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計量實證分析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人數與全國人均GDP的相關性,以此為理論依據,對云南中等職業教育實際情況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云南中等職業教育能夠促進云南人均收入以及經濟的增長。根據云南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加財政經費投入、面向市場化辦學等三個方面提出了發展云南中等職業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經濟增長 問題 對策
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知識,緩解勞動力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職業教育對推動經濟的作用越來越凸顯。云南是集邊疆、民族、山區于一體的農業大省,生產力低下,農業發展欠缺,教育科技落后,因此,要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勞動力受教育率和勞動技術水平,必須高度重視與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
一、云南省中等職業畢業生數對促進人均GDP增長的實證分析
中等職業教育定位于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數以億計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為了對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的意義進行探討,需要定量的分析其與國民經濟的增長之間的關系。為了找到影響中等職業教育對促進人均GDP的增長的共性,首先我們從全國范圍來分析二者之間的互促關系。
選取98年至08年中我國勞動力中受各種教育程度的人數來分析,其中受教育的畢業生人數作為個案,從中比較受中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以及受普通初中教育的畢業生與人均GDP的值來分析其中的相關性。如表1所示:
由于保證數列的平穩性以及縮小數列之間的差距,這里對給出的數據做一些取平均值的相應處理。
1.模型的建立
以1998年-2008年的樣本數據建立回歸模型設立人均GDP為被解釋變量,設為Y,初中和中職的受教育人數分別為解釋變量設為x1和x2。初步模型的設立為Y=β0+β1 x1+β2 x2
2.分析結果解釋
通過E-views分析,計量分析必須建立在時間序列平穩的基礎上,因此對上述數列的單位根進行檢驗,考慮到數據的平穩性和可比較性,這里對X和Y 的值分別取對數,lnx, lny。
由此檢驗結果,我們可以看出變量差分后,ADF值在5%與1%臨界值之間,表明變量在5%的顯著水平上通過ADF檢驗,也就是說lny,lnx1,lnx2都是平穩的數列。針對單位根的檢驗完成后,為了防止“偽回歸”的出現,我們繼續對數列進行協整檢驗。
通過上述協整檢驗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跡統計量Trace Statistic>0.05%顯著水平的臨界值,即78.299>24.276;35.982>17.797。所以,上述數列是存在協整關系的。通過上述檢驗后,可以對數列進行模型的建立。
得出模型:lny=-67.17+2.91lnx1+1.94lnx2
-9.638.937.42
R2=0.938 DW=1.255
通過E-views的檢驗建模,可以看出,從全國范圍來看,11年間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β2=1.94就說明每增加一個受中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人均GDP就增加1.94元,R2=0.938說明樣本回歸直線能力為93.79%解釋,表示我國人均GDP總變差中,有普通初中畢業生與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的解釋部分占93.79%,擬合度比較高,統計檢驗全部通過,說明國民經濟的增長的假設可以用受教育程度來描述,雖然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能夠拉動經濟的增長,但是與其他學歷教育相比仍然不景氣。從上述分析結果來看,受普通初中教育的畢業生的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人均GDP中,β1>β2=2.91>1.94說明普通初中教育相比中等職業教育對人均GDP的影響更大。
可以推斷,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對拉動經濟增長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考慮到對比效果的明顯,我們同樣選取1998年至2008年云南省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數與人均GDP來分析(表2),中職畢業生數的增長與人均GDP的增長是正相關的,從畢業生數上看,中等職業畢業生數在逐年增加,從圖1看出二者在呈現相同的趨勢發展,在2005年,由于統計的單位不同,人均GDP要高于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從2005年以后,中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數增長都相對緩慢。
圖1:云南省1998年-2008年畢業生人數及人均GDP(單位:萬人,千元)
數據來源:云南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云南省統計年鑒(2009)
二、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程度促進農村勞動力經濟收入增長
1.云南中等職業教育能增加農村勞動力經濟收入
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大量掌握新型科技,技術知識的高素質勞動者,中職教育能增加農民的科學知識,增加農產品收益,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從1998年至2008年的云南省農村勞動力素質基本情況來看,在農村勞動力中沒有受過教育以及受過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專以上的各種程度的教育與農村的每年人均純收入之間的關系,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統計根據抽樣調查的戶口數中按100等分計算所占的比重,(如表3)所示:從98年到2008年隨著農民的年人均純收入的提高,文盲率逐漸降低,在總調查人數不變的情況下,除了小學的受教育程度減少的情況下,其他初中,高中,中專以及大專以上的受教育程度比重都在逐漸增加,可以看出中等職業教育程度的比重也從0.66%增加到了1.6%增加了1個百分比,可見,隨著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農民的人均純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2.云南中等職業教育能加速農村勞動力轉移
“鄉鎮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受過專門培訓的高素質勞動者的參與和管理,他們能夠較快適應現代化企業的發展要求,采用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推動鄉鎮企業的現代化發展。”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更能促進農村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就業環境向城市化轉移。根據2008年數據顯示,云南省農村勞動力在第一、二、三產業就業的勞動力中分別是5892人,372人,595人,第一產業中就業人口明顯偏多,而實際上全省農村勞動力有2112.74萬人,龐大的剩余農村勞動力隊伍亟待從農村向城鎮轉移,實行產業結構之間的調整,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的協調發展。
三、云南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由分析可知,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與人均純收入是存在相關關系,但這并不代表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道路很平穩,中等職業教育與其他學歷教育還存在著差距。據統計,“在我國農村的勞動力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占11.9%,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占9.1%。”全國受專業技能的勞動力的比例偏少,而2008年云南的統計數據來看,小學及下文化程度勞動力占全省的51%,初中文化程度占41% ,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 6.9%,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0.5%,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占1.6%。
1.課程與教學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與今后工作崗位的切合度,職業的標準等存在一定差距,大多數地區的學校辦學定位不明確,基礎課與專業課同時進行教學;或者公共課,專業課以及基礎課同時進行教學,許多交叉科目與專業的設置都有明顯的重復。使用的教材缺乏科學性與實踐性,操作性不強,理論依據不明顯,這也導致了中職教育的教學質量始終跟不上,此外,“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缺乏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紀律教育和專業思想教育等。”
2.師資隊伍參差不齊,生師比較高
目前中等職業教師的隊伍不斷增大,但是專任教師,“雙師型”教師仍然相對偏少,由云南統計年鑒上數據可以看出,中等職業教育的專任教師相對其他程度的教育專任教師人數偏少,專業教師缺口較大。按教育部要求,學校的生師比為16:1,而2009年云南省生師比高達29:1。中職教師的專業對口程度,學歷的參差不齊,職稱結構的不合理,以及較高的師生比都限制了學生素質的培養以及整個中職教育的發展。這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育程度,以及復雜的地理地貌和人文環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3.教育預算經費短缺
2004-2009年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的生均教育經費和預算內事業費總體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 2007年至2009年初云南省的教育經費和事業費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連續2年的增幅超過14%,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云南中等職業教育的財政經費撥款占云南教育預算撥款的比例很低,2007年只占1.88%,2008年有所提高,占2.7%。教育經費投入的偏低,不僅影響師資力量的培養,校舍,教學設備的改善,也影響著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的建立。
四、加快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以云南的經濟、教育發展水平來說,很重要的問題是中職教育就業率不高和面向市場化的程度不夠,師資力量不強大,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和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在云南地區的發展。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根據師生比落實教師編制問題,努力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專業技能和教學教研水平。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團隊,使其成為職業學校教學的中堅力量。提高教師待遇以教師的幸福感,能夠按一定比例從企業引進優秀人才進入職業學校,優化“雙師型”教學團隊結構和功能,強化雙師型教師培養和專業發展。
2.增加財政經費投入
在加強政府的統籌辦學,財政的投入的同時,還應該發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公民個人等各種社會力量資助、支持、興辦和贊助農村中等職業,發揮辦學主體多元化的作用。只有采取一切可能的經費投資形式,調動一切可調動的資源發展云南中等職業教育,促進人力資源的開發。
3.面向市場化,加強中西東部合作辦學
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要面向市場需求,要加強技能型人才供給與需求為向導,完善中等職業學校與行業的合作交流機制,實現學生課程學習,實訓實習,就業工作與行業企業的長效合作,特別是與中西部學校合作辦學,在競爭激烈,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學生們更需要通過職業指導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了解更多的用人信息,提高學生自我認同感。
參考文獻:
[1]廖其發: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研究[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279-322
[2]范先佐: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3-92
[3]吳憂 王禮力:淺析影響農村青年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因素[J].教育與社會,2009(9):16-17
[4]卞燦、任劍:中等職業教育在湖南縣域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思考[J].科技信息,2008(13):345-346
[5]王賢:論農村中等職業教育與農村經濟發展的互促關系[J].職教論語,2008(11):54-58
[6]許麗英:新時期欠發達地區農村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05(7):57-59
[7]尚守恭 李海珍:制約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因素與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09(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