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guān)鍵詞】金山嶺;明代長城;小狐頂樓;麒麟影壁
【摘要】金山嶺長城小狐頂樓樓櫓上,保存著一座由青磚拼制成麒麟圖案的影壁。這是明長城建筑中迄今保存完整的唯一一幅麒麟圖,不僅代表了戍守長城的士兵祈盼和平、吉祥,憧憬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說明金山嶺長城的修建已達(dá)到長城建筑藝術(shù)的巔峰。
金山嶺長城小狐頂樓樓櫓上,保存著一座由青磚拼制成麒麟圖案的影壁(圖一)。這是明長城建筑中迄今保存完整的唯一一幅麒麟圖,是長城建筑藝術(shù)中的精品。
該影壁長1.84米,高1.1米,由壁頂、壁身、壁座三個(gè)部分組成。壁頂為歇山頂,筒瓦屋面,現(xiàn)僅殘存三分之二,頂層唯余一塊滾龍磚,瓦條一層,下部瓦件的筒瓦部分殘破。高0.25米,長2.02米。
壁身的上檐由條磚出檐砌筑,長2.1米,包括6塊整條磚和一塊半條磚。整磚長0.36米,寬0.18米,高0.08米,半塊條磚長0.22米。左右兩側(cè)豎邊分別用竹節(jié)形滾龍磚3塊砌筑。底沿由5塊條磚及一塊半頭組成,條磚長0.37米,半頭長0.12米,外沿均磨成半圓形。
中間壁心為一只動感十足的磚雕麒麟。麒麟圖案由橫5縱3、計(jì)15塊大小相同的方磚組成。麒麟頭東尾西,龍頭鹿角,鬣毛飛揚(yáng),頭回扭,張口吐舌,雙眼望向身后樓櫓上的望亭。遍體錦鱗細(xì)密,右前足屈曲前伸,左前足回屈,雙后足騰空,蹄分雙瓣,牛尾上揚(yáng)。麒麟身體前后左右所雕的卷云朵朵,使其仿佛正騰云駕霧,欲向遠(yuǎn)方絕塵而去,而曲頸回望的瞬間定格又似有依依不忍離去之感。
壁座高0.74米。有基礎(chǔ)條磚2層,兩層之間分別用竹節(jié)形滾龍磚3塊于左、中、右豎立,形成兩個(gè)橫向排列的長方形墻體。座底的條磚出檐亦磨制成半圓形,與壁身底沿相對應(yīng)。
影壁上的麒麟圖案不是在鑲嵌好的磚面上雕刻,而是先在泥坯上捏制、雕刻,再入窯燒制而成。其制作工序如下:
首先在紙上繪麒麟圖案,然后將制作好的15塊泥坯拼成一個(gè)整體,擺放到平整地面上,上覆設(shè)計(jì)好的紙樣,用粗針按圖樣在泥坯上刺孔,再采用拍鋪?zhàn)拥姆椒?,用白灰透過針刺的孔洞將圖案拍印到泥坯上,再撤去紙質(zhì)圖案,在泥坯上捏制出麒麟圖案,晾干后,最后入窯燒制而成。
中國的建筑尤其是民居多為磚木結(jié)構(gòu),盛行在房檐、房山墻、門楣、影壁、柱礎(chǔ)等處以磚雕、木雕或石雕的方式裝飾寓意深刻的吉祥圖案,麒麟便是其中常用的吉祥動物之一。許慎《說文解字》:“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逼湫坌苑Q麒,雌性稱麟,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于一身,乃吉祥之寶。麒麟與鳳、龜、龍并稱“四靈”,也是神的坐騎,是古人眼中的仁獸、瑞獸。作為軍事防御工事的長城敵樓,在構(gòu)建各種防御措施后,又依照民俗設(shè)計(jì)建造了一般用于民居建筑的影壁,其上面的麒麟圖案不僅代表了戍守長城的士兵祈盼和平、吉祥,憧憬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說明金山嶺長城的修建已達(dá)到長城建筑藝術(shù)的巔峰。
〔責(zé)任編輯: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