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轉型問題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顯得很突出。一方面企業要實施積極的財務戰略管理,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財務管理重點將從融資轉向并購;另一方面政府管理層要以財務管理的創新理念,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完善與創新,一起努力實現經濟轉型。
[關鍵詞]財務管理 經濟轉型 資本市場 兼并重組
一、引言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的產能過剩問題愈發突出,不論是以鋼鐵、鋁等為代表的上游工業,還是下游的制造工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觸發下,我國政府為了保持經濟穩定,再次加大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行業的投入,但過剩問題逐步凸顯。針對這個問題,國務院常務會議、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多次部署對策,比如提出經濟轉型戰略。我們認為經濟的轉型除了體制的轉型外,目前關鍵就是調整產業結構,就是不同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進入和退出問題。企業要加速轉型升級,國家要實現經濟社會轉型,財務管理工作應該積極作為。
二、實施積極的財務戰略管理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外部環境下,作為財務總監來講,承擔著應對快速變化的競爭環境下繁榮與發展的重任,在堅持現代公司治理前提下,應積極推進財務管理創新,逐步實現從傳統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到財務戰略管理的轉型升級,財務管理要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凸出管理中心的地位。原來我們講如果沒有戰略規劃就會逼著去你做計劃、做預算、做大量日常決,同樣,如果我們沒有做好財務戰略,那么當我們在做某一筆具體的財務決策,比如說做一個項目決策的時候,你還是要思考財務戰略的問題,到那時你肯定匆匆忙忙做決策,大家可想而知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所以,一定要做財務戰略。財務戰略管理應立足于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按照企業發展總體戰略的要求,綜合運用多種理財方法和財務資源,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長期性、全局性、創新性的謀劃。努力降低融資成本,改善投資決策,充分利用資源,分散財務風險,實現最佳利潤,使得投資者目標與企業管理者目標達到平衡。要實現這些目標,就要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計劃、預測、預算、監督、控制、分配的職能,處理和協調好各方財務關系。整個企業要以公司戰略為引導,財務戰略為保障,處理好公司財務戰略與公司戰略的協同關系,做好風險預警和管理,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
財務管理應積極研究和運用國家推出的產業政策。企業方向錯了,走得越快,死的越早。財務總監要研究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新興產業振興規劃、開拓內需的政策、實施“走出去”戰略、新民營資本36條、創新型國家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等等,結合企業總體發展戰略和所在區域的發展特點,主動規劃并推進企業參與市場重新劃分和產業在地區間梯度轉移的機會,實現從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轉移,從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向知識密集型產業轉移,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移。
財務管理要向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傾斜。財務管理應通過薪酬制度設計、盈利分配、股權激勵、稅收籌劃、考核評價等途徑,充分運用國家對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推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發明創造和工藝改革,改善產品的質量,減少污染排放,促進企業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實現企業在產品和管理上的轉型升級。財務部們應在安排預算和配置資源方面對創新人才進行優先安排,對人才的引進、教育和培訓應采取鼓勵的財務政策和措施。對企業研發投入和取得的成果以及知識產權交易等方面發生的收支及形成的無形資產,應當建立和完善專門的財務管理制度。
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財務管理的重點將從融資轉向并購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二十年來地不斷發展,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不斷得到完善,效率也不斷提高。通過資本市場的資源調配,可以刺激資源向處于優勢產業的企業轉移,兼并他人或者被他人重組,這樣能使更優秀、更富有競爭力的企業獲得更好的成長空間,而發展差的企業或者過剩行業將逐步被淘汰,最終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利用資本市場,通過兼并重組方式實現企業做大做強和產業轉型,是財務管理工作的一個重點。近幾年來,國家有關兼并重組的政策和法規不斷完善,特別是在跨地區兼并重組中涉及的地區間利益的調整和協調,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局發布的財稅[2009]59號文件則明確了對特殊重組業務給予免征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符合特殊重組條件的其它稅種也基本都給予了免征的鼓勵政策。這樣一來,兼并重組就改變了以前的高成本障礙,使得跨地區和跨行業的企業重組變得容易多了,這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和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將發揮積極的重要作用。企業應當憑借自身的優勢,依托兼并重組的方式實施產業擴張和資源整合,達到做大做強原有產業或進入新興產業的目的;也可以通過主動被兼并,從而退出劣勢的產業或產品。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應當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研究兼并重組中的實際問題,妥善安排,實現重組目標。整個社會也將受益于眾多企業的兼并和被兼并,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最終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
優秀企業要走好兼并重組、行業整合的超常規發展道路,往往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所以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要重視利用資本市場進行持續地再融資,而不能仍然走著買地、蓋廠房、上生產線的傳統發展思路。在西方發達國家,不論是同類企業之間為了追求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而進行的聯合,還是上下游企業之間為了追求多樣化、規?;?、一體化而進行的收購或者重組,大多都是通過公募或者私募資本市場進行的。發達國家經歷了上百年的資本市場發展歷程,這些國家的企業正是借助了資本市場對兼并收購的支持功能而一步一步壯大起來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中,除了少部分是祖輩傳下來的基業外,大部分是通過一代人幾十年的努力成就的輝煌,在短短的時間內,一個企業從零走向世界五百強,是無法通過簡單擴大再生產來實現的,只能通過不斷地兼并重組,才能完成產業鏈的縱橫擴張。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對于成熟資本市場上的優秀企業來說,他們更愿意并購競爭對手,而不是在已經產能過剩的行業環境下繼續擴大產能,這對于當前產能過剩、艱難轉型的中國來說,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在我國,許多的企業并購只能在政府部門的授意下才可能完成,可能并不是好的企業兼并“壞”的企業,有可能是反過來的,例如近年的日照鋼鐵和山東鋼鐵的合并,曾就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因為由市場所決定的資產兼并重組不容易發生,所以我國的許多公司仍然只能走買地、蓋廠房、上生產線的傳統發展路線,導致產能不斷惡化。稀缺的資金掌握在少數仍在擴張產能的企業手中,解決產能過剩,實現經濟轉型就成為了一句空話,也造成了我國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要實現由市場決定兼并重組,需要政府的財務管理創新。我們知道,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就是提高全社會的資金配置效率,而資本市場能否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關鍵性作用,則取決于資本市場自身的完善程度。我國資本市場的一個特點是IPO融資過大,而二次或者后續融資不足。以剛過去的2010年為例,我國A股市場IPO融資額約占全部融資額的50%,而剩下的50%中又由于多家上市銀行通過配股和增發實現近三千億元的巨額融資,占據了A股融資額的近三成,留給其他幾千家企業的二次融資額度還不到整個市場融資總額的20%。相反,成熟的資本市場則能夠提供給企業多層次、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金融產品,以美國證券市場為例,2010年,企業二次融資的規模是IPO融資規模的5倍多。由此可見,美國的資本市場以持續而強大的后續融資,為企業的兼并重組與行業整合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當然,我國資本市場起步晚,還有許多企業排隊等著上市,這與美國的國情也有很大不同,但是我們還是要充分認識到,國家資本市場的建設,需要政府財務管理的創新,積極推動企業后續融資的實現,才能助力行業的兼并重組,加速經濟轉型的實現。
四、結束語
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在企業界、政府管理層的共同努力下,以財務管理的創新理念,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與創新,推動中國企業通過兼并收購實現超常規發展,推動中國經濟盡早成功實現經濟轉型。
參考文獻:
[1] 郭復初:財務管理學[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何瑛:基于戰略視角的企業財務轉型拓展路徑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9)
[3] 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