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如何高效的持續的進行來做相關的論述,并從民營經濟的發展對其產生的重要作用的角度來說明民營經濟的重要性,在資產、技術創新以及產業配套等方面對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持。與此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措施來加強民營經濟的發展從而來推進新興產業的興起。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 民營經濟 優勢發展建議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正在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在世界的產業中占領制高點,是我國發展需要首先考慮和率先解決的問題,因為這是決定我國從大國轉變為強國的必經階段。而戰略性的新興產業作為當前重要的改革的方向,是我國主要的產業轉變的方向,而當前我國的經濟結構中主要由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構成,而民營經濟同國有經濟相比在變化的市場中反應更加迅捷,相應的機制改變也更加的靈活,因而需要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的優勢,來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這對保持我們經濟高效持續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民營經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支持
1.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興起必須以民營資本的投入為基礎
任何產業興起和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也不例外,民間資本的投入將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2009年的時候我國推出了振興十大產業的規劃,這主要是為了保證我國飛速增長的勢頭,而這戰略性經濟中新興產業的推出主要是為了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與十大振興產業的重點產業:鋼鐵、裝備制造以及石化等國有經濟為主不同,其主要努力發展的方向是新興的信息產業、新型的能源、節能環保以及高端的裝備和材料制造等七大領域,這些領域范圍內的產業就目前而言主要具有的特點就是,一方面科技含量比較高,另一方面就是產業的規模尚且很小,需要很大的投入和發展,無法形成規模經濟,因而其不僅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更加需要的是集思廣益,不可以僅僅依靠政府單方面的投入,必須加大民間資本的投入,甚至外資也無不可。戰略性的新興產業的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其必將是市場主要需求方向,而且能夠聚集社會資本。因而目前為了能夠使得戰略性的新興產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政府發揮其主導作用來吸引民間資本的投入,而投入的民間資本也可以在戰略性的新興產業中利用其對市場的精確把握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從而形成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2.戰略性的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同民營經濟相互配套
戰略性的新興產業的主要特點就是擁有良好的前景效益,并且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而反過來,其發展也必須依賴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條整體的產業鏈上必須相互依存著來發展,配套的來完成階段性的目標,這樣方可使得其能夠迅速得到發展,因而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之中,民營企業在配套的方面將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另外就是由于這種新興的產業是站在戰略的高度上的,因而國有資本在其發展中也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國有企業通常具有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資本,因而如果能夠很好的把握住機遇,加大相關研發的投入,使得企業能夠持續的發展,一定可以成為戰略性的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主心骨,在市場中擁有搶占制高點。但是在國有企業的核心下,必須加強整體產業鏈間的協同工作,否則會使得整體新興產業出現發展中的滯后,民營經濟在市場中的靈活、快速的適應能力正好可以與產業鏈核心的國有企業形成互補,在國有企業完成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之后,民營經濟會迅速的根據市場的需求走向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做出配套的服務,而且由于其對利潤的高效把握會將配套產品的成本控制到最低,這樣會使得核心產品和配套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加強,從而為整體戰略性的新興產業的聯動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3.民營企業的在自主創新方面的優勢
戰略性的新興產業的“新”主要體現在商業模式和技術上的創新上,民營企業在這兩方面都擁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就拿技術方面的創新來說,高新的技術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企業決定了創新的方向和水平,是創新的推動者,國有企業由于具有資本、人才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其重點主要是圍繞核心技術進行創新,民營企業由于規模相對較小,在創新中承擔的壓力也相對較小,即使創新失敗了,所承受的損失也相對較小,而反過來說,其靈敏的反應機制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有效把握,使得其商業模式的在創新方面成功的概率很高。因而,相對于國有企業而言,民營企業無論是在技術創新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方面都擁有非常強大的優勢。
二、更好民營經濟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優勢的相關建議
1.正確引導民營經濟的發展方向
我國新型產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尚處在初級階段,在發展中存在著不定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所以在民營經濟的發展中應當給予科學有效的方向引導,在政策的宣傳和引導下,使新興產業能夠呈現清晰的發展方向,并以政策上的優惠引導民營經濟積極參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中。
2.為民營企業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
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土壤,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配套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在改善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工作中,需要完成幾個方面的任務。首先要解決投資環境的優化問題,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發展和要求作為依據,提供寬松的投資政策,將民營經濟市場的進入標準開放化,進一步吸引民間投資,擴大民間經濟的投資領域,將法律不限制的領域開放給民營資本。其次是政務環境的優化,以經濟發展的進步作為工作質量的評判標準,將傳統的政府干預轉為服務,將上級領導的混亂管理轉變為幫助發展,將傳統工作中阻礙經濟發展的部分轉變為有利的方面,深入管理和服務工作改善民營投資的政府環境。最后要加強投資的法制化建設,在努力推進民營經濟的法律法規完善進程的過程中,強化投資的法律環境,讓經營過程在完善的法律環境下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劇錦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調結構”主線[J].上海證券報,2010(3)
[2] 趙剛: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何避免四大誤區[J].第一財經日報,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