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商管理專業作為一門應用性管理學科,培養適合社會經濟需要的管理人才是主要目的。但目前,大多數學校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不足,主要體現為學生能力的欠缺和發展的不均衡。學校應在教學資源、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師培養等方面進行改進,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工商管理 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工商管理學專業培養的重點是面向基層、面向管理、面向業務第一線的應用型、實踐性高級專門人才。在業務知識和能力方面,掌握工商管理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各種具體的管理實際工作,具有比較扎實的經濟和管理理論基礎、較高文化素質和較強分析、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以及較高的組織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必須分析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探求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對學生承擔風險的膽識培養不夠。目前的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停留在填鴨式教學,水平略好的,有舉例式和簡單的案例式教學,學生有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提出獨到見解的能力則不夠;學生一般采取常規方法解決問題,沒有膽識敢于承擔風險。這與我國的傳統教育有很大關系,只注重培養聽話的學生,有個性的則認為是不優秀的。
2.學生的創業精神不足。創業精神是指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觀念、個性、意志、作風和品質等。創業需要承擔風險,有激情和韌性,而我們的學生畢業后敢于創業的很少,主要是在學校這方面的培養不足,自己探索風險太大,都傾向于到現有的大公司去任職,以求生活穩定。
3.應變能力培養不足。我們只注重教給學生關于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如何運作、如何管理的知識,而沒有重視培養學生對企業外部環境(如經濟、政治、社會、法律等方面)發展變化的敏感性和應變能力。
4.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不到位。實踐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機會,將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原理應用于工作當中,并對自己的工作實踐活動進行思考。目前,在工商管理教育中,僅僅開設一個模擬實驗,所需知識不可能只通過一個模擬就能掌握,需大力加強這方面的教學。
二、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認識上的誤區。實踐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停留在理念上、宣傳上,缺乏全員性,缺乏落實。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始終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問題。只注重知識的灌輸,沒有從能力上進行培養,都是應試型人才。
2.課程設置大部分以理論課為主干,而把實踐課當成理論課的附屬,實踐的重心不在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只是加深有關理論課的理解和掌握;實踐教材較為滯后,實踐內容與當代科學發展狀況不相適應;在執行實踐教學時,只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且不能貫穿于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中。
3.教師自身缺乏實踐教學的經歷。許多教師自身所受到的教育都是理論教育,也就很難對學生實施實踐性教育了。
4.學生本身對實踐環節不重視,學校對實踐教學的監控流于形式,一些學生會到有關用人單位蓋個實習章應付了事
5.教材不具有啟發性,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教材有什么老師教什么,這種陳舊的教學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三、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措施
1.增加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倡體驗式教學方法。工商管理專業特點,要求教師不僅要對理論有深入的研究,還必須具備一定的管理實踐經驗,教師要從知識傳授者角色調整為學習組織者、合作者、開發者、引導者,成為一個卓越的課堂組織者。教學方式從講授式、灌輸式轉變為啟發式、案例式、探究式,能調動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之上,進行大膽創新,轉變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從而形成了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的綜合創新。
2.深化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在課程體系上,從學生應有的管理知識、能力、素質來總體優化設計,進行工商管理系列課程的改革和建設。在傳授經典內容的同時,必須滲透現代管理的觀點和方法,為現代管理適當地提供展示的窗口和延伸發展的接口。
3.加強實踐教學資源的建設。實踐教學資源不僅包括教師為了完成教學要求所需要的全面豐富而且優質的教學資源,而且包括學生掌握這門課程的全面的優質的學習資源,其內容應當是經過教學檢驗的、科學的。有了這種教學資源包,教師不再因為教學輔助資源的缺乏而頭痛,學生也可以通過這些資源包來解決自己學習遇到的困難并豐富自己的學習內容,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4.加快實踐基地建設。實踐基地的建設需要一個過程,它需要專門的懂技術的人員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考察,需要有超前意識的人員去專門研究,所以高校對這部分實踐教學人員給予一個寬松的環境,讓他們深入社會去調研,只有把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建設成最先進的適應社會發展的實踐教學基地。
(1)在實踐基地建設上,要積極營造真實的實踐環境。最好能夠結合行業或企業的實例,實施案例教學。充分展現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設施良好、環境真實的基地中接受實踐教育,并通過真實情景的摸似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能力。
(2)建設具有較高水平的產學研一體化校內實踐基地和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一方面,依托高校資源,加大專項經費的申報,用于校內實踐基地的新建、擴建和改建;另一方面,積極尋求企業和生產科研單位支持,積極拓展校外實踐基地,力爭將實踐基地建成企業新技術開發和應用的基地,為企業輸送企業所需的技術應用人才。努力實現高校與“企業”的雙贏。
5.改革實踐教學的教育模:(1)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能力的提高主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在實踐中悟出來的。因此,要改革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要大幅度減少教師課堂理論課的教授時數,大幅度增加接近實戰的各種模擬訓練,增加專業實習和課程實習。只有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實練環境中,才能獲得真正的感悟。(2)教學模式的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主要體現在根據行業的需求設定課程的最終教學目標。應當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去,參與社會實踐等;把企業請進來,讓企業具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專家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技術應用能力考核內容的確定、能力考核和堅定方式中。(3)探討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傳統的考試題型更適合學生理論知識的評價,實踐能力是學生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綜合性能力,對其考核一定是注重研究其考試的方式,才能正確發揮考試的多種功能,同時也要注意防止實踐考核走過場的現象。實踐課的要求應與理論課的要求一樣嚴格。
參考文獻:
[1]姚正海.關于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17-18.
[2]劉華,姜為.成人高等教育學分互認:現狀、成因與對策[J].中國遠程教育,2007,(4).
[3]林君芬,余勝泉.關于我國網絡課程現狀與問題的思考.現代教育技術,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