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于地方金融預警系統概念等方面的闡述,分析了地方金融預警系統的構建的問題,并提出了金融預警系統構建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地方金融預警系統 構建有效策略分析
一、地方金融預警系統概述
金融預警系統不是一個抽象概念,在某個層面上講,是經濟與金融的安全區分,可以引申為政治、金融雙重意義。金融安全是指,某個區域內金融無重大損失,區域金融是否穩定的發展,如果區域金融安全達到上述安全情況,我們可以視其為金融運行安全。地方危機預警系統屬于金融風險評估體系的一種,是金融機構中的傳統業務項目。其方向主要是在金融風險評估方面,長期工作與實踐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金融風險預警范圍廣,涉及層面大;金融專家存在對于地方金融經濟預警系統認識的片面性,只注重某個領域的研究,并沒有全部精通。
二、金融預警系統的目的要求
金融預警系統的目的要求,金融預警系統應保證金融的安全,保證金融權利在空間上的眼神,保證金融權利在安全區域內不收侵犯。金融預警系統需保證金融行為在金融安全區內行使金融職責,保證金融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并對政治、經濟、軍事產生正面影響,抵制消極金融活動。
三、金融預警系統的構建難點
金融預警系統想要構建的金融安全區,從行政角度上,建設存在一定的困難,其突出表現為以下幾點:
1.金融預警系統的構建存在金融與行政區域劃分問題
金融預警系統的構建存在金融與行政區域劃分問題。理論上講劃分要考慮到現實中經濟區域與行政區域的工作特征與空間延伸范圍的重合問題。當宏觀經濟調控對于金融的影響負面性小時,金融預警系統的建立是有利的,宏觀經濟有效。當宏觀經濟對于金融的影響大時,構建違背金融客觀規律,金融預警系統將無法構建。從我國的當前形勢來看,地方金融預警系統構建的主要依據是現階段政策與安全區的建設。而不是我們所認知的經濟金融情況。金融區的劃分為地方預警系統構建的難點,對于金融預警系統構建的安全區,很難形成獨體體系。
2.人民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的不對稱性
人民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存在織體不對稱性的問題,對于地方金融預警系統構建形成一定的阻礙。人民銀行分行實行跨省設立,但是對于保證金融安全性的權利延伸有限。商業銀行在我國的質量偏低,壞賬率高,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全國性的金融風險。發生銀行危機后,將迅速由分支機構蔓延到全國銀行網絡中,導致金融災難。
3.金融安全性的整體與部分
金融行業管理呈現不協調性。金融預警系統的內涵即金融安全,主要包括金融安全與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金融體系包括銀行、保險、債券等業務;這些業務是金融體系中不可缺少的。我國法律上規定銀行、證券、保險三業分業經營管理。在現實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狀態,即銀行,證券,保險。要實現地方金融預警系統的構建,需要結合多方力量,在我國現有經濟體制改變前,可以在短期內合理解決此難點,從一定政治意義上實現金融預警系統的構建。
四、地方金融預警系統的有效策略分析
1.定量和定性相在金融風險評估中的結合
在現實中,這種方式極少數能直接由定值分析做出結論評估,需使用分析定量法。對于數據的選擇,數據意義的有關條件,需進行定性分析。
2.地方金融預警系統應采取函數型數據流型語言
金融風險評估有效措施有很多,就語言類型來說,應適當采用新型函數型,主要以數據流型語言為主。其原因如下,主要因電子表格方式能直接表達系統處理金融變量之間存在的函數關系,因此,數據流語言更適合表達預警系統定性關系。從而為時間金融預警系統那個結構有很好的作用。
3.地方金融預警系統應避免系統信息的不精確性
地方金融預警系統與復合體時間相結合,復合體為有限與無線時間,對于一個金融專業人員來說,經常會出現問題,有的問題沒有既定大難,要想讓答案取得平衡,就必須為答案付出相應代價,也就是說地方金融預警系統存在著信息的不確定性。因此,在處理問題時,特別是預警系統匯報的問題時,應妥善處理,避免信息系統出現不精確性。
4.地方金融預警系統應避免主觀操作的判斷性失誤
地方金融預警系統存在主觀判斷性輸入。一個合理健康的評論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作為客觀事實的決策,實際上存在著一定的主觀評判色彩。對于預警系統的預警方案結論造成一定的偏移。在一定的場合下,需要操作人員根據數據做出有效的判斷,避免主觀色彩的代入。
5.地方金融預警體系實行多重屬性評估
風險測評大多數面臨關聯因素。若將繁雜的評估算段為一個簡單的公式模式,勢必給現有的經濟帶來一定的風險,也使金融陷入了不穩定的因素。所以,在金融預警體系中,應實行多重屬性的評估,只有這樣,才可以確定評估的準確性,為預警系統構建提供合理的因素。
6.地方金融預警系統的構建需詳細列出參考信息
地方金融預警系統的構建需詳細列出參考信息。近些年來,許多機構從各種渠道收集整理大量金融預警數據。這些數據普遍存在著變化性和穩定性兩種問題,在金融預警系統中是有利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相應提供的整理數據進行分析,輸入系統。預警系統成為用戶的分析輔助工具,并將這些做成報告,提供給數據庫。
7.建立金融風險預警防范系統和危機處理系統
建立有效的防范和危機處理系統,重視提前和日常的風控行為,對于出現的問題給予一定的措施解決,確保安全。
參考文獻:
[1]IMF:“FinancialCrises: characteristic and indicatorsofVulnerability”, AnnualReportMay 1998
[2]鄭振龍:構建金融危機預警系統[J].金融研究,1998, (8)
[3]趙振華:國際金融危機預警系統初探[J].金融科學, 2000 (3)
[4]劉志強:國外預警金融危機的方法評價[J].世界經濟, 200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