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理論課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對培育高職高專學生職業道德與綜合素質,對其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起明顯促進作用的課程。但高職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目前面臨著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其中,突出表現之一就是大學生的逆反心理。本文將對大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應對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 大學生 政治理論課 逆反心理
一、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探討
所謂“逆反心理”是指人對某類事物產生了厭惡、反感的情緒,做出與該事物發展背道而弛的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學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種消極的抵抗心理,這種心理一旦產生,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對教師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態度,使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思維最活躍時期,由于生理成熟而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識增強而自我教育能力低下、抽象思維能力增強而社會實踐經驗缺乏、感情豐富而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內因限制,在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時所產生的偏執、抵觸的情緒和社會態度,從而表現出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跟當事人的意愿或多數人的反應完全相反。大學生的逆反心理嚴重弱化了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對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對策進行探討。
1.學校、社會乃至教師自身對政治課教學認識上的不足是大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根源
在高職院校的發展中,很多人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工作在高職院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有的人認為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畢業生只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就可以了,偏重專業知識和技能,輕視德育,單純或較多的從專業知識和技能來衡量教育質量。
2.大學生對政治課教學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
(1)對政治課教師的逆反心理。由于高職院校的擴招,師資缺乏,導致政治理論課教師中兼職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沒有太多的精力來“備課”,所以對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熱點、疑點問題缺乏研究,對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解釋不清,甚至采取回避的態度,使得學生對教育者不信任,甚至產生抗拒感。據對某省五所高校1340名大學生的調查,有36.3%大學生對政治理論課教師有反感的心理,對“在學生對自己與專業課老師的尊重程度上”,有65.5%的政治理論課教師覺得被輕視。不少學生對教師的教育表現出冷漠、反感等錯誤的情感和態度,產生不信任、反向的思考。
(2)對教學內容的逆反心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沒已經進入關鍵時期,由于體制轉軌時期出現某些消極現象及各種思想觀念的碰撞給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加之政治理論課教學時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消極落后的現象的存在與教學內容的巨大反差,引起一些學生的困惑和失望,對政治理論課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3)對教學形式的逆反心理。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劇增,導致教學資源嚴重不足,使得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政治理論課教學普遍采用“合班”形式上課,一個教學班少則百把人多則兩三百人。
部分學生認為政治理論課對自己的成長沒有太大的作用,學習政治理論課只是為了拿“學分”,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以各種借口公開逃課,到課的學生也有相當一部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二、面對大學生逆反心理應采取的對策
(一)堅持以人為本,發揮學生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1.高職學生是教育主體
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的是從政治上、思想上促進高職學生健康成長。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既要堅持教育、引導和激勵高職學生,又要尊重、關心和幫助高職學生。要堅持從高職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從為高職學生服務出發,貼進實際、貼進生活、貼進學生,為高職學生釋疑解惑、排憂解難。要尊重高職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發展高職學生的個性優勢。
2.高職學生是自我教育的主體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教師要通過啟發、引導高職學生內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他們的自我教育的觀念,增強其主體意識,引導高職學生將學習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教學中,要讓高職學生有獨立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間,讓高職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與手段,激發高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興趣。
(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無論是設計或實施教學,都應該把握高職學生思想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調動高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賴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和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承擔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教師對待馬克思主義只有做到真學、精通、篤信、踐行,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創造性地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三)注重教育時效,調整教學方法
從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不斷改進與豐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完成項目教學的具體任務,寓學于樂。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本課程學習內容和職業崗位的特點,對基本理論知識采取案例分析訓練、啟發引導、項目訓練等教學方法;對涉及關鍵能力培養方面,設計相關能力訓練項目和工作任務訓練,采取角色扮演、模擬情境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總結
以上是筆者在長期從事政治課教學中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夠為大學生對政治課的逆反心理的應對起一個啟示作用。總之,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一切教育都必須以人為本,以現代人的視野培養現代人,以全面發展的視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教學必須關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心理特點、成長規律及變化趨勢,關注其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從學生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和迫切需要理解和解答的思想政治問題入手,開展理論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必須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偉毅.強化學生意識是提高高職“兩課”教學效果的切入點.新學術論壇,2009,(7).
[2]李曉芳.論高校現代德育教育的內容及重要性[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綜合版),2002,(2).
[3]大學德育:如何走向首要位置[N].中國教育報,200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