珉模式和瓊中模式比較分析
我國與孟加拉國畢竟在國情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瓊中模式和格萊珉模式必然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異性。
(一)共性
主要表現為:在信貸品種上都是不需要抵押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在信貸目標上都以扶持農民等弱勢群體脫貧致富為目的;在信貸方式上都采用了5戶聯保、都堅持婦女為主和婦女優先原則等。
(二)差異性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 經濟環境不同。孟加拉國常年社會動蕩,全國一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小額貸款者還款壓力很大。我國政局穩定,政府對“三農”問題高度重視,小額貸款者面臨的只是增收致富奔小康問題。
2. 誠信基礎不同。格萊珉銀行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這是一個有著80%穆斯林信徒的國家,借款人的誠信主要靠宗教信仰來維持。我國農村誠信基礎則是傳統的“有借有還、父債子還、誠信為本”等道德價值觀念,同時輔以其他社會主義誠信宣傳教育來解決農村信用環境優化的問題。
3. 貸款目標不同。格萊珉模式的經營目標是消除貧困,這就決定了其貸款對象是針對于農村赤貧人口,并以具有強烈家庭理財愿望的婦女為主。瓊中模式是針對我國“三農”實際構建的一種致富型貸款模式,其貸款對象為致力于發家致富的農民。
4. 貸款投向及額度不同。格萊珉模式貸款主要用于農民從事非糧食生產特別是各類小手工業或家庭副業,貸款額度通常在2000元人民幣以下。瓊中模式主要是支持農民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短、平、快”特色種養業,貸款額度一般在20000元人民幣以下。
5. 還款安排不同。格萊珉模式由于主要將資金貸給農民從事快速創收活動,且額度不大,因此采用每周還款的分期還款方式,期限為1年以內。瓊中模式貸款資金主要投向農業生產。由于農業生產周期較長,采用高頻率的分期還款方式不現實。因此瓊中模式主要采取每月還息到期還本方式,期限為1-3年。
6. 利率定價不同。格萊珉模式按市場化方式確定利率,貸款利率根據不同目標客戶靈活浮動,利率水平相對較高,平均年利率達20%。瓊中模式在制度設計時就堅持“多予、少取”的原則,因此實行的是相對優惠的利率政策,年利率一般在12%以下。
三、幾點結論
毋庸置疑,無論是孟加拉“格萊珉模式”還是中國海南“瓊中模式”,都是為解決社會貧困群體脫貧致富而進行的積極探索,都是結合本國國情創造的成功模式。根據兩種模式的運行成效,可歸納以下幾點小額信貸支持“三農”發展的經驗。
(一)國際經驗只能借鑒不能復制
由于國情不同,格萊珉模式不能完全復制,但其成功經驗完全可以借鑒。瓊中模式作為小額信貸的創新模式,與格萊珉模式相比,吸取了其中的合理成分(如發放不需要抵押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5戶聯保等),同時又剔除了一些不切合我國農村實際的內容(如高利率、周期較短、頻繁還款等),因而更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更符合我國農村的實際。
(二)要學習尤努力斯扶貧濟世精神和與眾不同的經營理念
一是農信社要認真學習尤努斯的扶貧濟世精神,徹底摒棄“官銀”意識和“官銀”作風,牢固樹立為“三農”服務的使命感。二是要學習尤努斯與眾不同的經營理念。在越來越多的銀行只把富人當作優質客戶的今天,尤努斯卻從窮人那里發現了機會,從而對諸多正規金融的傳統經營理念發起了挑戰。因此,農信社要進一步反思“二八”法則,堅持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堅持“以農戶為中心”的營銷策略。進一步改進管理流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簡化貸款程序,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三)要不斷推進小額信貸機制創新
小額信貸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不斷完善、不斷創新。瓊中模式正是在借鑒格萊珉模式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為小額信貸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機制,成功探索了一條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發展之路。為加強小額信貸的管理,海南省農信社率先在全國建立了省、市(縣)、鄉(鎮)三級小額信貸管理和服務體系,并從企業文化建設、信貸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從而為小額信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海南省農信社小額信貸的到期收回率達98%以上、不良貸款率控制在2%以內,有效破解了小額信貸風險控制難問題。
(四)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在小額信貸業務中的積極作用
在發展小額信貸業務中,可以構建農信社主導、政府推動、農民參與的多方互動發展格局。一是小額信貸服務與基層政府及各類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互動,開展金融產品和擔保方式的創新。如:海南農信社與地方政府部門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開發了農村誠信青年創業貸款、林權抵押小額貸款、財政惠民“一卡通”小額貸款、婦女聯保貸款等12個小額信貸產品,有效滿足了農村金融需求。二是小額信貸發展與農村社區文明建設互動,通過創評文明信用農戶等活動,為農村金融發展營造良好信用環境。三是小額信貸政策與政府扶持“三農”政策互動,以信貸手段放大政策效應。如海南地方政府將財政扶貧資金和農信社信貸資金有機結合,改“輸血”為“造血”,對按期還款的貸款農戶進行貼息,既增強了農戶的誠信意識,又降低農戶的貸款成本,同時還調動了金融機構放貸積極性,取到了“四兩撥千斤”之效。
(五)小額信貸業務發展與市場化選擇相結合
扶持貧困弱勢群體的小額信貸,既要有政府政策的適當扶持,又不能完全破壞市場化運行機制,既要努力滿足農戶有效需求,又要防范風險。這是世界性難題。格萊珉模式早期得益于政府和國際組織的資金支持,后期則完全市場化運作,取得了成功。我國實踐表明,僅僅依靠財政補貼進行扶貧幫困,容易助長貧困群體的依賴心理、弱化其市場觀念,導致發放小額信貸的金融機構的非商業化經營難以為繼。瓊中模式按市場化運作取得了社農雙贏的實踐證明: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小額信貸業務必須堅持“市場化選擇服務對象、商業化持續經營、政府政策適當扶持”的思路。由農信社按市場原則來選擇貸款對象并進行貸后管理,同時政府在減免稅收、風險補償等方面給予適當扶持,引導農戶逐步走向市場,并實現小額信貸業務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人行湖南益陽中支課題組.尤努斯格萊珉銀行與農信社小額信貸管理模式[J].青海金融,2008,(1).
[2]石俊志.小額信貸發展模式的國際比較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西南金融,2008,(10).
[3]朱思爽,鐘紅濤.小額農貸熱的冷思考[J].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9,(3).
(責任編輯 孫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