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蘭州濱河景觀分析為例,從更深的層次研究和探討當地的黃河與黃土文化的景觀形態,以及分析當地地域性、傳統性文化因素對黃河蘭州濱河景觀的影響,此外借助于空間序列的概念研究黃河濱河景觀的序列形式。進一步增強大家對西北地域厚重文化積淀的了解,促進大家對濱河景觀設計的學習和研究。
[關鍵詞] 地域形態 景觀序列 濱河景觀
一、蘭州濱河景觀概況
1.蘭州地域形態特點
蘭州城市名片:“黃河之都”
蘭州旅游名片:百里黃河風情線
蘭州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市區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年均氣溫11.2℃,年均降水量327mm。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了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古絲綢之路也在這里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和燦爛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使蘭州成為橫跨2000公里,連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張掖大佛寺、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點的絲綢之路大旅游區的中心。隨著新歐亞大陸橋的開通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重新構筑起現代絲綢之路,蘭州作為我國東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亞、西亞、中東、歐洲的重要通道,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正發揮著承東啟西、聯南濟北的重要作用。
國家對蘭州的定位是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支點,西北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2.蘭州自然地理區位----帶來的濱河景觀之優越性
蘭州市處在一個東西向延伸的狹長型谷地,夾于南北兩山之間,黃河在市北九州山腳下穿城而過。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市政府提出兩山搞綠化、兩岸搞文化的構想,沿黃河南岸開通了一條東西數十公里的濱河路,將絲綢之路文化、黃河文化和民族文化匯集其中,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濱河景觀特點。
現已相繼建成黃河母親、西游記、水車園、綠色希望、近水廣場、彩色噴泉、中華《龍源》雕塑園、文溯閣與皋蘭文廟、丁香園等景點;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景觀,最終建成具有蘭州特色的城市標志,成為全國最長的市內濱河馬路。
沿路花壇、草坪、樹木、園林小品星羅棋布,外地游客和蘭州市民徜徉其間歇息,散步的、唱歌的、跳舞的自得其樂,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達到了和諧統一。
二、景觀序列分析法
1.序列
序列關系是空間的組織形式,是建筑空間的一種處理手法??臻g的導向與序列最讓我們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故宮平面。北京故宮主軸線上的宮殿系列形成的時空序列。其中,金水橋是這一空間序列的“節奏”;天安門、端門、午門以及狹長的院落造成了形體和空間上的反復“收”、“放”和相似的重復;午門以其三面圍合的空間預示著另一“樂章”的開始;新“樂章”的開始,金水橋又次重復前奏,但院落空間變大;太和門在“收”的同時,通過臺階的上下,預示著高潮的來臨;進入形狀重復但規模擴大的太和殿院落;太和殿宏偉的體量、高大的臺基、開闊的空間,構成這一序列的高潮;中和殿、保和殿及其院落,在形體和空間的相似重復中逐漸減弱,接近“尾聲”。
2.景觀序列
景觀序列是近年來景觀理論的一個新概念 ,在一些景觀著述中常有人提及 ,但至今未見有一個公認的定義。有人提出景觀序列是由空間序列與景觀理論相結合而派生的 ,是風景景物、空間環境、序列的合成。序列是某種事物按一定的次序排列,那么景觀序列就是自然或人文景觀在時間、空間以及景觀意境上按一定次序的有序排列。景觀序列有兩層意義,一是客觀景物有秩序的展開,具有時空運動的特點,是景觀空間環境的實體組合;而是指人的游賞心理,隨景觀的時空變化作出瞬時性和歷時性的反應。
景觀序列是由若干自然與人文景觀構成的,一個優美的景觀序列就如一首動人的樂曲一樣,是由前導、發展、高潮、結尾等幾部分構成的,也就是起景、前景、主景、后景、結景等景觀的依次展開,一些復雜的序列還有序景、轉折等部分。序列由此構成有主有次的景觀結構,產生有起有落、有高吭有低迥的賞景意趣,形成一個富有韻律與節奏的景觀游覽線路。
3.景觀序列的類型
景觀序列按照景觀景物的組合關系和風景韻律的構成特點可相應的分為簡單序列、完全序列和復雜序列:
簡單序列:前導(起景)——發展(前景)——高潮(主景)——結尾(結景)
完全序列:序曲(序景)——前導(起景)——發展(前景)——高潮(主景)——尾聲(后景)——結尾(結景)
復雜序列:序曲(序景)——前導(起景)——發展(前景)——小高潮(主景)——回落(轉折)——醞釀
(大前景)——高潮(主景)—— 尾聲(后景)——結尾(結景)
三、蘭州濱河景觀序列分析`
1.景觀建設方向----遵循城市空間和城市景觀序列
西津路上的省博物館與“馬踏飛燕”雕塑和黃河岸邊黃河母親雕塑、水車模型、“綠色希望”紀念等景觀,使該區充滿深厚的文化色彩,而黃金大廈的崛起、民族貿易區的建設發展、義烏商貿城的落戶,又使該區商業大發展,加之著名的“西站”,使該區形成了鮮明的“開放”個性。以“黃河主題”為核心,以民族貿易區為特色,以商貿和高新技術、交通向全國開放為套破新方向,這種既有凝聚力與又有開放性的區域特色是其他區所沒有的,今后還應進一步突出:馬灘高新技術產業和生活小區開發區正在發展中,建成了“西部歡樂園”等小型公園,也是很好的新探索,值得岢定。但馬灘一帶也是蘭州的水源地,開發范圍要有所控制,在匕電河區與西固區保持一定農田蔬菜和果林地是保證該區特色和環境的有效途徑,不容忽視。
西津路‘帶地域狹長.道蹄較窄,交通擁擠,在該路向西延伸的開發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建筑后退紅線的寬度,ffli西站至西關一段的輕軌建設也應充分研究盡早落實。該區的建筑風格可以突出多民旗性.尤其以西北各少數民族為主體.還哥以在東西合作中借鑒東部民族風碚.通過建筑風格突出該區作為蘭州對外開放區的個性特色。
2.濱河景觀----符合軸線序列和分區明確的建造順序
蘭州市區黃河段40公里風情旅游線應按三個不同的區段,建造各具特色的景觀風貌:
(1)工業游覽區:從西固宣家溝口——深安黃河大橋段是西固石化工業區,蘭化、蘭煉等國有大中型企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工業景觀,又是蘭州的西大門戶。規劃期內可在黃河進入市區的西入口“太陽島”上建成一組以航標為主題、代表蘭州西大門的標志性構筑物或雕塑群,體現黃河“艄公魂”不屈拼博的精神,使之成為蘭州市西大門的一個“亮點”,為來往人們指引通向美好未來之路:在沿黃河兩岸設置大面積的防護綠化隔離帶,道路兩側建成各式圖案的花壇路園,美化工業景區環境;利用固安橋南岸附近的五號灘地建設一座濱河樂園,工業展覽館建在園中,既為市民提供休憩娛樂的理想場所,又向游人展示了近代工業發展的高度文明,激發人們頑強進取的奮發精神;安寧西段濱河路地處中川機場進出蘭州的北大門,應按迎賓大道進行重點建設,為中外來客營造良好的蘭州形象。
(2)休閑娛樂區:從深安黃河大橋——中立橋段是蘭州黃河風情旅游線的核心區段,是蘭州市民和國內外游客休閑娛樂的最佳場所。規劃在本區段內重點突出“黃河母親河——華夏文明搖藍”的主題,集中反映出黃河文化、絲路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神。著重抓好黃河河道開發和灘地、河心島的綠化建設;重點搞好南北濱河路高層次的綠化花壇、路園、雕塑、小品和橋頭廣場的新建、擴建與充實完善工作,強化濱河風情線的景觀效果,建成靚麗的蘭州“外灘”,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最佳的休閑娛樂和觀光旅游的場所:盡快實施建設“金城關文化風情園”等特色園區建設。突出黃河文化、絲路文化和民族文化,反映昨日蘭州的光輝歷程,體現今日蘭州之輝煌成就,展示明天蘭州的美好未來。充分發揮蘭州“山、水、城、綠”交融一體的城市特色優勢,把蘭州建成西北和黃河之濱璀璨的明珠。
(3)觀光旅游區:從中立橋——桑園峽段為觀光旅游區段。該段風景旅游線應以“黃河浪——義無反顧向未來”的主題構思景觀建設,著重抓好雁灘濱河路沿河綠帶鳥語林、水上游樂園和青白石農藝觀光園建設,形成良好的生態景觀效果。
四、結論
蘭州濱河景觀的方向與定位功能取決于場所的空間結構屬性,人對場所的認同則是對應于地域的物質文化傳統特性。物質屬性、人的活動以及這些景觀的含義共同構成了蘭州濱河景觀整體個性特征的基本元素。
作為一個景中人,你歸屬于某一場所,認同于該場所,你在景中的狀態越深入,你與場所的認同感就越強。只有成為景中的人,歸屬于場所的自然過程、自然力以及場所的社會過程和地方之神,認同于它們,你才能獲得真正的場所感,一種自覺的場所歸屬感,而由場所構成的景觀才具有意義。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時代建筑》 2002年01期 景觀的含義
[2]沈實現 李春梅 徐華:《城市規劃》 2005年09期 地域景觀#8226;城市記憶——杭城名人故居的景觀特質與保護開發
[3]胡海勝 唐代劍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06年05期 文化景觀研究回顧與展望
[4]態理念 陳丹 :《山西建筑》 2009年01期 全球化之下的中國地域景觀生
[5]董曉峰 任震英 韓驥:《城市規劃匯刊》 2001年06期 城市景觀持續規劃設計與實踐——以蘭州市為例
[6]黃金玲 孫志立:《中南林業調查規劃》 2000年04期 景觀序列的組織 楊帆
[7]劉濱誼 母曉穎:《規劃師》 2004年02期 城市文化與城市景觀吸引力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