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職責就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數學是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大的實用價值的學科,如何在高等職業教育中讓學生學好數學、學活數學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對高職數學學習的相關問題闡述了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 數學學習 分析 研究
高職數學是高等職業院校中理工類、經濟類各專業學生必修的重要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對學生后繼課程的學習和思維品質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許多高職院校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不少的問題,教學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在本文中,筆者對高職數學學習的相關問題闡述了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高職數學不再乏味
對于大多數的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十分枯燥而且乏味的課程,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了一個頗令高職數學教育者頭疼的問題。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的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建議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臨其境”的情景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按照老師預設情境的邏輯思維方向靠攏,在潛移默化中領略本節課程的精華所在。情景教學法最大的優勢在于,它摒棄了傳統的灌輸式的、呆板枯燥的授課方式,而是讓學生在老師預設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探求問題的答案。在情境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充分活躍起來,而不是以前課堂上常常出現的“身在課堂心在他方”的現象。
舉例來說,當街頭上常有這樣一種騙局“游戲”,某人的一個暗箱內裝有100個形狀相同的號碼球(其中奇數號碼球和偶數號碼球各50個),你從中任意摸兩個球,若兩個球上的號碼之和是奇數,則你可贏得人民幣2元,反之若兩個球上的號碼之和為偶數,則你輸掉人民幣2元。此時老師可以向學生尋求問題的答案,并在一些列的討論和爭論中非常自然地引入本節課程的核心——“概率”。假若老師可以經常性和巧妙地利用情景教學法,教學效果必定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二、滲透數學建模思想,讓學生活學活用
在高職的數學學習中巧妙地滲入數學建模的思想,可以從許多方面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首先,學生實際應用數學知識的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特別是在培養學生的計算、分析、推理以及嚴密的思維邏輯方面大有裨益。其次,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敏銳的觀察能力、較強的聯想能力和創新能力,尤其是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數學語言的翻譯能力,等等。總體說來,在高職的數學教學中滲入數學建模的思想,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和實際應用能力。
例如,為了突出課程的實用性,選擇傳染病傳染過程的精準地控制為例,利用數學建模的思想(主要是微積分)來對傳染病的傳染過程進行數學描述;利用有效假設來建立傳染病傳染過程微積分方程模型,通過此模型,我們可以比較方便地推算:第一,傳染高潮到來的具體時間段;第二,有效控制傳染病的具體措施;第三,預估傳染病的感染人數(或者比例),并據此制定相應的防治方案。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線性代數的建模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物資調運問題,等等。
總之,在高職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建模思想,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克服思維定勢,拓寬學生思維領域
定勢,在心理學上是指先于一定活動而指向活動對象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而思維定勢則是指雜解決穩定的過程中做了某種特工加工方式的準備。當對某種方法或者知識的認識達到相當熟練的程度的時候,便會形成思維定勢。思維定勢雖然可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簡化思維定勢者的認知程序,幫助人們更快地解決日后遇到的類似問題,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它的依賴性也具有非常大的消極作用,使人們的思維惰性更加嚴重。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非常容易產生思維定勢,其具體原因是:第一,知識之間具有相通性。知識之間的這種“相通性”是讓學生產生思維定勢的重要原因。眾所周知,數學之間的知識聯系非常密切,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長期的接觸會讓學生會逐漸認清不同知識之間的潛在“相通性”,進而增加遇到此類問題時的思維惰性。第二,原有穩定清晰的知識結構。心理學研究證明,原有穩定清晰的知識結構對新知識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如果原先的知識結構過于穩定勢必會影響日后新知識的學習。
那么如何讓高職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克服思維定勢呢?
首先,強化數學原理及其相關概念的學習。對于數學來講,原理和概念都是它的本質屬性,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具體實踐中,學生產生思維定勢產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對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不深刻,因此,強化數學原理及其相關概念的學習十分必要。
其次,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發散思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解多方向的解題策略來達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四、結束語
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是不容置疑的,而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職責就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所以,加強數學教學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大學數學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223-225.
[2]郭炳坤.注重情景創設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數學通訊,2008,(01):321-325.
[3]呂侃徽.高職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與思考[J].數學通訊,2008,(11):23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