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的“亞文化”活動在大學生活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對校風、學風、校園文化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亞文化的內涵和校園亞文化現象入手,分析了校園亞文化的具體特征及產生的原因,并結合高校實際,提出了加強引導高校亞文化活動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高等學校 校園文化 亞文化 對策
一、亞文化及其內涵
亞文化(sub-culture)是指僅為社會上一部分成員所接受或為某一社會群體特有的文化,是與主文化相對而言的。亞文化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特點:能夠以其自身特征與主文化相區別;至少服從主文化的一部分規則;以與主文化的差異特征而擁有約束自己成員的行為規范;能夠支持保持該文化的少數群體實現特定的目標而整體行動;其成員意識到自己與主文化的差異與距離。
二、高校校園亞文化現象
目前,高校校園亞文化出現了多樣化現象,主要包括短信文化、網絡文化、課桌文化、廣告文化等。
1.短信文化。在當今的信息時代,手機短信大量充斥著校園,其中包括各種愛情短信、幽默短信、友情短信、節日祝福短信等。
2.網絡文化。它是指以語言數字化為前提,以互聯網絡為基礎,以電子化傳輸為依托,以創新和互動為核心,與現實文化密切聯系的文化現象,其主要載體是博客、BBS、論壇、QQ等,主要內容是網絡語言、網絡歌曲、網絡文學等。
3.課桌文化。所謂課桌文化,就是涂鴉文化的一種。涂鴉的內容復雜,主要包括對學校的一些不滿或對一些現象的看法,亦或是一些打油詩,格調低下,粗俗不雅,文化格調不高。
4.廣告文化。學校好多地方都貼滿了各式小廣告,其中包括考研輔導班、假日兼職、出售二手筆記本、社團活動、自考等信息,內容可謂種類繁多。
三、高校校園亞文化特征
高校校園亞文化是由校園特定群體發明、信奉和推行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價值體系、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概括講,校園亞文化群體有以下幾個特征:
1.自發性。以相同或相近的年齡、年級,甚至興趣、愛好、信仰為標志性特征,構成形形色色的亞文化群體。
2.不定性。它在初始階段往往是由某一個發起者或核心組織倡導或實施的,但缺乏長期的目標導向和遠景規劃,從而導致將來的發展過分依賴于某個人或組織的發展。當這個核心出現問題時,這個群體也會相應出現問題。
3.批判性。青年人開放、激進、獨立性強的特點決定了亞文化群體的價值取向是多元的,并更多地趨向于批判性、邊緣性。如現在網絡上流行的各種論壇,都以激進和叛逆標榜自己,針對各種敏感的社會現象進行討論的,也顯得言辭過激。
4.新穎性。當今社會信息量的日益擴張,導致各種思潮的泛濫,折射在校園中便出現了各種各樣、形式新穎的群體,在大學校園中被稱為“酷一族”。
四、校園亞文化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擺脫了中學老師、家長的嚴格監控,逐漸變得自主和自由,從而為亞文化的產生提供了條件亞文化的產生有以下幾個原因。
1.大學生的自身特點。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熱情、浪漫、追逐時尚、充滿創造和叛逆精神,而網絡、短信、影視作品倡導的個性張揚、叛逆精神正好迎合了青年學生的追求;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競爭日趨激烈,亞文化一定程度上為大學生不良情緒的發泄和心理壓力的釋放提供了空間。
2.當前社會環境的影響。當前社會上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突出表現在他們所創造的校園亞文化當中。
3.學校德育教育本身存在嚴重的弊端。其內容因循守舊,不能貼近學生,從而使學生對學校和教師產生了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為不良文化的侵襲培育了溫床。
五、校園亞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
校園亞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有正面和負面兩個方面。
1.正面影響主要體現在
(1)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當前的大學生面臨著來自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就業等多方面的壓力,而大學校園亞文化可以滿足有著不同經歷、不同問題的學生群體的各自需要,讓他們在娛樂中陶冶性情,緩解壓力,促進心理和諧。
(2)促進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大學校園亞文化張揚個性,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活動參與自由,活動空間廣闊,為大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3)推動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大學生在參與校園亞文化的活動過程中更好地了解了社會,形成了合乎特定社會要求的道德、價值等觀念,掌握了適應未來社會角色所需要的一些知識和技能,為走上社會適應社會奠定了一定基礎。
(4)增強大學生的創造力。在亞文化群中,教育的主客體發生了改變,以往被動接受教育的大學生變成了主人,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觀點,這有利于發展他們的個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2.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
(1)網絡對大學生產生了重大影響。網絡中的低俗文化、血腥、暴力、無限升級游戲對大學生產生了重大影響,由于沉迷于網絡而導致休學、退學、不及格重修的比例呈逐年上漲趨勢。
(2)所謂的課桌文化、廁所文化等涂鴉文化。由于它屆屆相傳的繼承性,不利于學校正面教育的實施,更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大學校園亞文化。大學校園亞文化的多元化取向容易使學生產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傾向。
六、如何引導大學校園亞文化
關于大學校園亞文化,我們要辯證地看待與處理。首先應該看到校園亞文化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的有利的方面,譬如,它重視自由與創新、關注個人與社會、追求真理、善于團結協作,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大有益處;但同時也不能忽視校園亞文化的不利方面。不良的網絡文化的影響,使正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容易迷失方向,貽誤學業。
1.營造一個綠色的校園文化環境。通過多種方式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滋養年輕一代。
2.加強對大學生的責任感教育。提高大學生自律意識和自控能力、科學分辨能力,促使大學生更加正確、更加謹慎地選擇高校主流文化以外的文化影響。
3.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對于沉迷于網絡的學生,要通過談話、監督、與家長溝通等方式進行教育,讓學生在人文關懷的氛圍中自覺消除不良習慣。
七、結語
我們應挖掘校園亞文化的積極意義,對那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有利于大學生良好個性培養、健全人格塑造、學習生活發展的校園亞文化形態要大力弘揚,文化形態保持存在。同時,要加強對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獨立決斷能力以及審美情趣,以正面積極的思維抵消亞文化的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美]杰克#8226;D#8226;道格拉斯,弗蘭西斯#8226;c#8226;瓦克斯勒.張寧,朱欣民譯.越軌社會學概論[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