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建設是提升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同時也是一個有待發展與完善的時代課題。本文結合教育部《規劃綱要》精神,對其與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關系進行思考解讀,進而剖析高職院校在創新教育建設中常見的誤區,提出其凝煉創新教育模式可行性建議,從而促進高職院校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業教育 規劃綱要 思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應該把加強和改進創業教育作為重要的價值取向,把全面深化創業教育內涵,加強創業精神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開展創業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趨勢,也是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化和具體化,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與《規劃綱要》關系的解讀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也是高職院校生存發展的關鍵。在全國高職院校展開新一輪人才培養水平評估的新形勢下,尤其是國家啟動示范性院校創建的全面展開的情況下,進行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研究,探尋其內涵與外延,研究其形成機制和特色建設等,對高職院校提升辦學水平,增強辦學實力和社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必要性。與此相關,《規劃綱要》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七大改革與發展的任務,即: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雙師型”為特點的教師隊伍基本策略;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基本標準;可操作性強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高等職業教育投入的政府責任、社會責任;校企合作的辦學法規。從這七大改革與發展任務的表述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其中無不包含著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指導意見。
二、高職院校探尋創業教育模式常見誤區的剖析
1.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之內涵闡釋
創業教育,是在勞動力就業與再就業的巨大壓力下產生的。1989年,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提出了“事業心和開拓教育”的概念,后被譯成“創業教育”。高職創業教育就是指以開發和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通過創業教育,培養高職學生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心理品質等的教育,通過創業教育,培養具有開創性個性的人才,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院校不管是落實“以就業為導向”,還是體現“以服務為宗旨”,抑或是“走產學研相結合道路”,創業教育都是一條重要途徑。
2.高職院校創新教育的常見誤區
(1)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混同
高職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等量化。專業教育的特色是由其本質性所決定的。同時,專業教育的這些特點又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所具有的,表現出兩者之間的“共性”關系。然而,除了這些“共性”關系之外,創業教育還體現出一些“特性”。因此,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既體現出高職教育的類型與層次特色,又體現出有別于其他高職教育機構的個性特色。就高職院校整體而言,高職教育的專業教育是共性,每一所高職院校辦出的創業教育才是個性。然而,一些高職院校將自身專業教育簡單地等同于創業教育,導致辦學者用同樣的高職教育理念來規范和指導高職院校的辦學實踐,從而偏重對高職教育發展規律的研究,而忽視對高職院校這種機構辦學規律的研究以及對自身學校具體校情的考察和學校資源的有效整合以及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最終可能導致高職院校辦出了所謂的“高職教育的特色”,卻沒有辦出創業教育特色。
(2)創業與創新混同
以“創新”化建設標準標榜創業模式。“創業”和“創新”都是一個比較的概念,比較都需要參照物。但兩者的差異性較大。從競爭戰略角度看,“創新”是一種差異化戰略和集中一點戰略,“創業”是一種多元化的、長期的品牌戰略。然而,有些高職院校以“創新”化建設標準標榜創業教育模式,直觀地認為辦創業教育就是辦創新教育的院校,將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入其中,建設“創新”的高職院校,最終也難以達到創業教育的內涵要求,從而阻礙學校的特色化發展之路。
三、高職院校凝煉特色辦學模式可行路徑之探尋
1.把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中心環節,是實施人才培養的路線圖。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高職教育要樹立全面的創業教育觀,注重人才培養方案的頂層和整體設計,把創業型人才培養與高技能型人才放在同等的位置,把培育具有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創業技能的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貫徹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全過程,做到創業教育進計劃、進課堂,貫穿在學生入校直至畢業的每一個教學環節,使創業型人才培養成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
2.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其一是深化教學內容,目標要在專業教學內容中融入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業心理品質的訓練與培養,將創業精神的教育和創業實務知識的普及作為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二是課程體系改革,目標要在現有專業課程體系中融入創業教育課程,以培養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新型勞動者為導向,立足創業與專業相結合,圍繞創業要求,積極與創業成功人士、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系統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基本的創業技能。
3.建設適應創業教育需要的師資隊伍
一方面,可以選拔具有創業意識的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業教育專業培訓;另一方面,從校外聘請一些成功的創業者、企業家、技術創新專家,作為“創業導師”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同時通過他們進行創業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學或研討,交流創業教育經驗,著力培養學校“本土化”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4.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首先,要把創業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范疇,推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融合滲透。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創業文化活動,促進學生創業群體的溝通和交流。其次,學校要切實加強校內外創業基地建設,解決大學生創業實踐的空間問題。再次,要堅持項目帶動,引導學生參與具體的創業項目,體驗創業過程,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高職院校應結合本校的專業教育資源積極開發可行的創業項目,并為每個項目提供具體的創業策劃方案,指導學生開展創業實踐。同時要面向社會和企業,積極承擔行業課題,為大學生創業實踐拓展項目。
綜觀創業教育內涵和《規劃綱要》的精神實質,我們只有把其視為一個有機的、復雜的、統一的系統,并采取及時有效,可操作的措施,才能真正做好國家中長期高職創業教育工作,促進創新教育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名梁,陳明舒.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幻想還是現實[J].職教通訊,2007,(6).
[2]姬興華.高職教育辦學“特色”與“質量”辨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
[3]李志永.日本大學創業教育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09,(8).
[4]梅偉惠,徐小洲.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難題與策略[J].教育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