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30年來,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取得了具大成績,但還沒有擺脫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學生學習自主權受到限制,大大抑制了學生的鍛煉熱情,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為了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與興趣的需要,通過優化課程,在教學中發揮教師情緒情感、肢體動作、語言表達的作用,對創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體育教學 情緒 情感 興趣 求知欲望
近幾年,許多體育教育工作者在體育教學領域中做了不少教學改革的創新嘗試,就如何使學生能夠主動自覺接受體育教育,投入體育鍛煉之中,有效地增強體質,提高體育教學課質量進行大量探討研究。本文從情緒、情感的特點入手,探討情緒、情感因素與體育教學的關系及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一、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
需要是人對滿足個人或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東西的渴求和力求占有的趨勢。需要一旦被意識到就以活動的動機形式表現出來,是積極性的源泉,個性的積極性表現在滿足需要的過程中。為促進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和諧發展,解決學生對課程的興趣需要是至關重要的。以前,學校的體育課程傳統教學模式規范,內容和項目較為單一,很難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的需要。教材的選用,有的還是強調以練習運動技術為中心,考核過多的從運動技術的角度考慮,偏重于運動的外在形式,缺乏鍛煉身體的實用價值,在學生的課外鍛煉中顯得很不實用。這些教材內容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現在,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改革首先應該對教師加強教學理念創新性意識學習,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我們的體育教學真正煥發活力,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為了重新認識現代體育教學過程本質,我院從研究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出發,深入調查和了解學生的體育興趣指向,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啟發,不斷改革完善優化體育課程,從單一內容轉向多樣內容,從規定項目轉向現選項目,從現選項目轉向自項項目,從自選項目轉向多選項目,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運動技術與身體素質有機結合,提高學生運動技能水平和身體基本素質,在為學生提供特長愛好的平臺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運動心理需要,體現學生自身價值。
二、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現代教學過程理論明確指出:要使教學過程最優化,須完整的描述和反映師生相互作用的各種成分,實現這種理想的教學過程,主要依靠教師和學生彼此間的態度和關系。在現在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對情感系統的功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現行的體育教學過程只是一味強調向學生指導,而忽視了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在課堂上,教師往往是過多的考慮樹立教師的尊嚴和威信。對學生態度生硬,批評和職責有加,使學生對老師望而生畏,導致師生彼此間關系冷淡。注重情感教學,尊重學生人格,建立平等、和諧輕松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前提。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情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培養。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體育的基礎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每個教師都希望學生努力學習,但事實上,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教師所希望的努力程度。這就需要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經常喚起學生注意力和學習愿望。可通過提示,恰當點撥和引導,設置疑問等教學手段和方法,并輔以面部表情、四肢運動的體態等非語言信息,情真意切,以姿助教,有意識感染學生,影響學生,使產生情感的交流。如在講解和組織教學時,總是和顏悅色,語調親切,教態自如,必定會使學生受到感染,產生愉悅情緒激發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而當學生出現錯誤時,采用非語言信息更能起到好的作用。如在教學中,發現個別學生注意力分散,搞小動作,可用目光注視,或緩慢地走向該生,當師生間地視線接觸后,教師皺皺眉頭或搖頭加以提醒,這樣能引起學生注意,控制該生的不良行為,保護該生的自尊心,而避免了直呼其名進行批評,所造成的情感障礙。
四、做到因材施教
教師的教育活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她對每一個學生情感特點的了解,并以此教育和引導。所以,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表現出的各自不同的、教材的難易程度,提出切合實際的要求,也就是說要照顧個別差異,在分層教學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較大的進步,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情感。尤其是對“差生”,更要多用鼓勵表揚的方法,增加克服困難的勇氣,擺脫由挫折和失敗造成的消極情感,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對他們充滿坦誠、真摯,以良好的師德精湛的教藝去啟迪他們,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一種受尊重、受信任的情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把體育學習過程“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把體育鍛煉過程“要我練”變成“我要練”。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從中真正體驗到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五、創造一個體育教育情景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具體的情景可以引起相應的情感,在特定的情景中可以培養產生特定的情感。不同的教學情景將教學活動導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而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的精神面貌、工作熱情及努力程度。優質教學情景可以給學生帶來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的感受,誘發學生的情感,使其賞心悅目,提高學習興奮性,同時對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消除學生的疲勞。緩和緊張的心理,提高對知識、技術的理解,技能的掌握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教師是教學過程的靈魂師,是方向盤,將情景教學建立在設置情景——體驗情景——運動快樂——知識掌握——技術應用——鍛煉身體——服務學生過程之中,使學生從中振奮精神,激發斗智,開發智力,挖掘潛質,體現寓教于樂。切忌對待身體素質或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通過情感語言對學生經常給予愛對鼓勵、減少他(她)們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從而充分發揮其內在潛能,不斷提高學習成績,感受體育帶來的成功與快樂。
六、結束語
教師面對學生年齡差異、個體差異各有不同,教學過程運用的手段、方法也各有不同。本著依據體育教學大綱,教學任務安排、達到教學目標的整體方案設計采用調解課堂情緒的教學策略,讓體育教學最終追求的是通過教師誘導情緒使學生逐漸形成學習的積極情感。這樣,學生在樂學、好學的情感驅動下,才能調控具體學習中的情感和行為,在學習中鍥而不舍,孜孜不倦,產生內在的動力。
隨著現代教學過程的不斷改革、發展、深化以及對現代教學過程中本質觀點認識不斷加深,情感化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將更加顯示其重要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中國學校體育.2007.
[2]教育探索與創新.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