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創設與生活相聯系的情境是激發興趣的最好方法;尋找、創造機會與學生互動,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兩個方面,闡述了讓學生到情境中體驗,獲得感受、發現并獲取相關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方法。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 游戲 激發興趣 體驗 互動
作為教育者,人人都知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教師育人的主渠道。新課程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灌輸法”、“一言堂”、“一統天下”的局面,把學生帶到了一個充滿動感、充滿愉悅、充滿個性的教學環境中。
一、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創設與生活相聯系的情境是激發興趣的最好方法
讓學生到情境中自己去體驗,獲得感受、發現并獲取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和學生一起尋找、發現、體驗過后,更要趁熱打鐵地將教學推向高潮。美術課堂不是單一的用眼、動手活動。教師要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使學生獲得感知認識,完成認知活動。例如,在《好吃的水果》教學中,我創設了學生賣“水果”的教學情境,學生自己挑選水果來叫賣。通過購買者的感官:看、聞、摸水果的體驗,豐富了學生對各種各樣水果的認識;動手繪畫《好吃的水果》,學生表現的不但得心應手,而且還能有創造性地假設未來水果的造型及顏色。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通過“我的畫,我來講”小環節,學生獲得了口語交流的體驗。有機地創設了體驗式的情景和生活化的氣氛,發掘了體驗學習的契機,拉近了美術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認知活動產生興趣,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使學習內容化難為易。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學生能主動地去擁抱知識。
二、尋找、創造機會與學生互動,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
如果教師能夠尋找一種方法,和學生成為具有伙伴般默契和信賴“新同學”。可以給師生的互動學習鋪一條綠色通道。教師可以以學生朋友甚至同學的身份和他們提個問題、尋求幫助。在教學前設下懸疑,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種想要破解的欲望,教師利用學生這種欲望引導并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導”學要比“教”學更省時有效,一個巧妙的問題就是一個未知的迷宮,對學生來說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引力。可以促使學生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利用好學生的這種心理可以催促學生自主去感受、去尋找。讓教學貼近生活、回歸生活、表現生活,就是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再通過動手實踐,讓學生進一步獲得創造與成功的體驗。師生共同參與體驗完成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共同探究,師生合作互動,注重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
1.學會傾聽
如果你能從講臺走到學生中間,用傾聽的方式和學生互動起來。聽學生知道什么、聽學生怎樣爭辯,聽學生有怎樣體驗。在傾聽的過程中,分析學生的學習心態、學習方法、學習進度。捕捉學生創新的火花,尋找學生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原因及矯正措施。
(1)傾聽,要聽出問題、聽出門道,判斷哪些知識是學生自身經驗已經知道并掌握的。學生知道的就可以不講,總結、復習一下就可以過去。這樣大大縮短課堂教學的時間。傾聽是要讓教師通過學生的交流迅速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準確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和結構。因此,傾聽絕不是把教師變成課堂教學的局外人。
(2)傾聽,要求教師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態度去聽取學生的意見。不論學生說的正確與否,都要允許學生把想說的話說出來,說完整。換個角度來看“傾聽”,在學生闡述的過程中說對的部分,我們可以看成是替教師完成教學的過程。而學生說錯的部分則給了我們更好的反面教材,抓住機會來警示忠告學生。課堂上不但有解決的問題還有生成的問題,我們和樂而不為呢?
(3)傾聽,要求教師不能光聽正面看法,還要耐心聽取反面意見,不僅要聽取優秀生那些富有創見性的答問與發言,還要認真聽取能力較差學生不成熟的幼稚的甚至錯誤的見解。
2.學會誘導
誘導,就是教師千方百計促使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動口、自己動腦,發揮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的教學方式。教師的誘導就要像學生玩的“大迷宮”游戲一樣,讓學生從出發開始不斷遇到問題、又不斷獲得必要的提示,讓教學始終有一條線在無形中帶領學生探索知識。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走錯路線,使課堂生成了新的問題。這時,教師又獲得了二次誘導的機會,抓住契機想盡辦法誘導學生迷途知返,總結失敗原因。
3.學會鼓勵
鼓勵者,夸獎、鼓動、激勵也。每個孩子都需要教師的信任與及時鼓勵。鼓勵既是教師對學生原有豐富知識的信任,又是對前面知識學習的肯定。教師的鼓勵也是促使學生繼續探究的潛在動力。因此,學生學習新東西出現錯誤時、遇到困難而不知所措時,都需要教師的鼓勵與幫助。因此,教師要不吝嗇你的鼓勵,學生自然就不會吝嗇他們的智力。
4.學會合作
提到“師生合作”,教師首先要排除思想上習慣性的傳統障礙。當你愿意努力成為學生的“同學”,師生合作就已經悄然開始了。因此,在我們要求學生間小組合作前,教師要先學會與學生合作。率先垂范,這更是一種示范。把如何與他人合作學習示范給學生,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以往教師常有這樣的想法,論閱歷、憑經驗、比能力,學生與老師根本不在相同或相近的起點上。師生雙方相差懸殊,怎么能夠合作呢?甚至教師會問:教學就是我來教,他來學。師生間需要合作什么呢?其實,俯下身子與學生合作攻克一個課題,你就會發現,得到教師信任的學生,思想與手腳得到較大限度地解放。完成任務的責任心會促使他們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奮發進取,其聰明才智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展示,把教學的整體效益可以發揮到最佳。學生的知識閱歷比不上老師,但他們很少有條條框框的束縛,學生雖然不如教師考慮問題周全,但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想敢干,常常能爆發出創新的火花。這是美術教學中難得的財富。教學中的教不僅僅是要教知識,更要教方法、練能力、養習慣。在教師與學生合作的過程中,自然可以把如何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示范給組內的每一位同學,儲備和培養管理力量。長此以往,班內自然能夠形成學生組織學生,學生管理學生的習慣。
高效的課堂,學生有一種期待,有一種滿足,有一種留戀。在高效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不再是教和學的關系,而是師生共學、共討論一個問題,不但使學生會學,而且教師也獲得成長。高效課堂中,教師學會微笑,理解學生的任何錯誤都是很正常的,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作為教師的我們成為參與者、服務者。教師是師生互動教學中平等的一員,走到學生中間去,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彎下腰來跟學生交流、談話,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識,增進師生的情感。學校就成為了學生的“綠色家園”、知識就成為了學生的“綠色食品”,老師為學生提供了“綠色服務”,教育為學生開辟了“綠色通道”……“綠色”是一種生命的顏色,作為美術教師的我們,要讓生命的綠更加鮮亮、濃郁——等待花朵芬芳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