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關系到民辦高校生存的關鍵。通過分析民辦高校中,輔導員、外聘教師以及班級里的消極型非正式群體等班級管理中的盲區,提出了如何使輔導員、外聘教師以及班級里的消極型非正式群體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建立健全健康的班級集體。
關鍵詞:民辦高校 班級管理 輔導員 外聘教師 非正式群體
江蘇省徐州市A校創建于1993年,是蘇北地區辦學歷史最長、規模最大,以工科為主,文、法、管理結合的省屬民辦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6000多名。2006年,A校在全國“我心目中的十佳民辦高校、獨立院校”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年度十佳民辦高校”。足見A校于天時、地利、人和之下辦學的成功。
然而,一些客觀的因素增大了民辦高校班級的管理難度。比如,其起點較低,招生對象是高考最低分數線的,目前其師資力量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班級管理方面存在著特有的疏漏之處。
一、民辦高校班級管理中的盲區
1.輔導員
輔導員是聯系上下級的一個紐帶,輔導員工作的成敗直接影響學校的管理秩序,關系學校整體工作的成敗。在A校,輔導員主要由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擔任。不否認他們當中有相當優秀又熱愛本職工作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不安心工作,把學校看作是臨時棲息的中轉站,把精力心思花在對自己的改造和提升上,考研或考公務員,或者想方設法調離。這種心思和狀態中的輔導員,根本不可能盡職盡責,荒廢了班級和學生。有位今年已考上公務員的輔導員,06~07學年第一學期任命班級入學最低分的同學為副班長,該同學各科成績一塌糊涂,遲到早退缺課是家常便飯,各方面表現的惡劣程度在班里數一數二。她以為當班長可以約束他,不然他帶頭會攪亂整個班。可是,班長的頭銜并不是緊箍咒,他始終是自由散漫。這位輔導員對此視而不見,既不批評糾正,也不加以引導轉化,任由整個班級風氣每況愈下。不知道目前做公務員的她是否稱職?是否盡職呢?
A校的輔導員中,還有一些退休的高校或大中專院校的老師擔任,他們在認識上、體能上或者對于學生狀態的把握上是否準確充分不得而知。此外,一般而言,A校的每位輔導員至少要管理四個班級,繁重的工作也使得輔導員老師難免顧此失彼。
2.外聘教師
民辦教育蓬勃發展,但其教育教學質量及社會認可度遠未達到理想狀態,走專職教師和外聘教師相結合的道路是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一個長期戰略選擇。學校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和專業建設的要求,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向社會聘請兼職教師,來緩解某些專業尤其是新專業教師和雙師型教師缺乏的狀況,但A校外聘教師的管理是項空白,在某種程度上處于無序狀態。
在A校,有半數以上的代課教師是外聘教師。以06電氣班的任課教師數量為例,本校教師為4人,外聘教師為為5人。外聘教師中,有部分確實是部、省屬大學的名、特、優教師,眾所周知“能者多勞”,那些優秀的教師在原單位應該也是骨干和頂梁柱,可是分身術只是魔法師的本事。那么,在那些優秀教師的心目中,本職和兼職的工作究竟孰輕孰重?他們對哪一個工作更盡責了呢?
外聘教師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大中專院校的教師,包括成教院的、礦建學院的和醫藥中專的。其中,有些教師在原單位還不是代課教師,沒有課代的教師或沒有足夠的代課工作量的教師,至少在原單位算不上優秀分子。身為研究生的外聘代課教師問題更嚴重了。首先,他們沒有教學經驗,對課堂不能自如把握。其次,他們還有學業上的任務,同樣難以分身或把握分身的分寸。再次,他們如果沒有工作過,就很有可能意識不到,他們應當擔負的責任。有一位外聘的在讀博士生教師曾說:我是來干什么的?我是來賺代課費的,你們怎樣,與我無干。這樣的言辭或者是說出于個別個性鮮明的口無遮攔者,但是,許多時候,這樣的意識存在于許多外聘教師的腦袋里。
此外,外聘教師和A校的同行之間,A校的外聘教師之間,即使是擔任相同學科或相同班級的,也幾乎沒有任何關于教學方面的交流。
3.消極型非正式群體
社會心理學家梅奧提出,非正式群體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自發形成的群體,沒有定員編制,成員一般不會很多,以感情或利益來維系。非正式群體可分為積極型、中間型和消極型。消極型非正式群體與組織有一定的摩擦,其目標與組織目標往往不一致,其活動對組織往往產生消極影響。消極型非正式群體其群體與班集體往往存在對抗,成員大多心理上有失衡感,具有“抗官方心理”。在一定的條件下,極容易形成“幫派”。當他們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不一致時,輕則不配合組織,重則敵視組織、對抗組織,既影響了組織的工作,也影響了班級的凝聚力、號召力。他們非正式群體成員之間“情投意合”,合力形成氣候會傳播謠言。非正式群體的訛傳,會使許多人信以為真,從而影響組織的士氣與和諧,甚至使組織遭到破壞。高校班級中的的非正式群體是一種客觀存在。
A校的許多班級往往存在著消極型非正式群體,作者曾任教的兩個班級同學,入學最高成績是447分,最低成績是280分,生源層次不一。基礎差的學生聽不懂、厭學,再加上意志力薄弱,沒有正確的目標,精力不花在正事上。在推選班干和評優甚至是班級日常事務管理等各個方面,他們常愛唱反調,結群謀私,對班級建設不利,影響班級的風氣和穩定。一些非正式群體,沉湎于小圈子交往,限制了個人的發展空間,容易形成狹隘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利于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身心健康,不利于班集體的成長。
以上A校班級管理出現的問題在民辦高校是普遍現象,如何改進其班級管理值得我們思考。
二、如何掃“盲”
1.加強輔導員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切實抓好輔導員教師崗前培訓工作,無論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教師,在他從事輔導員工作之前,必須參加崗前培訓。通過培訓讓輔導員清楚地認識到他的工作性質、職責范圍、常規事務等。同時還應該邀請有經驗的優秀輔導員傳授他們的經驗和方法,讓新輔導員多走捷徑,盡快成長起來。
輔導員是和學生朝夕相處的老師,教師從第一天開始就會有意無意地引導和指導班級群體的發展過程。因此,輔導員對學生工作要有熱心、耐心、責任心,要對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負責,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同學之間團結友愛如手足般的親情關。鼓勵學生共同制定班規,讓學生明白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指導學生正確管理自己,在為班級服務和管理中逐步增強班級主人翁意識。
班級管理復雜而艱巨,輔導員要與同行間互相交流共同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方法,充分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一個美好和諧的環境,讓他們從大學生活中終生受益。
2.嚴格選拔人才,規范用人規則
在選聘教師時,要認識到外聘教師流動性大,成分復雜,積極深入擬聘教師工作單位第一線,多途徑多側面地了解擬聘教師的思想狀況、業務水平和工作成績,選擇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才能真正地提高辦學效益、促進學校規模發展。
外聘教師是師資隊伍的外延群體,為了增強外聘教師的積極性、使命感,校方要增加感情投入,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在思想上給予引導,協調關系。多傾聽外聘教師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加以改進,使學校和外聘教師互相把對方當做自己事業的一部分。在學期中間,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將外聘教師與同行之間組織在一起,交流教學和課堂管理方面的心得。經常性地組織集體備課、聽課和評課活動,讓每位教師認識到他們肩負的責任,認識到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是他們的職責。外聘教師還應該靈活地安排一定“坐班”時間,以便保證師生互通、互動,教學相長。教學過程中學校應經常征求其他教師和廣大學生的意見,將不稱職不盡職的外聘教師及時辭退。
3.促成消極型非正式群體的轉化
民辦高校學生的自卑感較強,他們經歷了高考的失敗和父母的失望,前途渺茫,自卑的心理導致對自己的放棄;他們自律性差,盲目從眾,缺乏對事物的甄別力;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他們也有夢想也想做些什么,又什么也沒做好,太多的挫折體驗使他們或多或少地自暴自棄。
著名教育家亞瑟#8226;柯柏斯曾說,影響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莫過于教師他自己相信的是什么。持續不斷地用一種特定的方式對待學生,就會影響這些學生按照我們所期望的那樣表現自己。那么,作為民辦高校的教師,無論我們的職務或身份,我們相信的是什么呢?我們又應該相信什么呢?
我們面對的是有著如花如夢般美好的青春的生命,他們正處在人生的關鍵的轉軌期,我們和他們的一切努力都是在為他們的明天做準備。有些同學思想活躍個性鮮明,有些同學多才多藝,社會活動能力和參與意識比較強,迫切希望展示才華。學校和教師應該積極為他們創設相對獨立和自由的鍛煉環境,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學會領導、服從與合作,學會管理自己和他人,提高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個人都有一顆成為好人的心。對消極型非正式群體應盡力教育改造使其轉化,轉化點選擇準確時,效果會更加明顯。對轉化有困難的,可采用解體等辦法處理。對于非正式群體中的“領袖人物”,不能嫌棄疏遠,要重點攻破促其轉變。同時,建立學校—家庭聯合管理的模式,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此外,抓好大學生課外活動內容的管理和引導,因勢利導,促使其融入新的健康的群體。
班級是學校的重要的組織細胞,只有每個班級生機勃勃,學校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競爭力。班級管理工作復雜而艱巨,它不僅需要學校立足宏觀確立嚴密的規則和目標并提供良好的氛圍,而且更需要每位教師從細微之處著眼著力,齊心協力為班級建設盡應盡之責。
參考文獻:
[1]牟德剛,潘從義.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1):46-48.
[2] Richard A.Schmuck,Patricia A.Schmuck.班級中的群體化過程[M].廖珊,郎建蓬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3]黃文千.論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管理與教育[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社科版),2001,(4):196-198.
基金項目:黃石理工學院科研項目(09yjr7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