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從字詞角度和句子角度區分語義學與語用學的含義,指出語境是語義學與語用學的分界線,最終得出了二者除了有相異性之外還具有相關性的結論。
關鍵詞:語義學 語用學 語境 相異性 相關性
一、引言
關于語義學與語用學的區別,美國哲學家查理#8226;威廉#8226;莫里斯(1901—1979)對符號學進行研究過程中發現:語義學是對語言符號及其所指的對應物之間關系的研究;語用學則是語言符號及其使用者之間關系的研究。即語義學是指語言與外部世界之間關系的研究,而語用學是指語言與使用者之間關系的研究。其實,語義學與語用學最根本的區別就是研究意義時是否涉及到語境,語義學研究意義時不涉及到語境,而語用學則研究話語在語境中的意義。
二、語義學與語用學簡介
語義學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說它古老,因為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對語言意義的本質發生了興趣。例如古希臘哲學家們對“規約論”和“自然論”的爭論,中國古代的“名”與“實”之爭等,都可以認為是對語言意義問題的最早關注。中國有著幾千年傳統的小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語言文字意義的研究。自從1883年,法國語言學家Michel Breal在法語發表的題為“語言的知識規律:語義學簡介”的論文中,正式使用la semantique一詞以來,語義學的流派和理論開始層出不窮的出現。傳統的語義學研究主要局限在詞匯意義的研究上,現代語義學則是對語言意義的多層次考察。
語義學的發展又直接促成了語用學的誕生。作為語言學領域研究的另一個分支,“語用學”并不是在語言學研究領域而是在哲學研究領域被首次提出。1938年,美國哲學家莫里斯(Morris)就在他的符號學理論中首次提出了語用學這一術語,但直到1997年,《語用學雜志》才在荷蘭正式出版。這標志著語用學作為一門新興的語言學科,經過漫長的探索,終于獲得了世界的公認。語用學不再孤立地研究詞或句子的意義,而是研究它們在一個特定語境中的意義。因為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講話人要表達的往往不是把這句話中幾個詞的意義機械的加在一起所得到的意思,而是根據語境理解出來的意義。由此可見,語用學所研究的對象涉及到了講話人、聽話人還有語境。
三、語境—語義學與語用學的分界線
語境是把語義學與語用學區別開來的界限。語義學的研究內容從不涉及到語境。而語境的概念對于語用學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我們認為語境是由說話人和聽話人共享的知識構成的,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所使用的語言的相關知識、他們之前已經談論過的話題的相關知識、他們對于世界的認識的相關知識等等。語境決定了說話人的語言使用,也決定了聽話人對于說話人所說話語的理解。
1.從字詞角度看語義學與語用學
語義學關注的是字詞的抽象意思,而語用學研究的則是把字詞放在語境之中的意義。比如這樣一個詞“豬”,從語義學角度,是這樣理解的:“哺乳動物,頭大,鼻子和口都長,眼睛小,耳朵大,腳短,身體肥。肉供食用,皮可制革,鬃可制刷子和做其他工業原料。”這樣,就把豬的字面意義解釋出來。而從語用學角度出發,這個“豬”的意思很可能有貶義在里面。比如,兩個朋友在聊天,一個朋友說:“那天我把我家的門鑰匙給弄丟了”,另一個朋友回應說:“豬”。這里,“豬”的意義就包含了貶義,指笨、不聰明的意思。日常生活中最傷自尊的罵語多與豬相關,諸如“蠢豬”、“豬頭”、“豬玀”、“死豬不怕開水燙”、“豬腦子”等。可見語義學與語用學在字詞方面的研究角度是不同的。
2.從句子和話語角度看語義學與語用學
在語義學中,句子(sentence)是一個語法概念,句子的意義通常被認為是句子本身的、抽象的、內在的性質。但是如果我們把句子看成是人們在實際交流過程中所說的話,句子就轉化成了話語(utterance),也就是語用學中我們所研究的,稱之為話語。我們在研究其意義時,需將它所在的語境考慮在內。句子是一個語法單位,是脫離語境而獨立存在的。但是如果我們把它看成是說話人在某個語境下,帶有一定目的而說出的話,我們就認為它是一個話語。因此,我們可以說句子的意義是抽象的、是脫離語境的,而話語的意義是具體的、是依靠語境的。比如:“這兒可真冷”,從語義學的角度分析出來的結果只是這句話的抽象意義,即這兒的溫度很低,讓人覺得很冷。而從語用學的角度出發,根據語境的不同可以表示說話人想讓聽話人打開暖氣,或者想多穿點衣服,或者想對房間的簡陋條件表示歉意;再比如:“你開心嗎?”放在語義學中這是一個句子,意思是詢問對方是否快樂,是否高興;而在語用學中,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話語,根據語境的不同,它包含的意義很多種,可能是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出去玩之后,問孩子是否開心;也可能是表示諷刺的意思,其實對方并不開心。
四、語義學與語用學的相關性
語義學與語用學除了相異性之外,它們還有許多相關性。首先,語義學與語用學都是處理意義的學科。它們都是用來幫助我們傳達我們想要說的、想要寫的意義的,或幫助我們理解所聽到、所讀到的意義的學科。它們之間的區別并不總是那么明顯;其次,語用學是對傳統語義學的發展和補充。當人們不再滿足于對字面意義的研究時,語用學便出現了,它從語言使用者角度出發,借助語境開展意義研究;最后,語義學是語用學的基礎。沒有語義學,語用學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有在知道一個詞、一個短語、一個句子的基本含義之后,我們才可能理解它的言外之意,才可能理解它在語境之中的含義。
五、結語
綜上所述,語義學和語用學是現代語言學歷史發展的產物。語義學是關于語言的抽象意義的研究,而語用學是對依賴于語境的語言及語言交際的研究。前者將句子看作是固定的產物,后者將話語看作是能動的過程;前者關注的是語言表達在文字上和語境中都不會發生變化的意義,后者處理的是在具體的語境中語言話語的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在有相異性的同時,又有相關性,語用學是對語義學的補充;語義學是語用學的基礎;二者都是研究意義的學科。
參考文獻:
[1]陳靜茹,李全福.語用學與語義學之再觀[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1,10(2).
[2]藍純.語言導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84-85.
[3]李福印.語義學概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5.
[4]束定芳.現代語義學[M] .上海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
[5]嚴世清,陳騰瀾.語義學與語用學的互補性[J].山東外語教學, 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