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國外先進國家的物流園區建設分析研究,得出我國物流園區建設過程中存在的誤區,提出了相關符合我國物流園區建設的相關建議。為我國物流園區的建設提供了相應可以借鑒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物流園區 分析 建議
自上世界90年代末,物流園區的建設逐漸被我國各級政府所重視,在全國范圍內興建了大批的物流園區,本文通過對比國外物流園區建設的相關狀況,總結成功經驗,希望能夠為我國物流園區的建設所借鑒。
一、國外物流園區發展狀況
1.日本物流園區概況
日本物流園區為了吸引物流企業進駐,政府采取了各種措施,將規劃的物流園區用地賣給各物流行業協會,然后由協會以股份制的形式向其會員企業融資,用來購買土地和興建物流設施,不足的部分政府可提供低息貸款。這樣,企業、協會和政府就結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企業成了物流園區的股東,自然也就是物流園區的客戶。由于物流資源相對集中,園區內的企業可以充分發揮資源的互補性。
2.德國物流園區概況
德國物流園區建設采用“聯邦政府統籌規劃、州政府扶持建設、企業自主經營”的發展模式。物流園區的規劃,綜合考慮了交通、環境保護與物流企業的利益等因素;為引導各州按統一規劃建設物流園區,德國交通主管部門對規劃建設的物流園區給予資助,未按規劃建設的則不予資助。州政府提供建設所需要的土地,建設需要的公路、鐵路、通訊等交通設施,然后把物流園區場地出租給物流企業,實行企業自主經營。
二、國外物流園區發展經驗
1.日本的經驗
日本建設物流園區歷史稍長,在建設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其基本做法是:
(1)對于先期規劃的重視
日本對于先期規劃的主要做法為通過制定園區發展規劃和配套的市政規劃,在城市的市郊邊緣帶、內環線外或城市之間的主要干道附近,規劃有利于未來具體配套設施建設的地塊作為物流園區。
(2)政府提供優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和投資政策
日本通過將土地分塊的規劃給不同類型的物流行業協會,再以優惠的價格出售給這些協會。協會通過在協會內部招募會員的形式再次將土地分配,并且利用各個會員的資金來購買土地和建設物流設施,如果資金還有缺口,政府利用長期低息貸款來補貼。
(3)良好的市政設施配套及投資環境
政府在建設物流園區的過程中,重視對周邊配套交通、市政設施的建設,提供便利條件吸引物流企業進駐園區,同時政府還通過其他措施來提高物流園區的地價和房價,使投資者的投入得到回報。
2.德國的經驗
德國政府的基本做法是:
(1)聯邦政府統籌規劃
聯邦政府在統籌考慮交通干線、運輸樞紐規劃的基礎上,通過對經濟布局、物流現狀進行調查,根據各種運輸方式銜接的可能性,在全國范圍內對物流園區的布局、用地規模與未來發展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
(2)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設
為引導各州按統一的規劃建設物流園區,德國交通主管部門還對符合規劃的物流園區給予資助或提供貸款擔保。因此,在物流園區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州及地方市政府扮演了主要投資人的角色。
(3)企業化經營管理
德國政府扶持園區建設,并非不考慮園區效益與效率。一般認為,企業化的管理方式比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更為有效率,因此德國物流園區的運營管理經歷了由公益組織管理到企業管理兩個階段。負責管理物流園區的企業受投資人的共同委托,負責園區的生地購買、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以及園區建成后的地產出售、租賃、物業管理和信息服務等。
由于園區的投資人主要是政府或政府經濟組織,所以園區經營企業的經營方針不以盈利為主要目標,而主要側重于平衡資金,實現管理和服務職能。
三、對我國物流園區建設的相關建議
借鑒國外物流園區發展的經驗,物流園區發展一定要做好定位功能,并且一定要明確建設物流園區的真正動機,而不能僅僅作為政府的“形象工程”
我國一方面要參考、借鑒國外經驗,更要結合本國、本地區實際,綜合考慮空間服務范圍、貨物需求量、運輸距離與成本、規模效益等多方面因素。
從目前我國的國情來看,我國現階段建設物流園區的目的應該是盡可能地整合相對分散的物流資源,提升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同時為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提供一個可以運行的基地平臺,使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盡快與國際接軌。基于這種考慮,現階段我國物流園區的建設應該采用自下而上的整合方式,從底層開始慢慢向上整合,有效的集成各種物流資源,這種務實的作風應該更適合現階段我國物流業和物流園區的發展。
為了盡快收回投資,物流園區最好是在原有的交通樞紐、港口、貨運集散中心的基礎上建設,盡可能地利用現有資源,降低投資風險和物流園區的發展難度。
物流園區的建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主要承擔基礎設施的建設職能、需求引導作用和協調作用。
總之,出于對交通、環境和城市發展問題的考慮,物流園區選址一般在城市郊區交通比較方便的地方;規劃應該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綜合考察當地的宏觀經濟走向,細致分析當地貨運流向,而且要協調好各個方面的利益。
參考文獻:
[1] 沈志云:交通運輸工程學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
[2] 吳清一:物流管理 北京: 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3] 曾劍:物流管理基礎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4] 薛 荔 杜福明 武俊莉:交通運輸現狀分析及發展 武漢 規劃與建設 2006年1期
[5] 岳衛民:淺談中國公路交通運輸的發展 西安公路工程與運輸 200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