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索羅門之歌》是托尼#8226;莫里森的力作。從歌曲和“飛走”為著眼點對小說進行了分析。歌曲本身解讀了作者很多的意圖,包含尋根的主題和“飛走”的傳統(tǒng)。奶人不僅尋找了自己的祖先,在此過程中也實現(xiàn)了精神上真正地“飛走”,奶人成功地實現(xiàn)了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尋根旅程。
關鍵詞:“所羅門之歌” 奶人 尋根 飛走
杰克,所羅門惟一的兒子
來呀布巴呀里,來呀布巴湯比
轉呀轉呀摸太陽
來呀孔卡呀里,來呀孔卡湯比
把那嬰孩留在一個白人家里
來呀布巴呀里,來呀布巴湯比
海迪把他帶到一個紅人家里
來呀孔卡呀里,來呀孔卡湯比
黑婦摔倒在地
來呀布巴呀里,來呀布巴湯比
他朝各地跌去
來呀孔卡呀里,來呀孔卡湯比
所羅門和萊娜貝拉里#8226;沙魯特
還有雅盧巴#8226;麥迪那#8226;默罕默德
納斯特#8226;卡里納#8226;薩拉卡甜餅
二十個孩子,最后是杰克!
啊所羅門別把我留在這里
棉球兒讓我窒息
所羅門別把我留在這里
布克拉的臂膀我我套上軛具
所羅門飛去了,所羅門走掉了
所羅門掠過天空,所羅門回家了
這是“所羅門之歌”,它既是《圣經(jīng)》中歌的名字,又是文學作品中的名字,二者之間不僅有關聯(lián),更有相似之處。這首歌講述所羅門最終離開了他的妻子,兒子和女兒,獨自一人飛走了。歌曲貫穿于整部小說,并一直在強調“飛走”,所以本文也從“所羅門之歌”和“飛走”兩個視角解析《所羅門》之歌。
所羅門是奶人的祖先,但奶人在小說開端并不知道這一事實。相反,他認為父親把家族姓氏取為“Dead”是一個錯誤。在奶人生活的年代中,每個人都非常關注家族姓氏,尤其是黑人。因為只有家族姓氏才能標志他的身份,每個人都想自己的身份在社會中得到認可,奶人也不例外。可“Dead”未能給予奶人一個身份,在奶人的內心深處,他憎恨這個家族姓氏“Dead”,甚至把它看成一種恥辱。奶人迷失了自己,不知自己究竟是誰,他不解為何別人都有祖先,自己卻沒有。奶人一直在找尋自己祖先的路上苦苦地掙扎著,恰好是“所羅門之歌”(歌曲)引導了奶人最終找到了自己的祖先—所羅門。這首歌在小說中出現(xiàn)了三次,第一次是以片段形式出現(xiàn)。當奶人找全這首歌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他找到了自己的身份。這首歌在小說中出現(xiàn)的過程與奶人尋求身份的過程是一致的。
“所羅門之歌”第一次出現(xiàn):
?。√鸫蟾顼w走了
甜大哥走掉了
甜大哥掠過天空
甜大哥回家了……
歌曲的片段出現(xiàn)在小說的第一章。當史密斯想從他自己的屋頂飛下來自殺時,彼拉多恰好在那,并哼著這首歌。壓抑和憂郁的氛圍充斥著周圍的空氣——甜大哥不見了,甜大哥回家了。同時,一名孕婦也走到那里,并被當時的情景所震驚,第二天,那位孕婦產(chǎn)下一名男嬰,那就是奶人。所以,可以說奶人是伴隨著“歌聲”與“飛走”而出生的,這首歌也預示著奶人要用一生的時間來追逐甜大哥(所羅門)。史密斯先生藍色的翅膀對奶人產(chǎn)生了深淵的影響,以至于在奶人四歲時,當他發(fā)現(xiàn)除了鳥和飛機外的任何東西都不能飛行,他感到特別失望,他自己本身也不具備飛行的能力更讓他感到抑郁。奶人生活的基調與史密斯飛走的氛圍是一致的—壓抑、郁悶?!八_門之歌”預示著奶人要進行精神的找尋,而找尋的過程卻又恰恰醫(yī)治了精神上的壓抑。
“所羅門之歌”第二次出現(xiàn):
甜大哥別把我留在這里
棉球兒讓我窒息
啊甜大哥別把我留在這里
白人的臂膀給我套上軛具
甜大哥飛去了
甜大哥走掉了
甜大哥掠過天空
甜大哥回家了
這個片段出現(xiàn)在小說的第二章,也是由彼拉多唱的。當奶人不顧老梅肯的反對去他叔叔家時,彼拉多開始哼著這首曲子。這與彼拉多第一次哼唱的“所羅門之歌”相比,歌詞多了四句,這四句并不是毫無意義,相反代表的是奶人在空間和精神上尋找祖先過程中取得的進展。其一,奶人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位親戚,并與她保持聯(lián)系。彼拉多不僅是整個大家族中的一員,也是奶人踏上尋根之路的一個間接動機。奶人開始尋找自己的祖先,部分上是由于為了得到彼拉多的金子(實際上我們知道彼拉多并沒有金子)。其二,彼拉多是一個有別于老梅肯的特別的空間,給予奶人性格重大改變。彼拉多善良、有責任心,更多地關注人類的美德。當露絲來求助于彼拉多時,彼拉多立刻明白露絲的難處,并給她一些玉米餅讓她咀嚼來消除她壓抑的熱情。在彼拉多知道老梅肯準備流掉露絲肚子里的奶人時,她跑去警告老梅肯,最終確保奶人平安地來到了世上。在老梅肯的教育下,奶人的性格與老梅肯一樣:冷漠和無情。奶人以前從沒有幫助過別人,但彼拉多深深地影響了奶人。彼拉多讓奶人感受到了家庭帶給他的溫暖,給他的健康成長提供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八_門之歌”對奶人雙重尋根之旅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羅門之歌”第三次出現(xiàn):
奶人來到弗吉尼亞尋找彼拉多的金子,但最后卻找到了他的祖先。在偏遠的村子里,奶人從小孩的口中聽到了那首完整的“所羅門之歌”,他明白了那首歌的全部含義,知道了所羅門就是自己的祖先。所羅門被一個白人買作奴隸,據(jù)說他可以在天空上飛行。為了逃避剝削,所羅門飛回了非洲,把他的妻子、女兒和兒子留在身后。奶人終于找到了自己的身份,有了一種歸屬感。他不再被社會隔離,相反,他有了自己的祖先,有了家族,有了根。下面是奶人的家譜圖:
通過“所羅門之歌”,奶人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找到了自己的祖先,并繼承了“飛走”的傳統(tǒng),同時這首歌也幫奶人實現(xiàn)了精神上的升華。以前奶人自私、冷漠、厭倦周圍的事情、缺乏勇氣面對現(xiàn)實,但現(xiàn)在他思想上更為成熟,明白如何面對奴隸史的痛楚,如何擺脫精神上的枷鎖,如何表達對別人的關愛,如何尊重自己的過去,如何了解自己?,F(xiàn)在,奶人已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自由、真誠和清白。
“飛走”是奶人祖先的傳統(tǒng)。所羅門飛回了非洲,獲得了自由。除了所羅門,在小說的開頭,史密斯先生也飛走了。在小說的末尾,當奶人被吉他射中時,“他沒有擦干眼淚、深呼吸一下貨彎一彎膝蓋—就跳下去了”。“飛走”是一種傳統(tǒng),不僅僅是一個動作,有多重的意義。
第一,“所羅門之歌”中傳奇的“飛走”。所羅門不堪忍受白人的剝削,飛回了非洲的故鄉(xiāng)?!帮w走”這里代表著自由和家的快樂。這種自由和幸福只存在于傳奇中、歌曲中、我們的想象中,在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渴望卻得到不到這種自由和幸福。
第二,另一種“飛走”即為死亡。奶人的祖父被白人殺死,他也像所羅門一樣離去了,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飛走”。與傳奇中的“飛走”不同,代表著死亡的“飛走”沒有幸福和自由,只有痛楚。在老梅肯死后,他的兒子和女兒——小梅肯和彼拉多沒有了家,后來被人收養(yǎng),在一片棉花地里辛苦地工作。
第三,男人的“飛走”意味著男性對女性的漠視和拋棄。小說中小梅肯對露絲的態(tài)度逐漸冷淡,甚至毆打她,折磨她。吉他認為女人和男人完全相反,早晚要殺了所有的女人。奶人從不幫助別人甚至是他的媽媽和姐妹,他在夢中即便夢到媽媽處于危險中,也沒有伸手相救。女人的感情被看作是男人的財產(chǎn)。奶人也曾愛過哈加爾,可是后來對她厭倦了,“她(哈加爾成了第三杯啤酒。不是那一喝下去心里舒服得幾乎要流淚的第一杯,也不是擴大了第一杯的美滋滋的感受的第二杯。而是那只因為那里還有一杯因而喝下去的第三杯。你之所以把它喝下去只是因為喝了對你沒有什么害處,喝不喝沒有什么區(qū)別而已?!毙≌f中所有的男性都漠視女性的存在,他們不給予女性任何的愛情,在女人們的眼中,愛情從男人身上“飛走”了。
第四,最為深刻的彼拉多的“飛走”?!艾F(xiàn)在他(奶人)知道為什么他這么愛她(彼拉多)了。不用離開這片土地就能飛起。”彼拉多善良、富有愛心、樂于助人、有責任心。她不曾向困難屈服過,甚至可以忍受“沒有肚臍眼”帶給她的痛苦。她愛自己的父親、女兒、孫女、露絲,還有奶人。彼拉多已經(jīng)達到了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她成功地擺脫了憎恨,白人和奴隸帶給她的陰影。盡管沒有“飛回”非洲,彼拉多依然自由幸福地生活著。在彼拉多身上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了“飛走”真正地含義—控制自己的弱點和自私,關愛他人。奶人在小說最后也以這種方式“飛走”了,“因為他已經(jīng)知道了沙里瑪爾所知道的那道理了:如果你把你自己交付給大氣,你就能駕馭它。”奶人明白了“飛走”的真諦,并做到了。
筆者僅從以上兩個角度對《索羅門之歌》進行了粗淺地分析,對黑人女性文學的研究盡了微薄之力,接下來筆者還會從非洲文化對莫里森作品的影響、女性文學角度繼續(xù)對此作品進行研究,力爭準確、全面地讀懂《索羅門之歌》。
參考文獻:
[1]Blake, Susan L.“Folklore and Community in Song of Solomon.” Melus 7 (1980).
[2]Busia, K. A.“The Ashanti of the Gold Coast.” African Worlds: Studies in the Cosmological Ideas and Social Values of African peoples. Ed. Daryll Forde.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4.
[3]Campbell, Jane. \"Ancestral Quests in Toni Morrison's Song of Solomon and David Bradley's The Chaneysville Incident,\" Mythic Black Fic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y. Knoxvill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Press, 1986.
[4]Carmichael, Stokely. Stokely Speaks: Black Power Back to Pan-Africanis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1.
[5]托尼#8226;莫里森.索羅門之歌.中國文學出版社, 1977.
[6]阿歷克斯#8226;哈利.根:一個美國黑人家族的歷史[M].三聯(lián)書店,1979.
[7]張首映.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8]納德#8226;W#8226;貝爾.非洲裔美國黑人小說及其傳統(tǒng)[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9]托尼#8226;莫里森.索羅門之歌.中國文學出版社, 1977.105.38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