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句子中除顯性成分外,還存在著隱性成分,這種隱性成分也可稱為空語類。空語類是在句中沒有語音表達形式,但仍有語法作用和語意內容。本文試從空語類視角對英漢作對比分析,以此揭示英漢在句法結構上的差異,使英語學習者更好地了解英漢的一些不同的語法現象,幫助其擺脫英語學習過程中母語的干擾。
關鍵詞:空語類 NP語跡 非主語脫落 主語脫落 空曲折成分 指稱提取域 語言空位現象
一、引言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少學生發現英語學到一定程度就無法再進步,呈現出一種語言僵化的狀態。這一現象在英語寫作和翻譯中表現尤為突出。這一狀態若持續無法得到改變,則會給學習者帶來很大的困擾,甚至使其喪失學習英語的信心。究其原因,除了語言本身趨于復雜的因素外,母語的干擾作用是不容小覷的。因為漢語與英語無論在音、形、義、語法范疇和句子結構方面,都存在著很多的差異。因而對于中國外語學習者來說,其母語及所處的社會文化已在大腦中形成系統,再要學習并掌握英語相對而言就非常困難了。因此,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母語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干擾作用,而通過對英語和漢語的比較分析可以使學生了解到英漢的不同之處,則能助其在更好地掌握母語的語言文化及句子結構的同時,擺脫母語對外語學習的干擾。
本文旨在從空語類視角,通過對英漢的空語類現象進行對比分析淺析他們存在的差異,希望能有助于外語教師的英語教學。
二、空語類
空語類(empty category)最初是在對少數印歐語言如英語、西班牙語等的研究基礎上進行探討的,最早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喬姆斯基提出的一個概念,在他的管轄與約束理論中空語類的經典理論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喬姆斯基(Chomsky,1981)認為人類與生俱來的語言機制(Language faculty),即由原則和參數(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構成的普通語法原則,而空語類的存在則有效地檢驗了他的語言天賦論。自空語類概念提出以來,引發了語言學界極大的關注。空語類的研究加深了我們對句法和語義表達式及其形成規則的理解,通過對英漢空語類現象的對比分析研究我們對于語言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更有助于英語的教和學。
空語類又可理解為句子結構中的隱性成分,在句中有句法和語義作用,但沒有顯性的語音形式,屬于不發音的成分。(Radford,1997)喬姆斯基(Chomsky,1981)把自然語言中的空語類分為四類:NP語跡、變項、PRO和pro。
(一)NP語跡(NP-trace)
NP語跡由移位產生,英語中,主語提升、主動變被動留下的語跡屬于NP語跡。(韓景泉,1995)
(1)a.Susan was frustrated t1. (t1 表trace)
b.他被領導選中t1了。
漢語和英語一樣,也存在著空語類,存在著NP語跡,在被動句中英漢的NP語跡是基本對應的。
(二)變項(variable)
變項也是由移位產生的,英語的關系分句里的被關系詞所替代的詞語、wh-疑問句中的wh-疑問詞以及主題名中被主題化的詞語所留下的語跡都是變項。漢語中不存在wh-語跡,但有話題化移動遺留下來的語跡,漢語的話題主題化現象(topic-prominent language)相對英語而言比較普遍。(王脈,2007)
(2)a.The person whom she loves e is a movie star. (e表空語類)
b.Where do you live e?
c.That topic, I don’t like e.
d.那部電影,我不欣賞e。
(三)PRO
PRO不是由移位產生的,而由基礎部分生成(base-generated), PRO又可譯成非主語脫落(non-pro-dropping),與pro (pro-dropping)相對應。PRO雖一般來說處在不受管轄的位置,不受約束原則(control theory)制約,但仍是受控制的。句子中占主目、題元位置的名詞性成分稱為控制語,或先行詞。“PRO有時也可能沒有控制語,它們之間的關系不需要滿足領屬條件。”(韓景泉,1995)英語中不定式分句是最為典型的PRO。
(3)a.My mother dreams e to have a dish washer.
b.He promised e to come back soon.
c.e To learn English well is difficult.
(四)Pro
pro是一種主語省略現象。“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其他一些印歐語可以省略主語,這種空語類相當于一個無形的代名詞,且只能出現在主語位置,不能出現在賓語位置,稱為pro,這種空語類在英語中沒有。”(徐烈炯,1994)古英語中這種語言現象還可以找到,但隨著語言的發展,這一特征也逐漸消逝,現代英語中就再也找不到pro這一語言現象了。pro又可譯為主語脫落(pro-dropping),是指句子中的潛在主語,在句中無顯性的語音形式,但仍可跟根據句中的其他成分推斷出句子的主語。正如徐烈炯據說,Pro語言現象是基于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葡萄牙語等印歐語進行闡述的,因為這幾種歐洲語言的動詞變位形式比較復雜豐富。其句子中代詞主語是隱性的,但可通過句中的動詞來揭示其人稱、性、數、格等語法特征。
例如:(4)a.My mother is scolding her.
b.﹡e is scolding her.
例句(4)b是不合乎英語語法的,在英語中不存在這種主語省略形式,因而是不正確的。但這一現象在意大利語中比較普遍,如:
(5)a.e Ha criticato i suoi figli. (她批評了她的孩子)
b.e Ha scritto una lettera a sua madre. (他寫了一封信給媽媽)
例(5)中a、b兩個例句中可以看出句子的主語都是沒有語音形式的,但懂意大利語的人則不難推斷出其隱性的代詞主語:根據動詞形式criticato,scritto和主有形容詞suoi,sua可推斷出a句主語為陰性第三人稱單數“她”,b句主語為陽性第三人稱單數“他”。
以上均為喬姆斯基在其管轄與約束理論中提出來的四種空語類現象,同樣,漢語中也存在著空語類現象,例如:
(6)a.他說了e要來嗎?
b.你說他啊,我不熟悉e.
從例(6)來看,漢語中也存在著PRO和話題化移位留下語跡現象。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英漢空語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下面將從空曲折成分、pro及空語類的指稱提取域、話語省略造成的語言空位現象等幾個方面淺析英漢空語類的差異,希望能有助于處理英語教和學的過程中碰到的一些難題。在英語教學中,向學生指明英漢存在的差異是有益于改變語言學習僵化現象。相比之下,漢語則在語法化方面較弱,一般靠語用語境來表達豐富的含義和避免歧義。
三、英漢空語類的差異分析
(一)空曲折成分(1 INFL)
英語是一門語法化特征較多的語言,其豐富而又略顯復雜的時態變化形式令許多英語初學者感覺到了學習語言的困難。一般來說,英語中的時態特征主要是靠句子中的曲折成分(INFL)來體現。曲折成分INFL又可分主兩類,一類是非定式曲折成分(infinite INFL)即引導不定式句的小品詞to,另一類是定式曲折成分,主要是指助動詞和情態動詞如do,have,be,can等。(徐烈炯,1994,詹宏偉,2003)本文主要說說定式曲折成分。有時出于語法或句式的需要,句子會省略助動詞或情態動詞,造成空曲折成分,然而句中的其他成分仍保留原有的語法特征。如:
(7)a.He didn’t like English.
b.Lily wa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and Lucy e watching television.
上述例句a中用了did來表達句子的過去時態以及與not一起表達句子否定的含義,屬于具有顯性曲折成分的句子。而b句中的后半句則出現了一個省略性的空語類(gapping),句中省掉了一個進行體的助動詞Be,而動詞watch仍用了進行時態,這屬于INFL的隱性現象,是符合英語的語法特征需要的。漢語中類似的曲折成分不存在,因而英語中的曲折成分的存在已是給英語初學者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而上述曲折成分空語類現象則更增添了英語學習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提醒學生注意這一差別是非常有益的。
(二)pro語言現象及空語類的指稱提取域
從句子表層來看,漢語中是有主語省略現象的,但同喬姆斯基所提出的歐洲語言中的pro語言現象在本質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等是因其動詞變位形式豐富,可通過動詞的形態特征來推斷出代詞主語的人稱、性、數、格等語法特征,所以主語可以省略,造成空語類pro。漢語則不具備這一語法特征,其句中省略的主語主要通過句子出現的上下文及的語境來推測出來,因而漢語的指稱提取域相對寬廣,一般很少能從句中找到空語類的指稱,或先行詞,它對語用語境的依賴性比較大。因為漢語是一門重意合的語言,即漢語的句子語法性較弱,在構成段落篇章時以意念為中心,不大注重具體語言形式上的規范與完整,而講求全局性的語意連貫。(劉紅霞,1999)如:
(8)我看不見那個小孩的臉,(我)不知道他臉上的表情,但是(我)從他剛才的話里,我知道對于他另外有一個世界存在。(他)沒有家,(他)沒有愛,(他)只有一根生活的鞭子在趕他。
——巴金#8226;《一個車夫》(張培基,2003)
英語中也沒有pro現象,但同樣也存在著主語脫落現象,只是和漢語的主語脫落現象還存在很大差別。英語中指稱提取域相對較窄,是受語法的控制和約束的。脫落的主語上下文的關系需求不如漢語強烈,一般可在本句中找到,這一特點也被稱為指稱的句內可識別性。如:
(9)a.John is fond of sports. He often runs on the playground and e swims in the school swimming pool.
b.﹡John is fond of sports. e often runs on the playground and swims in the school swimming pool.
c.劉姥姥便伸筷子要夾(鴿子蛋),哪里夾得起來?(筷子和蛋)滿碗里鬧了一陣,(她)好不容易撮起來一個,才伸著脖子要吃,(蛋)偏又滑下來,滾在地下。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劉紅霞,1999)
例(9)中,a句中swims前面雖有一個隱性主語,但仍可從本句中找到其主語先行詞he。而如例句b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主語在本句中無法檢索,即主語缺失時,則該句就不符合英語的語法規則,是不正確的。而從例c中我們可以看出漢語的指稱提取域的寬廣性,不像英語的語法程度高,隱性主語在其本句中有時是完全不可能找到的,甚至光依靠其出現的上下文也不足以能找到,而必須了解作者所處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來檢索。
(三)話語省略造成的語言空位現象
在漢語中,由于話語省略而造成一些語言空位現象,如上述的主語省略現象也可說是一種語言空位現象。空位結構的產生也可說是一種語言表達的需要。以下將從漢語賓語空位的角度比較英漢空語類的差異。由于漢語的語意理解更多地依賴于語境,只要在所處的語境情況下理解不產生歧義或偏差,空位都是允許的,因而漢語空位現象比較普遍,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開放性,即對空位的限制也比較寬松。如:
(10)A:你喜歡嗎?
B:喜歡。
(11)A:你媽媽昨天給你做了好吃的嗎?
B:是的,她做了。
在漢語中這類的省略句式還可表現在單句中,如:他認識李先生,我也認識。從這些例句中可以看出漢語賓語在句式上表達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控制性較弱,只要在一定的語境幫助下,聽者或讀者語言能夠意會,盡可使用空位的表達手法,充分體現了語言的“省力原則”。而英語的賓語空位控制是比較嚴格的,這種控制與漢語不同,它與語義或語用語境沒有關聯,是一種按句法要求而實施的控制。如:
(12)A: Did John see bill yesterday?
B: yes, he saw him /﹡he saw.
(13)He knows Mr. Li, I also know him/﹡I also know.
從這一英漢比較來看,漢語母語與英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而極易形成英語學習過程中母語干擾現象。學習英語過程中注意到這一差異也有益于擺脫母語的干擾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英漢語中都存在有空語類,它在句中屬于隱性成分,無顯性語音形式,但仍起著語義和句法上的作用。相比之下,英漢語中的空語類是有很大差異的。英語中的空語類語法特征較強,而漢語中的空語類則更多地依賴于其所處的語用語境。本文著重從空曲折成分、pro及空語類的指稱提取域、話語省略造成的語言空位現象及等幾個方面淺析了英漢空語類的差異,不僅為了更好地解釋英漢語中的不同空語類現象,更希望能在英語的教學中有所幫助。因為認識到英語和漢語在各個層面上的差異,是有益于我們改變語言僵化的學習狀態和擺脫母語的干擾的。
參考文獻:
[1]Radford,A.Syntax: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Chomsky, N.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M].Dordrecht:Foris,1981.
[3]徐烈炯.與空語類有關的一些漢語語法現象[J].中國語文,1994.
[4]韓景泉.空語類與漢語空位賓語[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5.
[5]劉紅霞.英漢對比有益于英語教學[J].福州師專學報,1999.
[6]詹宏偉.生成語法中的空語類分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
[7]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8]王脈.英漢空語類的句法分布探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7.
課題來源:本論文得到2009-2011年度上海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項目編號:A.16-0103-10-003,課題編號:SHUCX10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