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管理思想有豐富的以人為本的內涵,有順應歷史潮流的積極因素,也包含一定的消極成分。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融合,我們應樹立中國儒家管理思想和西方科學管理相結合的管理目標,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管理思想體系。
[關鍵詞]中西管理管理思想發展
一、中國傳統管理思想的特點
中國傳統管理思想特點包括:以人為本,即以“人”為核心而建立起來的,不過分強調個體獨立性,而主張個體與群體的統一,既重視個人的主體價值與作用,又主張推己及人,把個體融入和諧的集體之中。中庸之道:指克己盡己,內仁外禮,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正平和是評價是非的標準。處理問題上主張調和與折衷,反對過度偏激,提倡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保持人際關系的協調,從而構建一個和諧的、和美的社會。無為而治:“無為”就是尊重世間萬物各自發展的規律,“道法自然”,從而達到“無不為”的境地。對于管理者來說,就是要善于抓大事,把具體工作分配給具體人員和機構去做,無須事必躬親。這樣才能分工協作,權責分明,各展其長,各盡所能,管理工作就會井井有條,獲得最佳效果。厚德載物:如果一個人沒有高尚的道德,即使貴為王侯,也并不能獲得好評;而一個有高尚道德的人,即使身處貧困之中,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運用在管理思想中,就是要注重領導階層的身教,強調領導者以身作則的榜樣效應,強調道德倫理的作用。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因此,成功的領導者要自覺地協調他人、社會的關系,從立身正己做起,樹立自己的人格魅力,達到“以德服人”的目的。
中國傳統管理思想也包含消極成分,如成中英所指出的,“中國人每一個優點后面都跟著一個缺點”,譬如追求和諧,容易變成一種妥協;過分的情感主義,缺少理性批判……因而要建立制度,注重情、理、法的平衡;是一種德性主義,強調個人聲望、尊嚴、修養,因而容易忽視權利和責任;有一種庸俗化、現實化、重短期利益的傾向;過分主觀、情緒化和輕信別人;缺少冒險精神,安于現狀;過分強調融合、包含,缺乏民族自信和優越感;應變能力強,但最基本的東西應該堅持等等。
二、中國傳統管理思想的發展方向
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加上互聯網、現代通訊及其他高新技術的發展,中西方文化之間的融合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速度進行著。西方社會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對中國人群的滲透范圍正在不斷擴大,中國人也越來越善于學習國外經驗,正在朝著個性化和理性化的方向發展。未來的社會將是一個突出個性、允許并強調多樣化的時代,不論是在思想界還是在管理界,各種情況都將更加參差不齊和紛繁蕪雜。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完全采用以數量化和客觀化著稱的西方科學管理思想顯然是行不通的,這時需要的是適應人類生存和人性發展的有效管理模式,而中國的儒家管理思想和西方科學管理的結合剛好可以實現這種管理目標。因此,中國管理思想的發展路徑將從人本管理思想(以儒家思想為主)演變為人本管理和科學管理的磨合,再由人本管理和科學管理的有機融合向中國式的現代管理思想發展。
三、中國管理思想的發展趨勢
中國未來管理思想發展趨勢的具體表現為:
1.更加注重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的結合和交流
管理理論是手段,以求真求是為自己的最高目的,管理實踐是目的,以提高組織效能和勞動生產率為最高目標。管理只有以理論指導實踐,再以實踐反作用于理論,才能實現管理的創新。歷史的發展和管理的實踐已經證明,完全依靠儒家管理思想是實現不了中國未來管理的要求的,而完全依靠西方的科學管理也不能完全滿足后工業社會和知識社會的高效管理要求。因此,以人本管理為特征的東方管理思想和以科學管理為特征的西方管理思想之間的融合就成為了這種環境下的必然要求。但兩種不同特征的管理思想要實現有機的融合,中間必然要經過無數的碰撞和摩擦,這種管理實踐中反饋回來的碰撞和摩擦將是對管理思想進行修正和補充的絕好教材。同時,修正后的管理思想又能進一步指導管理實踐,從而實現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的雙重提高。所有這些功能的取得,都必須依賴于暢通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之間的溝通渠道。
2.愈加重視競爭與合作的和諧共存
傳統的儒家社會,數千年來的謙恭禮讓使得我們往往對競爭避而不談,但由于人性的原因,中國人又實現不了西方式的精誠合作。于是中國人往往避開西方管理中的公開競爭,轉而尋求人際關系間的競爭,從而導致中國社會內到處充斥著小團體和裙帶關系,暗箱操作的競爭使得人們在合作中經常是貌合神離,導致更大的無謂效率損失。其實,趨利避害是人性的本然,完全可以采用西方管理思想中公開、公平和公正競爭,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競爭才能有更高效率的合作。因此,中國的管理實踐中,競爭與合作的和諧共存將成為今后發展的主要趨勢,這也將促進管理思想領域倡導競爭與合作共存的理論基礎。
我們必須看到,首先,競爭與合作兩者之間是互為前提、互為基礎的,在組織管理中,二者缺一不可。其次,要正確看待差異與沖突。差異和沖突既是競爭的一部分,也是合作的一部分,它與競爭及合作一樣,都是瑕瑜互見的。競爭與合作不是為了排除差異、消滅沖突,而是為了統籌兼顧、協調矛盾。再次,競爭與合作都需要有效的管理。管理失策,競爭不正當、不充分,就有可能成為“窩里斗”;合作不齊心,被管理者將出現推卸責任,只想“搭便車”的行為。管理者要努力使自己成為競爭能手和協調專家,在管理中大膽引進團隊管理和目標管理,倡導和培育一種既矛盾沖突又可和平共存的團隊管理和組織氣氛。
3.管理思想積極地向“人本管理”回歸
在西方文化和管理思想的沖擊下,中國管理思想中的人本管理特色正在逐漸淡化,但隨著人類社會組織中人性化特色的顯著增強,把人本管理的理念滲透到管理的各個環節,讓人本管理統領管理的這個過程將成為中國管理的主要走勢。人本管理是由被管理者本身的地位、作用及特點決定的,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需要已經從原來的物質關懷轉變為物質關懷和精神關懷并重。因此,積極地實施人本管理將是提高組織效率的重要手段。
要推行人本管理,第一,必須樹立以員工為本的觀念,應將人本觀念放在管理要素的主要地位,這是確立人本管理理念并使之在管理實踐中有效運用的前提。第二,要實現組織和員工的共同發展。管理者要在組織目標和員工目標間實現平衡,必須將員工的個體發展作為組織發展的前提,使得組織發展成為員工發展的基礎。但這種人本管理的具體策略中并不排斥西方管理思想中的某些方法,如根據員工自身特點和要求進行適當的權變管理和差異管理等,以激勵為主,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三,組織管理應通過技術、人格等培訓來全面提高員工的素質。通過組織的系統培訓,既可以提高員工的全面素質,組織也可及時跟蹤、了解員工的動態變化,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第四,設計和構造統一有效、幅度合理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使員工職權和素質相對應、直線主管和幕僚相結合、集權和分權相補充,從而在制度上保障人本管理的管理模式高效、規范地運行。
參考文獻:
[1]王圓圓袁澤沛:近代以來中國管理思想的發展脈絡,蘭州商學院學報[J].2006(6)
[2]孔德龍:中外管理理論發展歷程、比較與融合,求實[J].2009(S1)
[3]呂力:中國管理思想史研究:對象、原則及存在的問題,管理學報[J].2010(7)
[4]劉西林:管理學研究的三個問題,人才開發[J].2010(8)
[5]任志安:中外管理思想比較研究[M].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