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年是我國十二五開局之年,在此之前的2010年11月3日美國推出第二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制造大量流動性,這必將對今年我國十二五開局之年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第二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 十二五開局 負面影響 對策
2010年11月3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布將實施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將聯邦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區間,同時再向經濟體系注入6000億美元,以刺激美國經濟復蘇。該政策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其國內經濟發展,提高國民收入,以提升消費和就業水平。美國此次推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遭到其他各國的強烈反對和批評,如德國總理默克爾,巴西總統盧拉等紛紛指責美國此舉加劇全球失衡,靠壓低匯率刺激出口將會損害其他各方利益。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認為,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對于美國國內而言可能是一種優化選擇,但從其全球角色來說會產生許多副作用。
今年是我國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國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這為十二五的開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與消費關系失衡,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這些需要在十二五期間進一步解決。
那么,美國的這項政策對我國十二五開局有些什么影響呢?
首先,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截止2011年1月24日,1美元對人民幣6.5889元,升值巨大。隨著美元的逐步釋放,人民幣升值壓力仍然非常大,人民幣加速大幅升值將加大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難度,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將更加突出。
其次,由于人民幣強烈的升值預期,國際游資虎視眈眈,將伺機大量涌入套利,這將會造成我國資本市場產生泡沫,加大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難度。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2011年1月,鄭州,太原,武漢,濟南,浙江金華永康縣等相繼出臺”“限購令”,截止目前已有20個城市限定戶籍及非戶籍居民家庭購房套數。然而這一“重型炮彈”似乎威力有限,業內人士認為,整體房價在淡季繼續呈現上漲勢頭。
第三,導致中國在貨幣政策上處于“兩難”境地。如果加息,則與發達國家維持利率不變甚至減息的政策相悖,與發達國家息差加大,這是在鼓勵國際資本流入,將給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均造成較大壓力。如果不加息,則在通脹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實際負利率不僅損害儲戶的利益,也不利于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的實現。
第四,給我國的出口造成巨大的挑戰。由于人民幣升值,造成出口企業的匯率損失,大大壓縮了出口企業的利潤,由于本來利潤就薄,造成很多企業無利可圖甚至虧損,極大地阻礙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中較為活躍的群體,也是吸納就業的中堅力量。如果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不暢,將會加重我國的就業壓力。
第五,美元貶值將推高資源和農產品價格,加重我國企業成本負擔。由于美元泛濫,以黃金,石油為代表的資源品價格不斷飆升,農產品價格也不斷上漲,這不僅對已經舉步維艱的全球經濟復蘇增加不確定性,也極大地增加了我國以進口原材料為生的企業的生產成本,影響中國企業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從而對我國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第六,人民幣被動與美元抗爭。美元的貶值就意味著人民幣的升值,而人民幣的升值意味著中國出口競爭力的削弱和國際市場份額的萎縮,長期下去,中國經濟將會遭受重創。在此情況下,中國是不能容忍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因而人民幣將與美元“被抗爭”。
第七,通貨膨脹壓力巨大。由于美元泛濫,輸入性通脹造成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巨大。2010年11月,CPI達到5.1%,雖然2010年12月CPI 4.6%有所回落,但據專家預測,2011年1、2月份CPI仍然會在5%以上。持續的通脹壓力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重大的隱憂。
總之,美國第二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我國十二五開局的不利影響是重大的。我們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應對,努力消除美國第二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這些影響。只要措施得當,排除干擾,我國十二五是能夠實現良好的開局的。
首先,應該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堅持人民幣在主動、可控、漸進條件下逐步升值,穩定人民幣幣值預期,并表明中國不參與貶值競賽這一不負責任行為的立場。如果匯率穩定,國際資本就不會覬覦,從而減緩國際資本快速的進進出出。
第二,美元貶值不僅損害中國的利益,也損害了世界大多數國家和經濟體的利益,因此,中國應當聯合廣大利益受損的國家和經濟體,與美國進行有理有據的斗爭。
第三,保持美國國債存量的基本穩定,積極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拓寬外匯儲備的使用范圍,如擇機購買大宗商品,降低原材料進口成本,以降低輸入性通脹的風險。也可以擇機增持美國優質企業的股票,通過并購,抵御美元貶值的風險。另外還可以擴大購買除美國以外的主權債券,規避美元貶值造成的匯兌風險。
第四,擴大進口,并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使人民幣“被升值”由劣勢轉為優勢。利益人民幣升值在全球進行戰略布局,縮小中國國際收支順差,從而減輕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第五,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努力促成儲備貨幣多元化,從而有效地化解美元貶值的風險。
第六,加強對國際資本的監控。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做“池子論”,他認為,針對入境“熱錢”,中國可以采取總量對沖的措施,也就是說,短期投機性資金如果流入,通過這一措施把它放進“池子”里,而不會任它泛濫到整個中國實體經濟中去,等需要撤離時,將它從“池子”里放出,讓它走,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資本異常流動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第七,密切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操作及其產生的效果,以防止美元劇烈波動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傷害。
參考文獻:
[1]姚斌: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及我國的對策。上海金融,2009.7
[2]閭海琪:美國重啟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后果。調研世界,2010.12
[3]劉瑋:論道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數據,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