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司芬克斯與俄狄浦斯王》,面對歷史、現實,進行深沉的探索、尋求,有感而發,發有所指,將我們再度帶入歷史的長河,宇宙的空間,重閱人類用血與火繪就的畫卷,進行自我反思。
關鍵詞:北京古觀象臺 抒懷 啟發 探索
俄狄浦斯王,這個命運悲劇的英雄,在司芬克斯面前,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因為他發現了自己——人。
今天,當我們以現代人的意識去回顧歷史,去審視俄狄浦斯王的命運和司芬克斯的謎底時,會得到怎樣的啟示和教益呢?發表在1986年《散文世界》第一期上的李潔非、張陵所寫的《司芬克斯和俄狄浦斯王——古觀象臺抒懷》,對此作出了富有啟發性的探索。
《司芬克斯與俄狄浦斯王》的作者,置身于北京古觀象臺上,凝視著反射出淡淡光澤的古儀器,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但,遠不止于此。宇宙、自然與人,人與社會、歷史,俄狄浦斯王和司芬克斯,東方和西方……接連不斷地涌現于作者的腦海中,再經過思想的提煉和藝術的表現,便形成了色彩繽紛、氣勢磅礴、動人心弦的散文佳品——耐人咀嚼,回味深長。
在《司芬克斯與俄狄浦斯王》中,作者在古老的題材中探索、尋求,發掘出了新意:俄狄浦斯王已不再是神話里命運悲劇的英雄,而是偉大、崇高的人的象征;司芬克斯已超越了傳說中怪物的局限,成了人的對立物——宇宙、自然之謎和人生之謎的總體形象,這寓意的發掘,將讀者引向了哲學的高地,使之在觀照宇宙、自然、人、歷史中,自然而然地展開對自我的思索。也正是在這觀照、思索中,我們的思路開始聚合、濃縮,濃縮、聚合成這樣的思想:廣漠宇宙,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最可寶貴的是人,而最最可寶貴的是富有探索、尋求的熱情、自信、膽略,并以此進行不懈的探索、尋求的人。因為這是人所以成為人的根本,也是人得以生存的唯一法寶。人啊,發現、意識、尊重、實現自己吧!面對驕傲的司芬克斯,我們要莊嚴地宣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俄狄浦斯王!這是宇宙、自然、歷史給予我們——人的啟示,這更是當代中國人自我意識萌發的吶喊。
然而,對于人類來說,任何啟示的出現和獲得,無不是巨大犧牲的微薄補償。當年俄狄浦斯王驕傲地發現了自我——人,眼見司芬克斯跳崖滅亡時,無數人的白骨已堆在了俄狄浦斯王的面前。同樣,今天我們的作者所以能發出那樣的莊嚴宣告,是因為“十年動亂”,千萬人的身家性命早已支付作了它的昂貴的代價。可悲的歷史啊!還有更可悲的現實:仍有許許多多的“人”對之漠然,還有一些“人”似有所感,也不過是在高喊了一兩聲“個性解放“”自我意識”以趕趕時髦之后,行動起來依然故我。
《司芬克斯與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正是面對上述的歷史、現實,進行了深沉的探索、尋求,有感而發,發有所指,將我們再度帶入歷史的長河,宇宙的空間,重閱人類用血與火繪就的畫卷,進行自我的反思。
當那神話中的俄狄浦斯王發現了人的時候,人類還處于天真的童年時代。他們面對著宇宙、自然的司芬克斯之謎,惶惑、迷惘,也正是在這惶惑、迷惘中意識到了自己和自我的使命,于是開始了對“宇宙之謎的第一次求解。于是產生了:巴比倫斜塔上法老的咒語,巴林谷神廟中摩西的預言,銘刻在龜獸骨上的頌詞……”對此,宇宙、自然的司芬克斯驕橫依舊,歷史的啟示便也由此誕生,人類真正的自我意識隨之也誕生了,“于是,人類毅然作出了第一次自我否定,告別了浪漫與幻想,開始邁向科學”。
大多數人,包括筆者本人,早已滿足于對歷史的否定結論,《司芬克斯與俄狄浦斯王》的作者的深刻、獨到之處,正在于對歷史所作出的辯證的分析和積極意義的發掘、肯定:“這些荒誕不經的神話,并不比我們今天制造宇宙飛船、航天飛機少一分真誠,也不比我們用射電望遠鏡探索銀河外星系少半點熱情;我們還應該懂得,那就是文明的起源,科學的濫觴!”多么精警的見地和論述啊!從中我們認識到:我們的祖先所創造的神話、宗教,所進行的自我否定,正是他們的自我實現、自我意識的體現,相比之下,我們才越加感到后來的一些人、事的可悲、可怕。
當人類以成熟的理性進入科學的時代,竟造出了新的神話、宗教,并添造了種種的偶像、權威,對“自我”進行了真正的否定,如果俄狄浦斯再度入世,目睹下例慘事,他該怎樣的驚詫和悲哀呢?羅馬士兵的利劍插入了阿基米德的咽喉,從而窒息了一個富有詩意的時代;鮮花廣場上的烈火,毀滅了一代天驕布魯諾;1653年的宗教法庭對伽利略進行了無恥的審判,使“那個實際上已經被粉碎了的夢幻和謊言(指地心說,筆者注)在哥白尼之后茍延殘喘百年之久……”作者激躍的“思緒從遙遠的歐洲回到東方,回到我所站立的中國大地上”,睹物發問:“是誰扼殺了這座古觀象臺的生命?是誰阻止了中國天才們跟主歐洲近代文明的步伐,一道去探索字窗之謎?”這是驕橫愚蠢的獨夫——皇帝的“杰作”!嗟呼,“一人之心,萬人之心也”!對比當年俄狄浦斯王的發現,想想祖先們的壯舉,怎能不發出這痛心的感嘆!作者的描述和思辯,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歷史注定人類要面臨宇宙、自然的司芬克斯和“自我”司芬克斯的雙重發難,而后者的危害遠勝于前者,因為它常常在人類探索、征服宇宙、自然之謎的道路上,就將崇高、偉大的人扼殺,連同真理、正義、知識、科學、文明一起奉獻給了司芬克斯。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自我司芬克斯之謎,才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最大謎團。而要“解開這個謎團,誠非易事。除了要和宇宙捉迷藏,除了要同自我尊嚴忍痛告別,人類還要與來自體內的固執、愚昧、野蠻和惰性作殊死搏斗,好像巨蟒蛻皮,鳳凰涅槃一般,飽嘗痛苦,歷盡劫難”。這是當代真正意義的自我意識。有了這樣的自我意識,才能發現、尊重、實現人,才能認識到“自我”使命,從而使宇宙、自然的司芬克斯永遠退卻、退卻,同時也使人間的司芬克斯無地自容,最終讓每一個“自我”實現回歸,都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俄狄浦斯王!這,也正是《司芬克斯與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探索、尋求的收獲,獨到、深刻的發現,思想、力度的源泉,也是提供給我們每一位讀者的全部啟示!
結束了“十年動亂”,中國人才真正地發現了“自我”,并正在逐漸地豐富、完善“自我意識”。“自我”即主體——人。隨著參照系的不同,“自我”的內涵也隨之變化。以群體為參照,“自我”便是個體(小我);以宇宙、自然為參照,“自我”則是人類(大我)。發現“自我”是認識到了個體存在的開始,而要真正認識到這種個體“自我”的價值和指向,還必須進行反思:在群體中去認識“自我”,在歷史中去尋覓“自我”,在宇宙、自然中去觀照“自我”,在實踐中去實現“自我”,這才是健康、積極的自我意識。當代的每一個“自我”都應這樣去探索、尋求、形成、具備這樣的自我意識,否則,不是發現不了“自我”,就是在發現之后再度失落。如此,歷史的悲劇就將重演。探索、發掘、表現這種健康、積極的自我意識,無疑是文學的神圣使命之一。概觀近年來的文學創作,與其他體裁相比,散文在這方面成果不夠顯著。筆者認為,正是在這種現狀下,《司芬克斯與俄狄浦斯王》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邁出了開拓性的一步,因此可喜可賀。
《司芬克斯與俄狄浦斯王》,不但給讀者以獨特的感受和深刻的啟發,而且還給人以強烈的陽剛之美的藝術享受。在所見到的1986年的《散文世界》里,《司芬克斯與俄狄浦斯王》恐怕是篇幅最長的抒情散文,全文四千字左右。但當你反復捧讀時,絲毫沒有冗長之感,反覺其凝練精悍:赫然開篇,躍然行文,戛然剎尾,回腸蕩氣。掩卷而思,造成這樣強烈、綜合的藝術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選擇了恰到好處的立腳點和著眼點——北京古觀象臺,這就為作者展開對宇宙、自然、人與歷史的聯想尋覓到了一個再好不過的連接點。因此,當五彩繽紛的景象、人物、事件接連涌現,交相迭出時,我們不覺其突兀愕然,反覺其自然成趣。
當然,《司芬克斯與俄狄浦斯王》絕非盡善盡美,因此,當贊嘆、欣喜之余,我們又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