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角色互換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師范技能訓練雙贏,是國家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積極作為。實驗證明,此模式對師范院校學生在合作能力、教師職業技能、思想品行等方面有正性影響。在模式運行中,發現了模式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習評價和合作學習小組構建等方面作了思考。
關鍵詞:角色互換 合作學習 師范技能 思政課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面對《綱要》要求,作為為地方基礎教育培養師資的高等師范院校,有何舉措?師范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做到既完成教學目標,又為地方基礎教育培養師范技能高超的準教師,把思政課的教學目標與師范院校的培養目標融合起來,是本課題研究的任務。經探索,在思政課中采用“角色互換 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融師范技能訓練于思政課堂教學之中,是解決此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角色互換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含義
“角色互換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在國家基礎教育新課標背景下,圍繞高師院校和思政課的培養目標,以角色互換學說和合作學習理論為指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采取師生、生生角色互換的異質小組學習方式,以小組總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本模式融師范技能訓練于思政課堂教學中,培養思想政治過硬、知識寬深牢固、師范技能高超的新時期優秀師范生,為地方基礎教育服務。此教學模式具有重視師范技能訓練、知識自我生成和思想同化內化的特點。
二、“角色互換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操作
“角色互換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學習能力、性別、師范技能、思想品德等因素,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優勢互補”為原則,系統利用師生、生生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小組團體成績為學業主要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實驗前,將學生分為4人異質小組,組員輪流擔當教師角色一起學習教材。在教材處理上采用合作學習之切塊拼接法Ⅱ的做法,小組成員按教材進度輪流上課,上課的學生稱為“導生”,其他3位同學充當學生角色。學完單元內容后,教師組織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單獨完成單元測驗。教師要傳授給學生有關技能,使其具備一定的擔當教師角色的能力。其流程圖如下:
實驗操作:
第一階段:集思廣益。導生課前備教材、備學情,然后由授課內容相同的導生組成的“專家小組”進行“頭腦風暴”集體備課,教師是聆聽者和解惑者。本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導生了解學生,掌握教材。
第二階段:組織上課。導生備好課后,按課程表安排,利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和現代多媒體環境教學方式,兩種方式時間各半,或自帶小黑板在校園找地點分小組上課,或利用其本人的計算機組織上課。一學期,老師隨機抽查3位學生在不同環境下的上課情況。此時,教師是巡查者、指導者。本環節的任務是導生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導生圍繞教師職業技能和教育技術能力進行訓練,力求勝任教師角色。
第三階段:教師點評。學校課程表可以兩節課連堂,教師在學生活動了一節多的時間后,利用半節課集中學生點評巡查中發現的優缺點,并為學生精講所授內容。本環節的任務是教師梳理重點知識,強調教材的教育價值。
第四階段:教學反思。小組完成單元學習內容和全學期任務后,要圍繞思想品行、理論知識和師范技能,及時總結反思,查漏補缺,促使學生達到思想品行優良、知識寬深牢固和師范技能高超的目標。
三、“角色互換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結果分析
本模式進行了一學年的實驗,問卷在實驗前后進行。實驗前,對實驗組與對照組作相關測試。首先,是問卷調查,分析結果是兩組問卷沒有顯著差異;其次,是對兩組近期的理論知識測驗隨機抽樣。SPSS分析結果是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學業成績沒有顯著差異。篇幅所限,對問卷內容只抽取相關的主要問題和項目作分析。實驗班與對照班人數各約100人。
1.實驗對學生思想品行的影響
以學生入黨、加入志愿者協會和義務獻血為本項主要內容進行實驗。結果是實驗班學生入黨前后比提高55.2個百分點,對照班提高21.3個百分點;實驗班學生加入志愿者協會前后比提高43.3個百分點,對照班提高12.4個百分點;實驗班學生義務獻血前后比提高39.3個百分點,對照班提高5.5個百分點。可見,實驗對學生思想品行良性影響大。
2.實驗對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影響
實驗班學生普通話前后比提高62.1個百分點,對照班提高30.4個百分點;實驗班學生書寫規范漢字前后比提高57.2個百分點,對照班提高27.3個百分點;實驗班學生教學技能前后比提高25.1個百分點,對照班提高5.2個百分點。可見,實驗促使學生對教師職業技能掌握得好。
3.實驗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影響
本實驗開始后按教學進度進行三次單元測驗,第一次測驗實驗班平均分高出對照班2.2分,合格率高出10.3個百分點;第二次測驗實驗班平均分高出對照班2.7分,合格率高出12.1個百分點,第三次測驗實驗班平均分高出對照班7.5分,合格率高出22個百分點。可見,實驗與學生理論知識呈顯著正相關。
4.實驗對學習評價的影響
實驗班的學生學習評價前后比贊成小組評分法的只提升2.1個百分點;對照班學生贊成小組評分法的前后測提升1.3個百分點;可見,實驗與改變傳統學習評價相關不顯著。
實驗結論:本實驗對學生思想品行、教師職業技能和理論知識的影響大,效果顯著,但實驗對促使學生接受小組評分法的影響小,效果不明顯。
四、“角色互換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意義
1.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踐行新時期教育思想
合作學習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倡的學習方式之一。《綱要》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要構建創造性課堂教學模式。學會合作是今天的流行語,有社會學家認為,“合作的交往較之競爭的交往在當今及未來世界里更為重要”。本模式是學生在小組合作前提下進行學習,為學生創造合作交流的條件,促使學生學會合作。正如學生總結的:合作學習讓我們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討論,學會了評價。這樣的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使教學服務于學生的發展,是對新時期教育思想的踐行,是與基礎教育銜接的。
2.訓練教師職業技能,為上崗就業鋪路
在今天,大學生就業是國家關注的大問題,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本模式訓練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為學生上崗就業鋪路。根據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試行)》的要求,師范院校要將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納入教學計劃,貫穿教學全過程,分年級、分階段落實技能訓練,使學科教學與職業技能訓練融為一體。本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對專業基礎知識、教材研究、教學方法、備課、教態、板書、普通話、組織教學與管理等方面進行訓練,為競爭上崗和以后的教學作準備。如學生要勝任教師角色,其口頭表達能力必須訓練,做到普通話準確、表達清晰、語速恰當、抑揚頓挫、情感貼切。一學年的實驗,學生們的普通話由原來的錯誤百出到流利準確,效果顯著。在我校組織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實驗班308地理班通過率達100%,對照班中的308數學班通過率為76.35%,從對比數據可窺見一斑。
3.提高學業成績,夯實基礎知識
陶行之先生提倡“在做中教,在教中學”,認為這才是真正意義的教學。本模式利用學生的知識差異、思維差異作為其學習資源。通過合作學習,學生間產生認知互動,彼此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碰撞,使原有的知識觀念更加完善和科學,實現其知識結構的優化。學生還主動鉆研教材,解決重點難點,解答習題。一學年的“角色互換 合作學習”,使他們的成績明顯提高,實驗班3次單元測驗的平均分和合格率都比對照班高。
4.陶冶思想情操,養成良好行為
A#8226;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不僅通過直接經驗進行學習,還通過觀察或聽取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學習,強調他人和榜樣對青少年的影響(Albert Bendura,1995)。本模式由學生輪流擔當教師角色,是基于大學生的年齡層次、觀念特征、心理需求、知識結構以及生活志趣和利益等方面的相似性,這些相似性有利于他們形成價值觀念上的認同。“角色互換 合作學習”模式的創建,使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平等對話,學生真實地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示自己對社會問題的獨特看法和理解……對話的結果是給學生帶來價值觀識別、價值觀認同和價值觀揚棄。實驗班308地理班學生自發捐款為高州敬老院的老人送去急需物品,義務為高州特殊學校學生服務4次,義務獻血人數占班總人數的58.2%。這是學生正性價值觀同化內化的體現。
五、“角色互換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實行的條件及存在問題
1.模式實行的條件
教師素質:(1)較強的組織、管理與協調能力;(2)知識架構的立體性、新穎性、豐富性;(3)具備現代教育教學理念。
學生素質:(1)具備抽象思維能力;(2)知識貯備豐富;(3)較強的學習與合作能力;(4)責任心強。
2.對模式運行中存在問題的思考
(1)對過程性評價未受應有重視的思考。從前面分析知道,多數學生贊成傳統的個人考分法,不贊成合作學習小組評分法,他們重視結果性評價而輕視過程性評價。由此須思考:如何實現從重結果的評價轉向重過程的評價?怎樣的評價標準才能發揮過程性評價的作用?為此,筆者提出思政課學習評價要把知識考查與平時行為考察相結合,考察主體、考核標準由單一到多元,聯動社區、家庭、學校,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給他們個性化發展空間,即評價標準多元化、對象多元化、主體多元化和形式多元化。
(2)對小組構建與管理的思考。本模式在合作學習小組構建方面采用流行的以學能為中心的異質小組經典分組法。但此分組法極少考慮課程教學的德育目標。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如何實現德育目標?為此,本人提出以德育目標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實行組長德育負責制,構建具有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色的合作學習小組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B].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2]AlbertBendura著.周曉虹譯社會學習理論[M].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
[3]李坤鳳.高職高專學生活動體驗價值觀教學模式的構建[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
本文系2009年度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名稱:當代大學生合作學習研究;課題批準號:2009CY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