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地域文化是城市特色的精神和靈魂,而城市特色則是地域文化的載體和集中體現。本文研究了蓬萊的四大地域文化,引入凱文#8226;林奇相關理論,按照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志物進行分類,對基于蓬萊四大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進行了分析,最后,從“面、線、點”三個層面對蓬萊城市特色塑造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地域文化 城市特色 塑造
一、地域文化與城市特色的關系
吳良鏞曾說:“特色是生活的反映,特色有地域的分界,特色是歷史的構成,特色是文化的積淀,特色是民族的凝結,特色是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現,因此它能引起人們不同的感受、心靈上的共鳴、感情上的陶醉”。吳先生的言語很好地詮釋了地域文化和特色的關系,從城市的角度,地域文化是城市特色的精神和靈魂,而城市特色則是地域文化的載體和集中體現。
二、蓬萊地域文化特色
蓬萊地處膠東半島最北端,瀕臨渤、黃二海,全市總面積1128平方公里,45萬人口。蓬萊歷史文化悠久,地域文化豐富,城市特色鮮明。早在舊石器時代,蓬萊就有人類繁衍生息,秦皇漢武都在這里留下過尋仙的足跡。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東巡在此筑城命名為蓬萊,距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蓬萊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景點眾多,有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的蓬萊閣,有我國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蓬萊水城,有民族英雄戚繼光故里和戚氏牌坊,有亞洲最大的海洋極地世界及三仙山、八仙渡等景區,有山海自然風光和百里黃金海岸,以及“海市蜃樓”奇觀和“八仙過?!鄙裨拏髡f,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
蓬萊依山傍海、歷史悠久,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歷史積淀孕育了蓬萊燦爛而豐富的地域文化,這些文化可凝結升華為“人間仙境”的城市景觀意向,可具體細分為海洋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和葡萄酒文化四大文化。
1.海洋文化
蓬萊的歷史就是一部海洋文化發祥到興盛的歷史,從滄海桑田開始,古人滿懷對大海的好奇、對海市蜃樓的向往,自蓬萊出發,開始一次次征服大海的歷程,也把中華文明的種子灑向太平洋諸島和美洲大陸,古登州(蓬萊古時曾為登州府)與泉州、揚州、明州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古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橋頭堡。
2.神仙文化
蓬萊“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使蓬萊成為出現海市蜃樓最多的區域,古人對這種自然現象無法解釋,而將其理解為仙境。從“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傳說,到秦皇漢武尋仙求藥、徐福東渡以及道教的創立、興盛,再到八仙過海的神話故事,“神仙文化”在蓬萊淵源流長、興盛不衰,使蓬萊成為東方神仙神話的兩大發源地之一。正因為有了神仙文化的深厚積淀,蓬萊才有了“人間仙境”的美譽和城市景觀意向。
3.精武文化
蓬萊地理位置特殊,守衛著京津的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自古都是北方中國海上用兵的戰略要地。宋朝,在此建停泊戰船的刀魚寨,成為中國北方最早的水軍基地。明朝,在刀魚寨的基礎上,又建起了碼頭和土城墻,增設軍事設施,稱為“備倭城”,逐漸形成現在保存最完好的水軍基地,并成為抗倭英雄戚繼光練兵、著書、發揚光大精武文化最重要的場所。此外,蓬萊還有田橫五百壯士等多處精武文化遺跡。蓬萊特色的地理位置、人物以及事件使精武文化在這里得以傳承,并發揚光大。
4.葡萄酒文化
蓬萊地處東經120°、北緯37°,環境優美,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自然稟賦,極易適合釀酒葡萄生長。近年來,蓬萊全市著力發展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現已成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和中國三大釀酒葡萄產區之一。蓬萊匯集了中糧長城、煙臺張裕、天津王朝以及法國拉菲特、英國登龍紅等一批國內外著名葡萄酒企業。全市葡萄酒生產企業60多家,擁有18公里葡萄酒產業帶,國家級葡萄標準化種植基地13萬畝,年產葡萄酒12萬噸,占全國葡萄酒產量的六分之一,被授予“中國葡萄酒名城”。從葡萄種植,到葡萄酒生產,再到葡萄酒品嘗、旅游、觀光、度假,葡萄酒文化在蓬萊生根、發芽,并迅速形成文化特色。
蓬萊地域文化以海洋文化為基礎、神仙文化為核心、精武文化為補充、葡萄酒文化為創新,突出了蓬萊“人間仙境”的城市景觀意象,塑造了“山海城閣”城市特色景觀脈絡和框架。四大文化引導城市特色的塑造,而城市特色的形成過程又在不斷強化四大文化,兩者相互依托,相輔相成,使蓬萊成為最有文化、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區域之一,成為我國海岸線上的亮麗明珠。
三、基于地域文化的蓬萊城市特色構成元素
為更好地解讀蓬萊城市特色內涵和“人間仙境”的城市景觀意象,本文引入凱文#8226;林奇的相關理論,按照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志物進行分類,對基于蓬萊四大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進行分析(表1)。
1.基于海洋文化的蓬萊城市特色構成元素
海洋文化作為蓬萊地域文化的基礎,其集中體現地是北部濱海風貌區,該區域由水城蓬萊閣景區、八仙渡景區、三仙山景區、海濱浴場、蓬萊老港及新港區等展現海洋文化的城市特色風貌區交叉串聯而成。海濱路東西貫穿北部濱海風貌區,是人們體驗海洋文化的最重要通道,海濱路北側是由沙灘、礁石、海面等構成的北部濱海邊界,南側是以防風林為主的生態邊界。由海濱路可以到達海水浴場主入口廣場、蓬萊老港及新港入口、沙河入??诘润w驗海洋文化的重要節點,可以看到八仙過海雕塑、海洋極地世界、八仙渡景區會仙閣等重要標志物。除海濱路外,人們可以在海上看到清晰的黃渤海分界線,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基于神仙文化的蓬萊城市特色構成元素
神仙文化是蓬萊地域文化的核心,直接催生了“人間仙境”的城市意象,其集中體現區包括北部濱海風貌區和南部環山生態區兩部分,北部濱海風貌區由水城蓬萊閣景區、八仙渡景區、三仙山景區、長山列島(不屬于蓬萊市,是蓬萊觀海的重要背景)幾部分組成。城市南部環山生態區也是體現神仙文化的重要區域,這里不僅有“舜殛(拼音:jí,本義:誅,殺死)鯀處”的神話傳說,還是傳說中神仙、道家修行的重要場所,留下許多遺跡和傳說。海濱路是體驗神仙文化的重要路徑,也是觀看神仙文化的起源——海市蜃樓的最佳位置。在路上,可以看到觀海背景輪廓線——長山列島,也可以看到蓬萊閣、八仙過海雕塑、八仙渡景區會仙閣等展現神仙文化的重要標志物。從海濱路可以進入八仙過海雕塑廣場、八仙渡景區入口廣場、三仙山景區入口廣場等重要節點。除海濱路外,鐘樓路也是體現神仙文化的重要道路,兩側以八仙文化為主題的路燈點亮了市中心,北側八仙雕塑公園也是市民最愿意聚集的區域之一。
3.基于精武文化的蓬萊城市特色構成元素
精武文化作為神仙文化的補充,其集中體現區域由戚繼光故里風貌區、水城景區、田橫山景區、蓬萊老港幾部分組成。其中,戚繼光故里風貌區是抗倭英雄戚繼光生活、寫書、傳承精武文化的場所,水城是戚繼光訓練水軍的基地,田橫山景區擁有田橫五百壯士感人的歷史傳說,蓬萊老港是古代北方中國海上用兵的最重要出發點。體現精武文化的道路主要有兩條,一是畫河,該河蜿蜒曲折,穿蓬萊古城而過,串聯起戚繼光故里風貌區、水城景區、田橫山景區等重要區域,沿畫河牙街由南至北可以看到戚繼光故里景區戚氏牌坊、鼓樓、水城景區振揚門等標志物;二是水城城墻,該城墻連通蓬萊閣景區,環繞整個水城,可以看到復原后明清水軍基地的完整風貌。畫河兩岸、水城城墻、田橫山崖壁都是精武文化的重要邊界,使人能夠領悟到令人震撼的精武文化神韻。
4.基于葡萄酒文化的蓬萊城市特色構成元素
葡萄酒文化是蓬萊傳統地域文化的創新,代表葡萄酒文化的葡萄種植區及酒堡遍布蓬萊市域,但以東部葡萄酒產業帶最具代表性。該產業帶規模最大、酒堡最多,且交通便捷、臨山面海,特色最為鮮明。體驗葡萄酒文化最重要的通道是206國道,該路貫穿東部葡萄酒產業帶,服務區節點和立交橋節點界定了東部葡萄酒產業帶的東西邊界,北側和南側分別為東北部濱海邊界(劉家旺村、灣子口村、虛里村北側海岸線、防護林等)、東南山體輪廓線(戰山、元寶山、白臉山一線),界定了東部葡萄酒產業帶的南北邊界。東部葡萄酒產業帶內以君頂酒莊、瑞事臨酒莊為代表的葡萄酒堡和酒莊,點綴在上千公頃整齊有序的葡萄園中,分外迷人。藍色的海水、金色的沙灘、綠色的葡萄園、再加上掩映在藍天、碧海、綠樹中帶有尖頂的葡萄酒堡,為“人間仙境”勾勒出一幅獨具魅力的田園風情。
四、基于地域文化的蓬萊城市特色塑造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城市特色的塑造應基于地域文化,在對蓬萊地域文化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從“面、線、點”三個層面,對蓬萊城市特色塑造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
1.基于海洋文化的城市特色塑造
面上,海洋文化的集中體現區主要是北部濱海風貌區,該區域內最重要的是突出蓬萊閣的主體地位。蓬萊閣周圍的控制應遵循視覺原理,兩公里視線范圍以內,應確保蓬萊閣標志點的絕對突出,體現古城風貌,蓬萊閣周邊濱海輪廓線應突出表現蔥郁的濱海防風林帶,低層和多層建筑必須掩映在林帶之后并采用坡屋頂、仿古風格,對于現有個別大體量建筑應通過綠化進行遮蔽;兩公里至三公里至視線范圍以內,是老城與新城的過渡地帶,應注重建筑及景觀的協調過渡,突出表現三仙山景觀建筑,其他建筑應采用園林化處理,分散掩映在寬度不低于100米的防護林帶之后;三公里至視線范圍以外,體現現代化濱海新城風貌,應合理布局高層集聚區,呈組團布置,沙河口應留出入海口生態綠色通道,在濱海輪廓線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現代高層建筑群,成為與蓬萊閣遙相呼應的視覺焦點。
線上,首先,應控制好海濱路及其兩側的發展,保證海濱路上的視覺可達性,合理組織車流與人流的關系,合理布局停車點、休息點、觀景點以及與各景區的出入點,通過海濱路將海洋文化的各構成要素組織、串聯起來。其次,應保護好海岸線,保證海岸線的公共性、開敞性和生態性,避免岸線侵蝕。第三,應保護好生態防護林帶,使其連續成片,避免建設性破壞。
點上,應重點控制好以蓬萊閣、八仙渡會仙閣、三仙山為代表的景觀點和觀景點,突出其標志性,強化其核心地位,充分考慮其觀看城市以及城市觀看這些標志點的景觀效果,同時,應注重海水浴場主入口廣場(八仙過海雕塑廣場)、蓬萊老港及新港入口等重要門戶節點的控制,強化公眾進入海濱區域的城市意象。其中,海水浴場主入口廣場應突出海濱景區的意向;老港靠近蓬萊閣、田橫山、海洋極地世界,應注重出入人流觀看城市的效果,構筑優美的輪廓線,主要體現古城風貌意向;新港周邊工業企業較多,主要是體現新區風貌,展現現代化工業區特色。
2.基于神仙文化的城市特色塑造
面上,神仙文化主要體現在北部濱海風貌區和南側環山生態帶,北部濱海風貌區的城市特色塑造如上所述,不再累述。南側環山生態帶是城市重要的山體背景輪廓,是城市“山海城閣”特色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保護好山體本身的生態環境,控制好山體周圍的建筑高度與體量,處理好建筑與山體的關系,做到“城不上山、城不壓山、城在山中”,建立“山海城閣”互望的景觀眺望體系。
線上,除控制好海濱路外,重點應做好鐘樓路以及北側八仙雕塑公園的景觀塑造。八仙雕塑公園靠近市政府以及商業中心,是人流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該公園應以神仙文化為主題,以八仙雕塑為依托,增強各雕塑之間的聯系及視線可達性,強化各雕塑周邊開敞空間的游憩功能,增加反映神仙故事、神話傳說的文化墻或小品,從細節上營造濃厚的神仙文化氛圍。
點上,著重做好八仙過海雕塑周邊的控制。八仙過海雕塑是進入濱海景區的最重要標志物,是鐘樓北路的對景,也是游客最愿留影的標志物之一,其廣場既是進入海水浴場的門戶,又是觀看蓬萊閣、八仙渡最重要的場所,也是游客、市民最為集中的區域。因此,應通過綠化、開敞空間的控制,確保八仙雕塑在該區域的主體地位,確保觀看蓬萊閣、八仙渡的視覺通達性,同時周邊應禁止建設與八仙過海雕塑相沖突的建(構)筑物。
3.基于精武文化的城市特色塑造
面上,水城景區應根據國家文物局審批的《水城蓬萊閣保護規劃》,在考古基礎上進行復原,恢復其明清水軍基地的風貌;戚繼光故里風貌區重點保護好文物古跡、空間形態和自然環境特色,保護好歷史的正式性、風貌的完整性,核心保護范圍內應注重保護街區的整體格局,保護建筑風貌、街巷空間、傳統商業和民俗文化,以及構成傳統風貌的樹木、水井、石階等歷史環境要素,建設控制范圍內,新建、擴建、改建的建筑應體現傳統的民居風貌,建筑體量與故里相協調,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頂,建筑色彩采用灰色系;田橫山景區可以進行必要的景觀小品建設,但體量要小,應盡量采用本地傳統材料,應以本地傳統工藝為主,體現自然古樸的風格和鮮明的地域特色,建筑色彩應青灰、青綠等清新淡雅的冷色調為主,此外,田橫山整體應作為蓬萊閣的綠色背景以及城市綠色開敞空間進行控制。
線上,重點做好畫河的保護、挖掘和塑造以及水城城墻的保護。畫河貫穿蓬萊老城區,是連接戚繼光故里、水城等精武文化載體的最重要通道,也是蓬萊老城重要的歷史文化展示路徑。畫河沿岸建筑高度應控制在三層以下,建筑體量應通過轉折、凹凸變化等設計手法減小其體量感,與傳統民居相協調,建筑風貌應保證沿河建筑的原汁原味,宜采用傳統材料、采用坡屋頂等傳統形式,應體現青磚灰瓦的老城風貌。畫河在靠近戚繼光故里、水城區域,應留出充足的開敞空間,種植本地落葉喬木,突出戚繼光故里、水城的中心地位。水城城墻的保護,首先,應控制城墻外側建筑高度,確保在水城內游覽時不能看到外側建筑,保證水城觀賞視覺的完整性,同時,水城外側建筑應以傳統風貌為主,應通過設計手法減小體量感,突出城墻的偉岸。其次,城墻本身應注重對原有保留部分和恢復部分的區別,體現真實性,使人們更好的理解和感悟精武文化。第三,城墻游覽路線上,應合理規劃停留點以及觀看水城水軍基地風貌的觀景點,根據考古發掘,布局古炮、瞭望臺等,既使其成為精武文化的展示區,又使其成為精武文化的體驗區。
點上,主要是突出鼓樓、振揚門等標志物以及戚氏牌坊等重要節點,其保護應按照《蓬萊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6-2020)》的要求,劃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在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在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破壞水城以及戚繼光故里景區的歷史風貌,其形式、高度、體量、色調等應與景區環境風貌相協調。
4.基于葡萄酒文化的城市特色塑造
面上,重點控制好東側葡萄酒產業帶的風貌塑造。營造以葡萄種植大地景觀為主、葡萄酒堡人文景觀為輔的特色景觀氛圍。結合該區域自然風貌,合理劃分葡萄酒山體背景區、葡萄種植生產區、葡萄加工產業區、葡萄酒堡體驗區、濱海葡萄酒度假區等不同特色的葡萄酒體驗場所,在功能分區明確的前提下,增強各區域的聯系,使該區域成為集葡萄種植、加工、消費為一體的三產綜合風貌區。
線上,重點控制好206國道觀光路、濱海葡萄岸線以及山體背景輪廓線。其中,206國道作為觀景通道,主要考慮快速車行交通觀看時的效果,保證道路兩側的開敞性,視域范圍內應以大地原生態特色景觀為主,在局部高點點綴特色酒堡群;濱海葡萄岸線應注重生態岸線保護,主要控制好沙灘、礁石、養殖區、海水浴場與葡萄莊園、葡萄種植區、葡萄旅游度假區的結合,留好山海葡萄通廊;山體背景輪廓線重點是考慮山體與酒堡、葡萄綠化的關系,考慮從206國道以及濱海葡萄岸線觀看時的整體效果。
點上,重點做好葡萄酒堡的選址與設計。葡萄酒堡是葡萄酒文化特色風貌區的畫龍點睛之處,葡萄酒堡選址應結合地形地貌、地勢高差、山體背景,充分考慮從206國道、濱海葡萄岸線上觀看時的效果,建筑應通過屋頂、色彩、造型等的處理,突出酒堡建筑特色。
綜上,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塑造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宏觀層面上,應進行深入的地域文化發掘,根據地域文化內容進行城市特色風貌分區,給公眾展現整體的地域風貌及文化特色;中觀層面上,應注重控制好山海景觀輪廓線、開敞空間、建筑視廊、觀景通道等,強化公眾對風貌及文化特色的認識;微觀層面上,重點是控制好建筑的色彩、體量、造型、風格、比例、尺度等內容,從細節上展現城市特色,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五、結語
城市的魅力在于其特色,城市特色的魅力在于其地域文化,有了地域文化作為支撐,城市的特色才有生命力和持久力。城市特色的塑造過程中應注重對地域文化的分析,基于地域文化進行城市特色塑造,才能建設真正有魅力的城市。
參考文獻:
[1] 吳良鏞:基本理論、地域文化、時代模式——對中國建筑發展道路的探索[J].建筑學報,2002,(2):6-8.
[2] 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蓬萊市區立體空間形態與景觀風貌特色規劃[z].2009.11
[3] 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蓬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z]. 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