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是對職工的就業前培訓、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等各種職業培訓以及各種職業高中、中專、技校等職業學校教育。通過論述職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以及在人才培養,管理體制,教師素質,教學內容,經費投入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希望職業教育工作者能夠重視這些問題,研究解決策略,使我國的職業教育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職業教育 問題 人才培養
職業教育是對職工的就業前培訓、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等各種職業培訓以及各種職業高中、中專、技校等職業學校教育。它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職業教育一般分為兩部分,一為職業培訓,是以開發和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為目的的教育和訓練活動,是非學歷性的短期職業教育。二為職業學校教育,這是學歷性的職業教育,分為初等、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這是本文著重要討論的部分。
我國的職業教育經過一段時期的低潮期后,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從2001年起,職業教育有了回升趨勢,學校規模逐年擴大,社會熱度逐年提高,2008年,高等職業院校發展到1184所,招生310多萬人,在校生900多萬人,招生數約是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數的一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也為職高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渠道,有一技之長的職高畢業生供不應求,已成普遍現象。
但我們在看到成就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我國職業教育在快速發展中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社會對職業教育存在歧視現象
我國的文化傳統講究“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學習的目的就是能夠做官治人,而不是做一個好的工人或農民。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職業教育不受重視是順理成章的事。建國后,我國雖然陸續出臺了不少鼓勵,提倡職業教育發展的法律法規,但與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職業教育的生存環境仍無太大改善。
目前,職業教育的吸引力還不強,很多地方和學校,沒有對家長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宣傳和引導。在大多數人眼中,職業教育是“二流的教育”。高等教育的生源更是高考篩選下來的劣等品,再加上近年來各大高校的擴招,考生們即使讀“三本”也不愿意報考高等職業教育院校。不少人還認為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培養出的人才的技術含量遠遜于同等的高等工程技術院校,不如他們“精、深、專”。對于中等職業院校招收的學生,社會上也普遍認為,他們是考不上高中或沒希望上大學的差生。
社會上的歧視,導致職業教育院校的學生心理壓力較大,其中學歷歧視和畢業院校歧視是超過半數的職業院校學生最擔心的問題。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歧視。
二、技能型人才培養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個國家擁有大量的高素質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通常就具有較高的水平。技能型人才是技術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據國家勞動部門統計,我國目前有7000多萬的技術工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僅占3.5%,遠遠低于發達國家40%的水平。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為嚴重影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瓶頸。而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院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絕大多數僅僅是完成學習任務,成績合格的學生,離技能型人才所要求的基礎知識扎實、動手操作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三、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和就業聯系不夠緊密
專業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一個重要“接口”,是保證人才培養適銷對路的重要環節,因此,職業教育必須充分考慮當前的時代背景,把握專業設置的基本原理和原則,有策略地調整和設置好專業。
但現階段,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并沒有真正地與社會實際求聯系起來,更多的時候則是盲目的設立一些熱點專業,并沒有考慮到世紀的社會需求,也沒有考慮到幾年后學生畢業時的市場需求,缺乏靈活性、針對性、開放性。比如前幾年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中職院校都大力發展的計算機專業,由于沒有考慮到市場的容量,從而導致大批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的困難,這就是專業設置與實際需求脫節所造成的惡果。
還有一點就是,職業院校的教學內容同樣存在僵化落后的特點,相同的專業,很可能全省,全國的職業院校都使用相同的教材,并沒有考慮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教學內容,體系相對滯后,普遍實行的“三段式”(文化課、專業課、技能課)課程體系,這種課程體系是封閉性的,理論和實際脫離。一些專業新的成果不能體現在課堂教學中,而這些知識,成果很有可能就是幾年后該專業的熱點問題和核心部分,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缺失,對他們今后的工作會帶來很大困擾。教學改革落后,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相對滯后。
四、職業教育教師數量不足,水平有待提高
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職業院校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社會、學校對職業院校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來說數量,從前文的表格也可以看出,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規模不到十年的時間就翻了一番,達到800多萬人。教育部規定的我國職業院校的生師比是18︰1至15︰1,而我國中等職業院校的生師比在2005年就已超過21︰1,由此測算,到2010年,我國僅中等職業教育,就要補充40萬新教師。由此可見,職業教育教師數量缺口非常的大。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孔雀東南飛”的問題,中西部的很多職業教育的骨干教師都流向了職業教育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從而導致中西部教師缺乏的問題更加嚴重。
再來說質量,這是比數量更重要的因素,甚至決定著職業教育的成敗。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職業教育。但實際情況是,職業教育的教師特別是中職教師學歷不高,缺乏相關的專業實踐技能和必須的職業教育理論。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和經驗豐富的中年教師比較缺乏,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很低。而且新增教師多數來自普通高等院校和師范大學,這些新老師不了解職業學校的辦學要求,往往會重理論而輕實踐,而職業院校真正需要的職業技術師范類畢業生和社會企業人員卻很有限。這些都是職業教育教師水平不高的體現。
五、經費投入不足,學校辦學條件難以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
相比于普通高校,國家對職業院校的投資很少,多年來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還不到教育經費的10%。職業教育是一個高投入教育。在實際設備上實訓,在職業教育上有著很重的比重。
職業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使得教和學兩個環節上,處于“紙上談兵”的狀態,教室嘴上說操作,嘴上說結果;學生耳朵聽,手上記,這樣的職業培訓結果與實際操作的培訓有很大差距。在傳統行業,設備的更新周期相對緩慢一些,而對于一些新興行業,比如IT行業、數控行業,技術的發展很快,設備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職校來說,設備的更新壓力也很大,客觀上加劇了設備缺乏的矛盾,也使職業院校的優質資源嚴重短缺,影響教學質量,當然,這個優質資源也包括教師。
以上這五個方面的問題,給我國快速發展的職業教育帶來了不小的阻礙,職業教育想克服困難,真正走上良性發展道路,還需要國家的持續重視和職業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李開復.減少研究型大學增加職業學院[J].教育與職業,2007.
[2]孫誠.三萬職位引來七萬[N].今晚報,2007-3-12(1).
[3]徐國慶.職業教育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郝克明.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幾個問題[N].中國教育報,2000-10-25.
[5]薛喜民.特別要積極發展高職教育[J].教育發展研究,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