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來,傳統中長跑教學從小學到大學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實施起來比較困難,而定向運動作為田徑項目的拓展,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喜愛。本文以在高校開展定向運動教學并與傳統的中長跑教學對比,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來說明定向運動優于中長跑運動,為定向運動在高校的普及開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定向運動 中長跑教學 對比研究
1 前言
大運會期間,一項對5000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披露:97%的大學生“喜歡體育”,但同時又有91.5%的學生表示“不喜歡上體育課”。一種來自高校的聲音傳出:“體育教學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干起來不要”。面對這些現象,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大運會座談會上再次指出,教育工作者要作出認真反思和深入研究,如果學生們不喜歡上體育課,就很難實現體育課的教育價值。恰好,定向運動作為田徑項目的拓展,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喜愛。定向運動是各種定向運動比賽中組織方法比較簡便,開展最為廣泛的一種,參加者借助于地形圖和指北針,按順序到訪地圖上所顯示的各個點標,以最短的時間跑完全賽程的運動。定向運動可適合不同年齡和群體,是一項集智力和體力為一體的運動項目,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一定的耐力,而且要求運動員表現出特殊的智力。目前,它已作為一種嶄新的體育課程模式,引進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之中。定向運動是田徑課程的拓展項目,該項目的開展不僅能夠充分開發體育課程資源,使學生從校園走向校外,促進高校體育課程的多元化發展,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更好地滿足體育課程目標的要求。目前,在中國已有一些學校開始嘗試性地開設了定向運動課程,進行了定向運動課程的探索與實踐,如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浙江海洋學院等。如何提高學生耐力素質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學校體育教師。傳統中長跑屬于有氧代謝運動項目,對于提高學生耐力素質,改善人體心血管系統的機能最有效,是培養學生鍥而不舍、頑強拼搏、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難等精神的有效運動項目。在教學中由于傳統中長跑強度大、單調枯燥,易感到疲勞難受而引起中學生的反感。教師可根據情況,用定向運動來替代傳統中長跑。定向運動跑的距離一般比較長,用時也比較長,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人體處于較長時間中等強度的肌肉活動狀態,所以經常進行定向運動跑能夠很好地發展耐力素質,促進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心理學告訴我們,在缺少趣味性的單一活動形式中人們最容易感到疲勞而且枯燥無味,而定向運動跑一般是在自然環境中進行,須經歷迂回曲折、崎嶇不平的道路,要克服斜坡、溝渠等自然障礙帶來的困難,可以觀賞大自然的景色,呼吸大自然中清新的空氣,而且跑的速度可以隨意調整,跑的路線由學生自我判斷選擇,所以這種開放式的運動,可以使神經系統不會因單調、枯燥而感到疲勞。定向運動將學校體育課程的開設從校園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既符合現代課程改革發展趨勢,又豐富了體育課程體系。在野外活動過程中,由于地形復雜、氣候多變、灌木叢生,對參加者的體能、技能和團隊協作意識與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心理和體能方面都將經受考驗,同時得到全面的提高。
2 研究對象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大一男女學生各40人總共80人,隨機分為男女學生人數相等的A、B兩組各40人,A組作為定向運動(實驗組),B組作為中長跑組(對照組)。
3 研究方法
3.1文獻資料法:實驗前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結合專業知識選取與本實驗主要相關的一些指標。3項定量指標,它們分別是心博、肺活量與體重比、12分鐘跑,定向指標選用體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學校體育學》的心理負荷測試指標,注意、情緒狀態、意志表現。
3.2對比實驗法:采用雙重對照實驗(將實驗對象隨機分成兩組,既有組間的比較,又各自以實驗前、后為自身對照組,重點在于進行兩組間各實驗后差值的對比分析,以準確的估計施加因素的效應),實驗前測試每名學生的心博、肺活量與體重比、12分鐘跑,并作好記錄。定向組采用以定向運動為主要訓練方法和內容進行訓練,中長跑采用傳統中長跑訓練方法,定向組和中長跑組每周訓練兩次,主要訓練方法和內容進行訓練,中長跑采用傳統中長跑訓練方法,定向組和中長跑組每周訓練兩次,每次60分鐘,兩組訓練時間和運動量基本控制一樣,訓練時間共10周,對照組只參加學校規定的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不進行另外的訓練。實驗后采用定量與定向相結合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以判斷施加因素的效果,從而得出結論。
3.3數理統計法:本文所測得的數據采用方差分析,顯著性水平單側a =0.05,均通過SPSS10.0統計軟件完成。
4 測試要求
(1)脈搏的測量方法:起床前自測一分鐘的晨脈,并記錄下來,運動后立即測10秒鐘的脈搏。(2)肺活量的測量:全力吸氣后,再盡全力呼出的氣體總量。(3)11分鐘跑的測量:受試者在跑時盡力去跑,在12分鐘內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4)心理負荷指標:實驗者在第2至19次課的每次課上都選取不同的學生作為測試對象,按照心理負荷指標標準和學生課上表現,對實驗者的心理指標評分,每三分鐘評一次,登記在心理負荷測試登記表上,將三項分值相加,算平均值,即心理負荷綜合評分。
5 結果與分析
5.1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后心博指標的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后心博指標的比較表
從心博統計結果看,實驗前后組內比較為:男實驗組發生顯著性變化,對照組沒有發生顯著性變化,而兩組實驗前后組間比較卻沒有顯著性變化,但并不表示沒有發生變化,從平均數上看,實驗前后組間的心博均數為1.96次,比實驗前組間的心博均數差值0.94多了1.02次,另外,心博的明顯變化是較長時間的耐力性運動的結果,實驗時間畢竟較短,如果時間足夠長的話,可能會發生顯著性變化,但從實驗前后的心博均數差來看,實驗減少了2.09次,而對照組減少了0.14次,幾乎沒有發生什么變化。總的來說定向運動與中長跑相比心博減少程度明顯,也就是說每博心輸出量加快,說明定向運動有利于心血管系統負荷載及輸送氧的能力,以及組織有氧代謝利用氧的能力,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心臟功能的改善和提高。
5.2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后肺活量/體重指標的比較
肺活量指標能反映肺的儲備能力,也能反映呼吸器官的最大工作能力。但為了全面反映某人的呼吸機能,專家們主張用肺活量的相對值即肺活量/體重(毫升/公斤)來反映肺的呼吸功能,值越大說明呼吸機能越好。從統計結果來看,實驗前,男、女實驗組與對照組組間的肺活量/體重指標的獨立樣本T檢驗所得到的T值對應的顯著性概率大于0.05,從統計學意義上說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屬于同一總體。實驗后,組間T檢驗的結果為男女實驗組與對照組都發生了顯著性變化,組內T檢驗的結果為男女實驗組均發生顯著性變化,男女對照組均未發生顯著性變化,結合統計結果可知,與中長跑相比定向運動能較好地提高肺活量/體重的值,增加肺活量的儲備力量,增強呼吸器官的工作能力,提高肺的呼吸機能。
5.3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12分鐘跑指標的比較
12分鐘跑能反映出耐力鍛煉對心肺循環呼吸系統的影響。從統計結果來看,實驗前,男女實驗組與對照組都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后,組間T檢驗的結果為男實驗組與對照組發生了顯著性變化,女實驗組與對照組未能發生顯著性變化;組內T檢驗的結果為男女實驗組分別發生了非常顯著性變化和顯著性變化,男、女對照組均未能發生顯著性變化。說明對于男學生來說,定向運動校中長跑對心肺循環、呼吸系統的影響顯著,女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后組間未能發生顯著性變化,而實驗組組內發生了顯著性變化,對照組組內未能發生顯著性變化,從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后均數的差值上看,實驗組12分鐘跑的距離比對照組增加得要多。因而再一次說明了定向運動比中長跑組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
5.4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后心理負荷指標的比較
體育課的心理負荷是指學生在體育課中所承受的心理負擔。具體是指體育課中學生神經系統承受一定強度的刺激,使之引起緊張和興奮,體育課的心理負荷主要有注意、情緒、意志品質三個方面。從統計結果看,實驗后,男女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心理負荷上都發生了非常顯著性變化,結合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指標測試標準和體育課心理指標評價參數表,實驗組學生心理負荷指標為中等,而對照組為中下等。這些說明了相對于中長跑教學,定向運動有利于培養學生集中的注意力、較穩定的情緒及較堅強的意志品質,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比較符合學生的需要。
6 小結與建議
定向運動將學校體育課程的開設從校園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既符合現代課程改革發展趨勢,又豐富了體育課程體系。在野外活動過程中,由于地形復雜、氣候多變、灌木叢生,對參加者的體能、技能和團隊協作意識與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心理和體能方面都將經受考驗,同時得到全面的提高。建議在高校開展定向運動,順應時代潮流。
參考文獻:
[1]李德銀.定向運動指導[M].武漢:測繪出版社出版,1999.
[2]沈榮桂.軍事地形與定向運動[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3]梁煥國.關于心肺功能測試指標的研究[J].體育科學,1985.
[4]張克莎.定向運動應用于中長跑教學的實驗研究[J].南華大學學報,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