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培養技能性人才的高職院校如何強化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使命。我們高職計算機課教師在教學中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會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教學效果,而且使學生學會了進行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思考,為他們以后發展為創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學的基礎。以筆者從事高職IT專業教學的實踐出發,從創設新環境、推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強化技能培養、訓練思維方式和改革考試方式六個方面,闡述了在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高職 IT教育 創新能力 學生
創新能力是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是現代社會人應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尤其在IT這個不斷更新和發展的領域的人才,既要有專業知識,也要有獨立自主和開拓創新的能力。作為面向社會需求的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必須從學生運用信息工具、主動獲取信息、善于處理信息、利用信息進行學習等方面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畢業后對就業崗位更新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卻沒有達到這一目標。以我校為例,我們對本院計算機專業07屆和08屆畢業生做了跟蹤調查,發現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在工作態度和技能應用方面滿意度達到90%以上,而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滿意度只有19.4%,大多數用人單位反映,我們高職院學生上手很快,對操作核心很快能夠掌握,但是后勁不足,對工作不容易有突破,這是高職學生的通病。咎其原因,我發現這和目前高職院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方法有關。
一、高職院校IT教育的現狀
1.教學理念陳舊
傳統的教育模式是教師獨占課堂,進行填鴨式的教學,這導致教師教死書,學生讀死書,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情感的培養沒有在課堂主陣地得到落實,同時在教學中基本采用以課堂教學為主,上機實驗為輔的形式,實訓教學往往只強調對某項操作技能的反復訓練,不能啟發學生對生產領域中的問題進行獨立分析與思考。
2.教材內容滯后
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在計算機教學中相關知識必須及時更新。但是許多院校的計算機教材常常是幾年都不予以更換。課本上的知識都是幾年前的內容,根本無法適應現代IT行業的高速發展,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缺乏更新意識,一本備課筆記用了幾年,這樣一來造成學生出了校門知識接被淘汰的結果。
3.課程設置不
計算機類課程重要的在于實踐的操作,但由于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尚未形成一套經得起實踐檢驗,符合我國國情的高職課程設置體系,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重理論教學、重概念傳授,輕上機實訓指導,實訓課時遠遠少與理論課時。同時由于實訓課程缺乏專門的指導資料,因此實訓課變成了理論課的復習課。
4.考核方式單一
目前,高職計算機課程的考核基本還是以試卷考核為主,由于缺乏考核的依據,有許多高職院在考核上采取以計算機證書考核來代替期末考試,以此來評判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方式看似教學改革,實則是走了應試教育的老路。在沒有計算機證書就不予以畢業的壓力下,學生們做大量習題,死記硬背大量的概念,以此來就應付考試。雖然許多學校學生的計算機類證書考核通過率都很高,但是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卻很弱,擁有計算機等級證書卻做不好畢業生簡歷的同學大有人在。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模式是與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相悖的。
二、如何改變高職院校IT教育的現狀
高職院校計算機類學生在上述的教學環境中其創新能力必然無法得到培養和挖掘,這給他們在日后的工作中也很難有所突破,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多個方面進行改革。
1.創造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職教育以能力培養為核心,課堂教學是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陣地,應當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搖籃,所以理論教學應特別注意用系統工程的觀點統率具體的計算機知識,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同時能開闊眼界,從方法論的角度有所收獲,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和知識,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我發現大多數學生對網絡的理解很狹隘,他們上網做的最多的事是QQ聊天,對網絡原理、網絡功能沒有概念,而《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既有較深的理論性和系統性,又有較強的實踐性,比起計算機方面的其他課程,它涉及的面更廣、更深,為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積極性,是教學取得成功,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求知識的關鍵。因此,在教學這一門課程時,我針對上網對學生的吸引,在開課的第一天就連接因特網,讓學生親眼目睹網絡中的世界、網上通信、國際互聯、資源共享……在學生興趣正濃時,以幾個網絡應用的例子,引導學生進入網絡的天地,概括出網絡的定義。
同時,根據相應的內容,安排適當的課時,讓學生參觀本校整個網絡系統,從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HUB,到網卡、網線、水晶頭等各種組網設備。在相應的實驗課上,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并在實際操作中深化理論,鞏固所學的知識,補充在理論課堂上學不到的新知識及新技術,并通過寫實習報告及體會,使學生真正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為今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鼓勵學生閱讀各類計算機技術書籍,多搞實踐活動,讓學生具有創新意識。
2.更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計算機的理論教學形式單調,內容陳舊,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創造欲。沒有積極主動的學習,就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引導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學生置身于“問題解決”中去,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發現,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在教學“幻燈片的制作”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先介紹了幻燈片制作中的幾個修飾技巧,然后將40人的班級分成了8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制作一套反映班級風貌的幻燈片,素材可以通過上網尋找。任務布置后學生們立刻投入分工合作,策劃的策劃,找資料的找資料,文字處理的和圖片處理的都各盡其職,課堂教學在輕松愉快和有條不紊的環境中進行。規定時間到后,我將每一組的作品一一展示并作出評價。然后由我指出大家在實驗課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的收獲,在整個討論過程中學生占主導地位,教師只起輔助性作用,最后我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這樣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3.改變教學理念,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技能型人才
技能訓練能改變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地位,把理論聯系實際這一職業教學原則貫穿在教學的各種組織形式和要素之中,在搞好理論教學的同時,須結合實際,創設必要的條件,通過各種途徑,加大實驗、實習、實踐環節的力度,把職業意識的培養和專業技術技能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將理論知識教學與專業技能潛移默化地融為一體。
如在“網頁設計”課程的教學中,在完成書本規定的教學任務以后,我加入一周的教學實習,讓學生根據自己一門課程的學習成果完成一個完整的網站。這樣既縮短教與學、學與用的距離,又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畢業后迅速適應崗位需要奠定基礎,增強學生就業的適應性。
4.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發散思維是指根據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維形式,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訓練發散性思維就要通過挖掘教材中能一題多解、一法多用、一題多變的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的思考朝多方向擴散,提出各種設想、多種解答,教師再對他們的想法給予進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確的方面,通過這樣的學習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如在講解Excel中的“數據導入”功能時,我首先用文本文檔給出一份表格數據,要求學生們將這些數據放到Excel中進行處理,問起將要使用的方法,學生們眾說紛紜,有的提出在Word中先建一張表格,將文本數據復制到Word表格中,然后在將Word表格轉換為Excel表格;有的提議將文本中的數據一個一個復制到Excel表格中去``````我對他們的答案一一驗證,最后給出最佳方法,即使用Excel中的“數據導入”。經過觀察,學生在這一方法上的掌握程度比起直接介紹來要大大提升,并能把這一知識廣泛應用到新環境中去,舉一反三,提高了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學習活動順利進行。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5.改革評價制度,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查
要改變傳統的閉卷考試,且一卷定成績的做法,采取理論考試與實踐考核相結合、期終考試與學生的平時表現相結合等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可分成兩個部分:筆試考核和實踐能力考核。筆試考核主要對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進行考試;實踐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實驗作業作為考核依據,成績為百分制,理論考試占50%,實驗成績考試占50%。并且加入像調研課程、工程設計課程等以實踐、成果、調研報告、方案為中心的附加考核,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與學生個性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
三、改革獲得的初步成效及展望
這兩年中,我院在IT教育中通過對教學方法、課程設置和考核評價方面的改革,學生的創新能力有了很好的培養,在剛剛對10屆計算機類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中,用人單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滿意度達到55.2%,總體滿意度大幅提高。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于我們教師來說要時刻更新觀念、勇于探索,在高職院校中,教師不僅肩負著理論教學的任務,還要擔當起實訓指導、技術推廣等任務,我們高職院校中任教的教師應該是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雙師型”教師。這就要求我們高職院校的老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同時提高教育理論素質,把激化所有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所有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所要完成的最重要任務。讓創造根植于每一個人的思維深處,讓創造表現在每一個人的實踐活動中,讓創造成為整個民族的基本品質和國家繁榮富強的根本推動力。
參考文獻:
[1]杜春盛.實驗室工作研究與探討[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1998.
[2]姚麗梅,王玉生.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7).
[3]王義高.創新人才理論初探[J].比較教育研究,2000,(1).
[4]韓烈琴.計算機創新人才的培養.科技信息(學術版),2004,(5).
[5]陶麗,孫雙霞.第二課堂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措施.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2).
[6]繆寧陵.淺析高職院校教師創新能力[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
[7]王俊明.淺談在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滄桑,2005,(5).
[8]顧莉.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6.
[9]盧皓.淺談計算機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5).
[10]劉凡勇.淺談在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天府新論,2005,(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