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因為繞開了抵押擔保條件,通過借用他人信用資源成功對接銀行信貸條件,成為各金融機構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重點。但是這種借用的信用資源在不平等交易條件下仍然存在風險隱患。本文通過威海某銀行在辦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中,某大型企業憑借強勢市場地位控制上游企業應收賬款債權,使介入其中的銀行信貸發生風險的過程描述,揭示不平等交易背景是信貸風險的根源,以及法律缺陷和利益分割是信貸低效的原因,并提出中小企業自身信用資源不足而借用信用資源無效可能引發銀行信貸策略調整,使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遠離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政策初衷。
關鍵詞:應收賬款;質押貸款;信貸風險
Abstract:As pledge of accounts receivable financing as collateral to bypass the conditions of credit resource,and successfully docked the bank credit conditions through borrowing other’s credit resources successfully docked bank credit conditions,as all financial institutions’focus solutions to expand SMEs financing. But these borrowing credit resources in unequal trading conditions remain some potential risks.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case of the banks of Weihai that are in the process of accounts receivable pledge financing,the large companies make distortion of the upstream market’s account receivable debt depend upon its powerful status,so that the upstream market company involved in credit risk of the process description,and legal defects and interest division are the reason of inefficient credit. The paper also depictslack of credit resource of SMEs and usefulness of borrow credit resource may lead to bank credit policy adjustment,making pledge of accounts receivable financing away from the policy intention solution ofSMEs financing problem.
Key Words:accounts receivable,pledge loan,credit risk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11)02-0036-05
一、引言
繞開抵押擔保尋求其它安全有效的融資渠道,一直是金融機構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探索方向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與《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頒布實施后,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因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和規范的登記程序,迅速成為各商業銀行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重點。威海市各金融機構自2007年12月開辦第一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以來,短短2年多時間,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累計辦理356筆,質押應收賬款累計24.8億元,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累計16.7億元。但是,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規模的擴大并不代表支持中小企業的力度增加。相反,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部分小企業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明顯弱勢地位,不僅應收賬款的額度、周轉受制于大型企業,而且本在法律保護下的應收賬款債權實現效力也被市場交易的強勢方(大型企業)扭曲后弱化,直接威脅到銀行信貸資產安全,引起部分金融機構停止了在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融資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將業務重點轉向大中型企業。截至2010年7月末,威海市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中,中小企業的實際融資額占比由2008年末的97.6%下降為42.8%,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實際走向逐步背離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政策初衷。
二、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的理論研究及觀點描述
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雖然在理論和法律層面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可,但在實際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然存在不同觀點和看法。張杰等人調查發現,我國目前以應收賬款為主要內容的商業信用雖然存在于大小不同的企業間,但總體看,中小企業是事實上的商業信用凈提供者,應收賬款的大量占用成為影響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重要因素。因此,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對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十分有效。楊暉等人則從法律缺陷性角度對應收賬款質押業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質疑,他認為,由于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不僅涉及銀行和中小企業(出質人),還涉及應收賬款債務人(第三方),且應收賬款債務人對應收賬款真實性確認和到期向指定專戶劃款的承諾對這項融資業務的安全性至關重要;而質押合同中,為第三方(應收賬款債務人)設定還款等義務一般不為法律所允許,實際操作中也很少有應收賬款債務人主動愿意參與其中。因此,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因存在上述法律上的缺陷,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影響。徐曉萍、李猛等人對目前應收賬款的產生原因和內在屬性進行分析后認為,由于大部分中小企業應收賬款都是和大中型企業在產品交易中產生,而中小企業在與大型企業交易的市場中明顯處于弱勢,由此產生的中小企業應收賬款大多帶有被動性和妥協性,大型企業憑借市場交易的強勢地位,不僅以應付賬款等形式大量占用中小企業資金,而且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隨意控制應付賬款的期限和額度,法律上平等的債權債務關系往往被市場交易的不平等地位所扭曲,中小企業債權依法實現的效力被弱化。如果銀行信用介入其中,不僅貸款收益率因大型企業主導下還款的不確定性而不穩定,貸款銀行往往還要承擔額外的協調成本,而且,貸款的安全收回也因中小企業債權實現效力被弱化受到影響,嚴重時可能出現信貸風險。
盡管上述研究成果所描述的現象并不是普遍存在,但筆者認為,對目前把規避風險放在第一位的金融機構而言,即使典型案例也足以引起金融機構的高度重視,并有可能促使其進行信貸思路的重大調整,下述案例可以證實這一點。
三、威海某銀行在中小企業面臨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困境時的選擇
威海市作為中小企業集中區域,2009年末應收賬款總額達195.5億元,其中中小企業占比達84%,轄內金融機構開辦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具有足夠的資源空間。在這種背景下,威海市某銀行為了達到既支持中小企業又確保信貸資產安全的目的,選擇應收賬款債務人為大中型企業的出質人,嘗試性地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
威海XD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D公司”)是一家專門為山東SX通訊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X公司”)生產傳真機配件的小型企業,注冊資本200萬元,2009年末資產規模1068萬元,銷售收入2589萬元。2009年由于SX公司訂單較多,對傳真機配件的需求量較大。XD公司為滿足傳真機配件生產需要,投資200萬元購置生產設備6臺,導致當年企業流動資金出現緊張,便向威海市某商業銀行提出融資申請。該行在信貸考察中了解到,企業無自有廠房,合法抵押物不足,但在企業資產中,有以SX公司為債務人的400萬元的應收賬款。而SX公司是一家注冊資本1600萬美元且資產過億的大型企業,按期付款理應有保障。因此,該行按規定流程分別于2008年3月、6月、9月為XD公司辦理了實際融資金額分別為200萬元、300萬元、300萬元的應收賬款質押貸款,還款期限均為7個月(比應收賬款還款期限延后一個月)。這三筆貸款業務雖然沒有出現風險,但由于SX公司在生產景氣時期倚重XD公司的及時供貨,對后者的應付賬款總是提前付款,上述已進行質押的三筆應收賬款本來為6個月的付款期。結果均提前到2個月付款,導致銀行貸款提前收回,貸款收益僅為9.8萬元,明顯低于預期的30萬元左右,而辦理這三筆業務,銀行不僅要完成復雜的手續(如圖1),而且在協調、管理中支付了大量費用,剔除這些費用后,銀行實際利潤僅為3萬元左右。
2009年下半年,由于SX公司所接訂單有所減少,企業對傳真機配件的需求下降,而上年度傳真機的景氣市場在短短6個月時間就催生了9家生產傳真機配件的小型企業,導致2009年下半年以來傳真機配件一直處于供大于求狀態。雖然XD公司作為SX公司的老客戶產品暫時銷售順暢,但在產品交易中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SX公司憑借市場主動權,開始以大量的應付賬款占用上游企業的資金,并且實際付款期明顯延長(一般為6個月到期時支付),2009年6月末和8月末,XD公司有來自SX公司的應收賬款分別為860萬元和920萬元,同比分別增加425萬元和528萬元,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30%和32.1%。在應收賬款高比例的占用下,XD公司2009年6月和8月先后兩次向威海某商業銀行申請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但該銀行按規定程序通知債務人——SX公司,并要求其確認應收賬款的真實性和作出應付賬款到期向質押專戶定向付款承諾時,后者以與自身利益無關為由不予配合。為解決問題,該商業銀行提議SX公司為XD公司提供商業擔保,前者收取擔保費用。這樣,SX公司因有XD公司的應付賬款作保證,實際擔保風險為零卻仍能獲得一定的擔保費用的情況下,答應承諾銀行條款,該商業銀行才得以將600萬元的應收賬款質押貸款于2009年9月順利發放。
但是, 2010年3月,XD公司600萬元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到期前3天,銀行接到SX公司通知,由于XD公司供應的傳真機配件質量存在問題(據調查,主要是由SX公司提高質量標準引起),不能支付全額應付賬款,導致該商業銀行出現200萬元的風險敞口。在各方協調和交涉無果后,最終這200萬元貸款還是形成逾期,直到2010年5月,XD公司按要求重新交付傳真機配件后,所欠銀行的200萬元貸款才安全收回。
這次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雖然沒有給銀行帶來事實上的損失,但該商業銀行從中洞悉到,小企業不管是在產品交易市場,還是在債權實現的能力上,具有明顯的弱勢,銀行信用介入其中的潛在風險較大。因此,該行從2010年3月開始,迅速調整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的思路,快速壓縮小企業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的比例,逐步將業務重點轉向大中型企業(如表1)。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這項理論上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的信貸手段,因潛在風險暴露,使該商業銀行在實際操作上背離了支持中小企業的初衷,也使這項業務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本來的政策意義。
四、大型企業因自身利益需要自由把控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是產品交易市場最常見的商業信用之一,其實質是一種滯后的貨幣給付。正常情況下,應收賬款具有降低交易成本、融資、質量保證和促銷等功能,因此,理論上應收賬款對市場交易擴大具有促進作用。但是,這種理論上的促進作用必須建立在平等市場交易的基礎上。在現實交易中,平等交易是市場主流,企業間產生的應收賬款大部分是平等的、自愿的,有利于企業雙方生產和交易的進一步擴大。正因為如此,應收賬款總是伴隨著商品交易規模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應收賬款并非只有積極的一面,有時候存在消極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不平等交易背景下所產生的應收賬款,不僅不能發揮應收賬款的積極作用,反而還會成為市場強勢方掌控市場的重要媒介和手段,甚至還會間接扭曲法律保護下的債權債務關系。上述案例中,XD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完全依附于下游的SX公司,不僅產品的種類、數量和質量自身無法把握,而且其資產負債和收益也受SX公司左右。二者之間的產品交易事實上處于極不平等地位。XD公司作為弱勢方長期成為應收賬款的凈提供者,而這種應收賬款的提供是被動的,有利于SX公司但有損于XD公司。在市場景氣時期,SX公司為了確保XD公司及時供貨以維護自身生產需要,將XD電子公司的應付賬款減少至400萬元左右,并且實際付款期比合同到期日提前3到4個月,盡可能保證上游企業的生產資金需要,質量要求標準也相對較低;但在市場下滑期,SX公司不僅壓縮從上游企業購進產品的數量和價格,而且將應付賬款的數量增加1倍以上(約900萬元),同時將實際付款期由景氣時期的2個月延遲到6個月,從而盡可能多盡可能長地占用資金。以至XD公司銷售受阻、效益下滑,資金周轉也出現困難。可以說,SX公司在整個交易中能夠根據自身利益需要隨時調控XD公司的生產和財務,使后者在交易中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不僅如此,SX公司在明知事后提高質量標準屬于違反契約的情況下,仍以上游企業產品不達標為由延遲支付應付賬款,而作為弱勢方的XD公司既無力維權,也為后續生存需要,仍根據要求重新為SX公司生產產品。可見,在不平等交易背景下,SX公司憑借自身市場交易的強勢地位不僅通過應收賬款任意占用XD公司資金,而且還間接地扭曲了法律上平等的債權債務關系,使XD公司有效債權實現能力事實上被弱化。
五、銀行在應收賬款融資中的信息劣勢
如上分析,XD公司和SX公司由不平等交易所產生的應收賬款,其實質是SX公司用于控制市場的媒介,是一種被間接扭曲的債權,蘊藏較大風險。但對這種風險銀行并不知曉,也很難判斷。也就是說,銀行信用相對于商業信用而言具有先天的信息劣勢。具體到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中,作為質押標的物的應收賬款,雖然其中涵蓋著大量的如企業財務信息、交易信息、市場信息以及企業信譽信息等,而且這些信息直接關系到應收賬款的“質量”好壞,對承貸銀行來說理應非常有用。但作為承貸銀行,由于不參與市場交易,對這些信息總是無從悉數掌握,及時捕捉這些信息往往又要承擔較大的額外成本。因此,辦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商業銀行在甄別和規避風險方面存在客觀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既要通過應收賬款質押業務拓展中小企業信貸領域,又要確保信貸資產安全,總是選擇應收賬款債務償還能力相對高的質權人辦理該項業務,消除顯性風險。這正是案例中威海市某商業銀行在嘗試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時,直接將業務范圍圈定為債務人是大中型企業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大中型企業因為有強大的市場和自身實力作保障,清償債務的能力的確要高于小型企業。因此,商業銀行用圈定應收賬款債務人為大中型企業的方法消除顯性風險無可厚非,但消除了顯性風險并不代表消除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整體風險。大型企業雖然有償還債務的能力和義務,但并不一定總會按期償還應付賬款,有時候,大型企業憑借市場交易中的強勢地位,通過應收應付賬款占用資金和控制市場,為自身利益服務。此時銀行信用一旦介入,在市場景氣時期,大型企業因生產依賴上游企業的原材料及時供應,尚且能夠配合銀行共同扶持中小型企業,并按期甚至提前還款;但如果市場出現下滑,大型企業對上游企業的依賴減弱,有可能加大上游企業的資金占用或以種種理由延遲付款,危及信貸安全。因此,以大型企業為債務人的應收賬款并不一定是安全的,存在著隱性風險。本案例中的SX公司屬于威海重點大型企業,注冊資本1600萬元美元,凈資產1億多美元,理應有較強的債務清償能力。事實上,該公司在市場景氣期償債能力也確實得以體現,不僅減少上游企業的應收賬款,而且將實際還款期提前至2個月。但是到市場下滑期,該公司不僅將上游企業的應付賬款額度擴至900萬元左右,實際付款期也延長至6個月,甚至在明知違約情況下以質量不合格為借口延遲付款,市場強勢已經掩蓋了法律效力,導致威海市某銀行出現200萬元的風險敞口,并最終形成逾期。可見,威海市某銀行雖然選定應收賬款債務人為大型企業的SX公司拓展業務,排除了顯性風險,但由于對SX公司的企業信譽、經營思維和職業操守等信息缺乏了解,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貸款事實上潛在較大的隱性風險,并最終在市場下滑時得以爆發。
六、銀行在應收賬款融資中的組織協調成本
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質押合同由銀行和出質人共同簽訂,其法律約束力也僅限于二者之間。但由于應收賬款的實際債務人是第三方企業,而第三方企業對應收賬款的真實性確認和到期向指定賬戶劃款的承諾對銀行信貸資產安全非常重要。但根據現行法律,質押合同對第三方企業并沒有約束力,第三方企業完全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或利益需要決定是否配合銀行。如果第三方不予配合,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合法流程就會斷裂,而要修復斷點往往需要支付較高的協調成本,造成信貸收益的間接下降。案例中,威海市某銀行在與XD公司簽訂前三筆應收賬款質押合同時,由于正值市場景氣期,當銀行協調SX公司對應收賬款的真實性予以確認,并要求其承諾到期向指定賬戶付款時,SX公司為了自身生產需要,同意或答應了銀行要求配合的條件。但由于隨后的付款中,該公司將應收賬款的實際付款期提前到2個月,致使銀行貸款發放不久后便收回,預期收益為30萬元的信貸資產實際收益為9.8萬元,剔除協調成本后,僅收益3萬多元,明顯低于一般貸款收益水平。
但是,到了市場下滑期,當銀行和XD公司在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中再次協調SX公司予以配合時,卻遭到SX公司的拒絕,其原因是該應收賬款質押業務與SX公司自身利益無關。而當銀行建議其為XD公司融資提供有償擔保時,該企業卻重新予以配合。其原因是通過擔保,使銀行、XD公司和SX公司結成了利益同共體。可見,三方的利益關系是決定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是否順利完成的關鍵,只有三方利益相互滲透,才能導致三方之間的相互支持與配合。上述案例中,擔保的介入,使SX公司的利益滲透于銀行和XD公司之中,SX公司雖然為XD公司進行了還款擔保,但由于自身控制著XD公司的應付賬款,只要自己按期付款,就不會出現擔保風險,實質上是為自身擔保,即使這樣,SX公司仍然可以獲得一定的擔保費,實現凈收益。上述情況表明,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雖然通過引入擔保順利開展,但銀行和承貸企業同時也承擔了更高昂的協調成本,致使銀行信貸資金收益率進一步下降。
七、銀行理性回避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質押融資
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的優點是可以借助第三方的信用資源來彌補承貸主體的信用資源不足,理論上而言,只要應收賬款的債務人(第三方)信用資源充足,信貸資產安全回收便有可靠保障。案例中的威海某商業銀行在拓展業務之初選擇應收賬款債務人為大型企業正是基于這種認識。但事實證明,第三方信用資源充足并不一定確保信貸資產安全,SX公司是重點大型企業,償債能力強,但為自身利益需要,仍然可以變相延遲付款,并引發信貸風險預警。而當信貸風險預警后,作為承貸的XD電子有限公司既無還款能力,也無風險補償的信用資源,導致風險預警后無法補救,直到形成事實上的信貸風險。上述案例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也提示商業銀行,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中,債務人為大型企業的應收賬款也同樣蘊藏著難以規避和化解的風險。
中小企業存在信用資源不足是客觀事實,商業銀行如果在該領域進一步拓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類似上述因自身信用不足而借助信用無效的案例仍會出現。按常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開辦時間不長,仍處于探索階段,許多操作環節和風險識別方法不成熟,出現一定范圍內的風險是正常現象。但對于過于注重風險,特別是把風險考核放在第一位的部分金融機構來說,上述并不常見的案例也可能導致懼貸心理的出現,并引起信貸思路的調整。案例中的威海市某銀行在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出現個案風險后,快速壓縮小型企業的應收賬款質押放款,將業務重點轉向大中型企業領域,正是這種懼貸心理導致信貸思路調整的結果。
八、結論與啟示
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因為簡化了抵押擔保條件,成為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有效工具。這項業務的最大優點就是能夠借助其它信用資源彌補中小企業的信用資源不足,從而降低了銀行信用介入的信貸風險。但是,由于銀行信用相對于商業信用具有先天的信息劣勢,銀行不可能悉數掌握與交易相關的所有信息,從而對應收賬款的“質量”好壞無法甄別,也導致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的隱性風險無法消除。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開辦初期,在風險考核壓力下,一旦這種隱性風險得以暴露,可能引起銀行信貸思路的調整,從而使該業務背離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初衷。
將應收賬款債務人圈定為大中型企業雖然排除了顯性風險,但隱性風險仍然存在。在不平等交易的市場背景下,大型企業可能憑借市場強勢扭曲正常的債權債務關系,弱化小企業在法律上平等的應收賬款債權實現效力,在這種情況下,隱性風險可能轉化為顯性風險。
應收賬款質押合同的約束力僅限于銀行和借款人,對應收賬款債務人無法律效力,在銀行、借款人和應收賬款債務人的利益處于各自分割狀態下,應收賬款債務人的不配合容易導致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合法流程斷裂,而要修復斷點往往需要支付較高的協調成本,這正是目前該業務信貸低效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徐曉萍,李猛.商業信用的提供:來自上海市中小企業的證據[J].金融研究,2009,(6).
[2]楊暉.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在我國的發展研究[J].金融與保險,2008,(8).
[3]泰宏昌.商業銀行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問題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7).
[4]李征.我國鄉鎮企業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的參與度解析[J].武漢金融,2010,(3).
(責任編輯 劉西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