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企業而言,由于資本結構的不同而形成的財務風險是一柄雙刃劍,使用得當,它可以提高企業利潤,增加股東財富;反之,安排欠妥,它會加速企業虧損甚至破產為此企業應積極地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來預測風險的機制,對于不同的風險情況采取回避、接受、轉嫁和分散等方式來降低風險造成的損失。
[關鍵詞]財務風險 特征 控制途徑
廣義的財務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財務活動的集中表現,是對企業未來財務活動中產生的實際結果的偏離預期可能性的分析。按日常企業日常的經營范圍區分,企業的財務風險可以分為:籌資、投資、資金回收、收益等四項風險。而狹義上的的企業財務風險,通常是指籌資的風險,它是指企業因籌資活動而引起的收益不確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償付債務本息和投資人報酬的風險。本文從分析財務風險的特征和成因角度出發,提出了應對財務風險的方法,以期同仁借鑒。
一、財務風險的識別
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包含經營和財務兩個方面。其中的經營風險是講,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的產品生產與市場供求之間的變化關系,它涉及到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中各項指標的綜合評價,所給企業的盈虧情況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影響經營風險的主要因素是市場供需結構的不確定性,對企業的盈余風險在其賬面體現,但是由于負債的籌措資金而引發股東之間的權益和償還能力等問題,其不確定性較高。財務風險主要包括:籌資、投資、資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幾個類型的風險。深究財務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對負債的整體融資,其程度的大小主要是用財務杠桿系數來進行衡量。企業股份的每股盈余變動和股本稅前的利潤變動情況的取值系數作為財務風險的杠桿的衡量有重要作用。
二、財務風險的種類
企業財務的風險按照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兩類,即,現金性財務風險與收支性財務風險。
1.現金性財務風險
在企業的特定的時間內,現金流的支出超過了收入,而產生不能償付企業債務本息的風險稱為現金性財務風險。總結其特征主要分為以下三點。第一,它是一種個別的風險,對以后各期的籌資影響較小。第二,它是一種支付的風險,與企業的收支平衡沒有直接的或與關系。是根據全責發生的影響,即使收支相抵有利潤,也不等于企業現金的凈收入。第三,由于資金調度不當或資金結構不合理引起的,如果在某一時期安排債務較多,會再下個時期出現債務高峰的壓力。
2.收支性財務風險
在企業收支不低的情況下出現不能償還已到期的債務本息和股東報酬的風險即為收支性財務風險。按照會計公式,如果企業發生資金虧損時,股東的權益將隨之減少,從而減少作為償還致癌物保障的資產。通俗的話,就是虧損越大償還能力就越小。其特征為以下三點:第一,它是一種對全部債務的償還和股利的支付都產生負面影響的整體風險,與其它事項無關。第二,是一種出于收不抵支狀態的支付風險,它的出現往往意味著企業經營的失敗。第三,當企業經營活動一旦出現收不抵支,面臨財產破算的局面時候,債權人和股東的權益收到嚴重的損失時,它代表的是終極風險。
三、財務風險的表現
根據我國經貿委提供的宏觀數據資料,當前我國企業的財務負債率大于75%。究其原因在于財務風險中的投資者的債務負擔和資產負債率的比值較高。除此之外,另一個使企業的負債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三角債而使企業的財務危機產生較高。央企作為一種特殊體制下存在的企業,其投資所有人就是國家為主體,其體制也存在一定的監管嚴格的問題。國際即作為資產的管理者,也是投資者同時還是受益者,那么其固定資產等所有增值所需要的一切改造責任也理應由國家來進行承擔。可是,我國投資的管理政策發生變革后,一切的買單者由政府轉為了銀行,隨著銀行貸款的增加、利率的提高,造成了企業不堪重負的局面。。企業目前的目前局面需要合理的改造越多,負債率也就越高,這樣企業就沒有辦法快速的、健康的發展。
四、有效防控財務風險的幾點建議
1.合理運用會計方法,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財務人員的道德風險是很難對其自身的實際運營情況建立符合本企業的內控制度體系的,因其防范性的理論基礎和科學基礎是無法應對它的獎勵和約束的。要確保企業的良性化發展,其內部的營運機制必須要良性發展。那么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其根本的手法就是合理的運用會計方法。其中包括財會基礎工作的奠基,那么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核算賬務水平、經濟業務的反映情況等各個方面,務必要做其真實性、客觀性、科學性等等方面的準確。。
2.提高財務風險的甄別和控制
在當期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中的今天,投資方和資金管理者對預算的概念是制度是非常嚴格的。他們兩個方面無非是一種代理合作的關系,這筆資金的正常運用就是在于利益的需求、戰略的制訂、財務的監控等等。首先,要在日常的財務活動中財務預算的滾動模式進行長期的戰略決策的制定,通過此方式對問題進行發現。然后,深入的通過各個手段去對資金項目的運用方式進行拆分以發現現金流使用過程中的每個潛在的問題。最后,要通過預算方式的甄別以控制具體的運算方式的控制,由此可以對所有問題產生影響。預算的風險控制作用要比與預算的風險發現作用重要很多,企業日常運營中,由于預算涉及企業現金流的每個環節,所以它是可以對企業的風險進行系統控制的一種手段。
3.依照原則做事
我們在依據事實依據做前提下,按照有效性的原則,對企業的財務風險的確定、識別、評價、實施、控制能方面一定要做好這個工作為最終目的。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嚴肅確定其風險管理目標的一致性,這樣才能平衡企業風險的關系中的風險和收益。
4.風險控制要貫徹企業經營過程中
要對企業的風險控制做到有效的控制,那就需要在決策項目過程中要嚴格的執行科學性和有效性的原則。在企業的財務會計過程中需要建立各種損失的準備工作以保證企業負債償還能力的應對發生。只有建立企業制度的風險控制機制,有效的控制企業資本公積金及損失控制損失,合理的、科學的計提盈余管理和彌補其不足,這樣才能將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所有風險進行有效的詳細控制。
參考文獻:
余緒纓:企業理財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