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英語課堂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并且不能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和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本文對高職英語課堂傳統教學的革新論做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高職英語 傳統教學 教學模式 革新
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是大多數教師比較頭疼的問題,由于高職學生大多英語基礎較差,而且紀律渙散,導致了課堂教學出現了很多問題,這很大程度是由于傳統教學造成的,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在一定程度上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革新傳統教學的創新教學模式,希望對于教師能夠有所幫助。
一、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現在和傳統模式
新生入學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高職院校擴招以來,教師們面對的是規模越來越大的班級和學生群體。這個群體的基本素質和文化課水平參差不齊,這一點在英語水平上體現得尤為突出。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差很多,而且很多學生沒有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教師卻要根據統一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大綱,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其結果是教學難度大,教學質量也可想而知。
高職英語的教材也有些顯得過于陳舊,重理論知識,輕實踐運用,教材缺乏趣味性和實用性,都是繁瑣的練習,不利于學生實際聽說讀寫能力培養,這就使很多學生認為英語學習沒有實用性,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對于基礎薄弱的高職學生來說,就更加產生了很大的反感。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仍然是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學生的參與和課堂互動很少,沒有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就更加沒有辦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英語教學目前存在著一個廣泛的誤區,那就是一切為了考試,教師只是單純地講授枯燥的語法,將語法當做兵法,或者是秘籍來用,如同排兵布陣,不能夠活學活用,使學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的魅力,這種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效果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在長期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也喪失了自己的特點,走大學英語教學的老路。通過這些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高職畢業生無法把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與具體的實際應用結合起來,既看不懂專業的英文資料,學的“啞巴英語”也使他們無法與對方交流。
高職英語教師沒有將新理念與教學實踐有機融合,習慣于充當“教書匠”的角色,觀念陳舊、思想保守、方法單一、手段落后、照本宣科,找不出一套靈活的教學方法,造成教與學嚴重脫節,挫傷了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
二、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革新
1.以培養能力為主,教授實用性英語
英語教學要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注重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并且能夠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特點,教授與他們專業相關的英語知識,根據相關的專業增強英語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2.采用分層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模式是英語教學革新的一個重要成果,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的英語基礎,為學生劃分動態的分層層次,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制定不同教學方案和計劃。分層教學模式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是任課教師分層,要根據教師不同的授課經驗和管理能力等,將教師做好分層。要根據層次班級的特點和教師自身的特點來安排教師的分層,比如對于一些知識能力好的教師安排在較高層次,對于那些有親和力的教師安排在低層次,等等。
其次,是教材的選用,要選用具備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教材,不要給學生整體配備統一的教材,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人選擇實用性和針對性強的教材。
再次,是分層教學的實施,對學生實行分層指導和分層教學,對高水平的學生要以自學為主,對于低層次的學生要加強指導。把握好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思維方法,教師要分層測試,分層評價,實行個性化的、動態的分層教學模式。
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分層的權力,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練習項目和難度,而且層次間要有升降。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分層,都要體現在培養學生的個性和能力上,讓全體學生從各自的層面體驗成功的愉悅。
三、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
要結合現代化的電教媒體教學手段,實施現代化教學手段,英語教學改革目前已經進入了現代化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階段,英語教學更多地在多媒體教室進行,將聽說讀寫結合在一起來訓練,并且充分發揮信息的優勢,設置課堂情境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英語運用和交際能力,并且依據他們專業的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手段。
四、結論
“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是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實施教學的主要原則,也是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原則。要改變當前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困境,就必須勇于革新,通過嚴謹、細致的研究與實踐,積極推進教學改革,與時俱進,嘗試教學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張九明.高職高專公共英語分級教學實踐與理論探討[J].開封大學學報,2004,(03).
[2]蘭榮艷.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0).
[3]楊志康.對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探索與創新[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