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有關WTO《政府采購協定》(英文簡稱GPA)的研究比較熱門,但對地方政府和企業如何應對GPA的研究較少。GPA對地方政府采購市場是否帶來沖擊,對地方外貿進出口、招商引資和國際經濟合作的影響多大,地方外經貿部門和企業如何應對?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以福建為例,結合該省的政府采購市場規模、產業特色及外經貿狀況,淺析加入GPA對地方政府的利弊影響及因應對策。
關鍵詞:WTO 政府采購 地方 對策
一、福建政府采購市場概況
從列入省級財政預算的政府采購來看,2006年~2009年福建政府采購規模不大,每年在100億元左右。其中,進口所占比例較小,約占4%。除此以外,在公共事業單位采購、服務貿易、工程承包等方面,由于統計上的困難,目前還無法摸清其總量。但從福建進口相關產品上看,近3年,福建利用政府資金進口(通過國際招標的機電產品)累計30.2億美元,主要以醫療設備、造紙、化工生產、公路養護、污水處理設備為主,其中醫療衛生設備進口項目多,但金額小,項目數占總數的近八成,累計進口4927萬美元,這其中可能涉及部分政府采購。
二、加入GPA對福建外經貿產業的利弊分析
近年來,福建政府采購市場開放度較高,對國外產品的限制很少,沒有采取“保護國貨”的措施,省內產業與國外產業基本處于平等競爭的狀態。因此,加入WTO《政府采購協定》,對民族產業特別是傳統產業沖擊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小,但是電腦、軟件、汽車等高新技術產業可能會受到一定的沖擊。而從外省對外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的發展勢頭來看,國外政府采購市場的開放,有益于福建企業進入海外政府采購市場。特別是勞動密集的制造業和傳統產業,赴海外爭取政府采購市場的能力較強,而軟件、電腦、汽車等高新技術產業在國外的競爭力相對較弱。
(一)挑戰
1.工業產業參與政府采購面臨競爭壓力加大
福建工業產品的競爭力較弱,規模較小,市場占有率不高,加入WTO《政府采購協定》后,面對更多的國外產品競爭,競爭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從競爭力來看,福建工業產業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在全國處于較低位置,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在全國不斷移后,2006年在全國31各省市排28位。從企業規模看,福建的企業規模遠小于全國平均水平,明顯偏小。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均工業產值僅及上海的57%、廣東的61%、江蘇的64%,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均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在全國31個省市中列28、29位。
2.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成為有競爭力的行業仍有待時日
2001年以來,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貿易競爭力不斷提高,從弱競爭力逐步發展到有一定的競爭力,但近兩年有減緩甚至下降的趨勢。主要是由于高新技術產品中的傳統優勢產品出口呈日漸萎縮的趨勢。但是,近年鮮有新增的出口帶動型大項目,高新技術產業鏈條細長,沒有進一步形成產業集群。而冠捷、燦坤、戴爾等經過達產后的幾年高速發展現已進入一個平穩發展的階段,已不足以繼續推動福建省出口的快速增長。
(二)機遇
1.有利于福建優勢出口產品進軍國外采購市場
福建省出口產品中近94%為工業品,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決定著全省外貿出口的發展走向。出口工業品主要以紡織、鞋帽、電子三大類商品為主;出口最多的三類商品分別是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鞋帽、傘、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出口規模分別為70.04億美元、53.01億美元、150.1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8.4%、15.7%、15.4%。這些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有望進軍國外采購市場。
2.有利于促進福建對外投資的提升發展
2004~2009年,全省累計新批對外直接投資企業557家,協議投資總額(含增資)13.32億美元,中方協議投資額(含增資)9.91億美元。福建許多企業在以貿易為先導的基礎上,將銷售網絡終端直接延伸到海外。2009年,新批貿易型境外企業95家,中方協議投資額1.84億美元,分別占總量的57.6%和42.2%,預計可帶動國內各類產品出口3億美元。海外政府采購市場的開放將刺激該省對外投資的進一步擴大。
3.有利于擴大福建服務外包規模
福建服務外包產業發端于軟件研發、動漫設計等領域,正逐步向信息技術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擴展,目前發展雖然總量不夠大,但成長迅速,有較大發展潛力。目前,全省從事服務外包企業256家,從業人員2.2萬多人,軟件產業總體規模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離岸服務外包年收入增長超過40%。2009年,全省軟件產業實現軟件及系統集成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36.4%。加入GPA后,隨著國外采購市場的開放,福建服務外貿涉足國外政府采購具有較大潛力。
4.為福建對外工程承包帶來新契機
福建省對外承包工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2009年新簽合同額14476萬美元,完成營業額17478萬美元。中國武夷股份有限公司連續15年入圍ENR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2009年排名第222位。福建對外承包工程各主要業務分布在房屋建筑、交通運輸、電力工業、電子通訊等領域,占總營業額的70%以上。近年來,從福建對外承包工程行業分布格局看,房屋建設、交通運輸等所占比重呈現下降趨勢,但其營業額呈現增長態勢。隨著福建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電信工程服務、電力工業已成為新的增長點。
三、福建外經貿產業GPA的對策建議
1.夯實外貿發展的產業基礎
抓住全球生產要素重組、國際產業加速轉移的大好機遇,創造條件吸引具有龐大市場資源的跨國公司進入福建,以資本流入帶動產業與市場存量的同步轉入,鞏固并強化外資對外貿的支撐作用。從福建現有產業結構看,要以華映光電、冠捷、戴爾這條初具規模但又較單薄的產業為基礎,著力吸引更高技術水平、更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環節和研發機構轉移到福建,形成發達的產業鏈條,增強集聚效應。
2.加強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和引導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財政投入為引導,以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和科研院校科技投入為主體,以銀行信貸、資本市場融資和風險投資為支撐,以引進外資和社會集資為補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切實保障科技工作和科技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不斷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3.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
建立以企業技術中心、行業技術開發基地及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核心的企業自主創新體系,加強產學研合作,開發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和產品。
5.有效發展服務貿易
大力支持福建企業參與承接服務外包業務,拓寬服務外包領域,提升福建承接服務外包的總體水平。積極擴大旅游、運輸、軟件、展覽、建筑、勞務等具有一定基礎的服務貿易出口,支持企業到境外設立采購、分銷、研發、物流、旅游、餐飲、醫療等服務機構,為福建開拓國際市場提供配套服務。
參考文獻:
[1]于愛國.福建省對外經貿年鑒.福建省地圖出版社(2007~2010年版).
[2]張家瑾.我國政府采購市場開放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3]商務部世界貿易組織司.政府采購協定(中英文對照).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