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清代;鼻煙壺;材質;工藝
【摘要】鼻煙壺起源于明代晚期,盛行于清朝,雖為寸小之器,卻集各種材質和工藝之大成,具有高檔的藝術品位。本文選取河北省民俗博物館收藏的部分清代鼻煙壺,按質地分類,對其造型、制作工藝及特點等分別做以介紹和鑒賞。
鼻煙壺——盛裝鼻煙的容器,簡稱“煙壺”。從目前傳世的鼻煙壺可以看出,它起源于明代晚期,盛行于清朝。從18世紀開始,鼻煙壺開始從單純的實用性轉變為實用、藝術價值并重,并逐漸成為具有濃郁中國藝術風格的工藝品。鼻煙壺的形制多為扁圓狀,寬腹小口,不易走味。造型雖說簡單,小不盈握,但制作工藝卻相當精細巧妙。
鼻煙是舶來品,在明朝萬歷年間,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進貢傳入中國。明朝晚期,鼻煙的使用僅局限于宮廷,進入清朝后,由于鼻煙的藥用作用以及成為身份的象征,很快在上層社會蔓延開來,成為王公貴族時尚的享受,以至上至王公國戚,下到凡夫走卒,無不以吸食鼻煙為樂。由于使用鼻煙的階層廣泛,對其容器的要求也不同,一擲千金的御用鼻煙壺極盡工巧,動用了最高級的工匠,最上等的材料,把個寸許的小器變成輝煌大樣,可與任何形式的藝術品媲美,而平民百姓則凡能利用之材皆可成形,使得鼻煙壺的材質千變萬化,可謂集清代工藝之大成。
清代鼻煙壺以材質和制作方式可分為玉石壺、瓷壺、料壺、有機材料壺、金屬壺、內畫壺、琺瑯壺等幾大類。河北省民俗博物館收藏的清代鼻煙壺種類豐富,作品各有千秋,除了常見的瓷器品種外,還有玻璃內畫、金屬胎琺瑯彩、瑪瑙、玉、翡翠、水晶等煙壺等。
一、瓷質鼻煙壺
瓷質壺在整個鼻煙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僅數量多,流傳范圍廣,而且制作精巧,品種齊備,優秀作品很多,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價值。瓷質鼻煙壺的品種有青花、青花加紫、粉彩等;裝飾題材有纏枝蓮花、纏枝菊花、勾連紋、山水樓閣、人物庭園、神話故事、吉祥圖案及動物、花卉等;形體簡潔大方,紋飾樸素高雅,繪畫用筆自然隨意,布局疏朗明快,構圖簡潔大方,講究意境。
1、青花纏枝蓮紋鼻煙壺高7.1厘米,口徑1.2厘米,足徑1.8厘米。小口,短直頸,溜肩,鼓腹至底漸收,圈足。通體以青花為飾,青花色澤深翠,腹部主題圖案為纏枝蓮花,間繪兩組蝙蝠、錢紋,寓意“福在眼前”,底部繪有變形蓮瓣紋一周(圖一,1)。
2、青花寒江獨釣圖鼻煙壺高6.9厘米,口徑1.1厘米,足徑2厘米。小口,短直頸,溜肩,鼓腹至底漸收,圈足,足內有青花“雍正年制”4字楷書款。通體以青花為飾,青花發色艷麗,腹部滿繪“寒江獨釣圖”,一漁翁頭戴斗笠,泛舟江上,獨自垂釣,幾只大雁在空中飛翔,人物周圍襯以山石、蘆葦、樹木。此壺繪畫層次分明,描繪精到,頗有唐代詩人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圖一,2)。
3、青花釉里紅“受天百祿”紋鼻煙壺高8.7厘米,口徑2.3厘米,足徑4.1×2.3厘米。小口,短直頸,溜肩,扁瓶形腹,橢圓形圈足,足內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6字3行楷書款。通體以青花釉里紅為飾,青花為主,釉里紅為輔。腹部繪一棵松樹,一只綬帶鳥落于松枝之上,正向下張望,樹下一只梅花鹿低頭覓食,周圍襯以巖石、花草、靈芝。因“綬”與“受”諧音,“鹿”與“祿”諧音,寓意“受天百祿”(圖一,3)。
4、青花釉里紅西游記故事鼻煙壺高8厘米,口徑1.6厘米,足徑2.8厘米。唇口,短頸,筒式腹,圈足,足內白釉無款。通體以青花釉里紅為飾,腹部繪《西游記》中的盤絲洞故事,一面為唐僧被化為美女的蜘蛛精掠入洞中,欲迫其與洞主成婚;另一面上為孫悟空騰云駕霧,下為八戒、沙僧正在焦急地尋找師傅。整個畫面用筆生動,色彩艷麗,雅俗共賞(圖一,4)。
5、青花釉里紅江邊垂釣圖鼻煙壺高8.6厘米,口徑1.3厘米,足徑3.1厘米。小口,短直頸,豐肩,下斜收至底,圈足。通體以青花釉里紅為飾,壺身腹部繪有山石、樹木,一漁翁頭戴斗笠,赤足站立岸邊,身體前傾,正伸直胳膊盡力把魚竿向水中伸去,幾條魚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動,其中一條正在咬鉤,漁翁緊張地注視著水中的魚兒。人物神態描繪細致生動,畫面簡潔(圖一,5)。
6、粉彩母伴兒戲圖鼻煙壺高8.2厘米,口徑1.6厘米,足徑2.7厘米。唇口,短直頸,筒式腹,圈足。通體以粉彩描繪7個姿態各異的童子,各手執一物,在母親的陪伴下玩耍嬉戲,兒童的天真爛漫、母親的慈愛被描繪得栩栩如生,畫面上方有墨書“母伴兒戲儉德仁兄雅玩”題款。肩部飾以青花錦地紋,底部為變形蓮瓣紋。此壺在盈寸間描繪出眾多人物,且生動傳神,反映了壺繪的高超技藝(圖一,6)。
7、粉彩博古圖鼻煙壺高8.4厘米,口徑1.5厘米,足徑3.1厘米。小口,短直頸,筒式腹,圈足。腹部繪由幾案、花瓶、花盆、香爐等紋飾組成的博古圖,瓶內插折枝花,瓶下有佛手,花盆內開菊花,寓“清雅高潔”之意。有墨書題款“許品衡作” (圖一,7)。
8、粉彩雞竹圖鼻煙壺高5.7厘米,口徑1.7厘米,足徑2.7×1.7厘米。直口,短頸,扁瓶形腹,橢圓形圈足,足內有白釉紅彩“乾隆年制”4字篆書款。腹部繪一只公雞站在巖石上,石下兩朵盛開的菊花,前方有兩支彎曲的青竹。公雞紅冠、黃嘴、褐色的羽毛、黑色的翅膀和尾羽,伸頭向下盯著竹葉上的小蟲,隨時準備發動攻擊。畫面簡潔淡雅,色彩豐富,描繪細致生動(圖一,8)。
9、粉彩堆貼八仙人物鼻煙壺高6.9厘米,口徑2.1厘米,足徑1.9×1.2厘米。壺呈扁瓶形,唇口,短頸,溜肩,橢圓形足,足內有白釉紅彩“乾隆年制”4字篆書款。壺體兩面粉彩堆塑八仙人物,他們手執法器,形態各異,穿行在云朵之間?!鞍讼伞奔磋F拐李、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乃傳說中的八位神仙,因學道而成仙,每人各有一套本領,故有“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之說(圖一,9)。
二、玉石、瑪瑙類鼻煙壺
玉石、瑪瑙類鼻煙壺的質地包括白玉、青玉、黃玉、墨玉、碧玉等各色玉石以及翡翠、瑪瑙、水晶、茶晶、松石、孔雀石、木變石、青金石等各種不同的巖石類,其材料貴重,價格昂貴。
玉質鼻煙壺的制作多用河中采集的玉料,質地縝密,光澤瑩潤,特別是“籽玉”,細膩溫潤,潔白無瑕。其造型也是千種萬式,美不勝收:有用和田籽玉制作的一種素白純凈的鼻煙壺,不加任何雕飾,器形端正,充分顯示出玉的君子風度;有用上等羊脂白玉制作的帶有雕刻紋飾的鼻煙壺,還有就其自然形態掏腹加蓋做成的隨形鼻煙壺;紋飾上有周身滿飾類似柳條編扎的簸箕紋的。
瑪瑙煙壺和瓷質煙壺一樣,是鼻煙壺中品種數量較多的一類。瑪瑙是一種非常惹人喜愛的玉石,質地半透明,有玻璃一樣的光澤,有白、黑、紅、綠、紫、醬黃等各種美麗的顏色,素有“千種瑪瑙”之稱。我們通常見到的瑪瑙煙壺除單色的外,還有玉帶瑪瑙、雜草瑪瑙、纏絲瑪瑙、藻草瑪瑙、玳瑁瑪瑙、俏色瑪瑙等等。纏絲瑪瑙是一種用紅白、黃白或黑白等色相組成,有著自然流暢、細如游絲的各式紋路的瑪瑙。藻草瑪瑙也稱苔蘚瑪瑙,是瑪瑙中混入了綠泥石礦物,形成藻草、苔蘚或樹枝狀花紋。玳瑁瑪瑙因其內部含有像海洋動物玳瑁狀的斑紋而得名,也有的稱為黑色瑪瑙,是以黑色的斑或葉點綴在白地上的一種瑪瑙。俏色瑪瑙也稱巧作瑪瑙,就是取天然美麗、自然紋理的瑪瑙質料,經過設計、構思,根據瑪瑙的色澤及紋理隨勢取形,自然成景,構成一幅幅奇特完美的藝術圖畫,從而使小巧玲瓏的壺體、壺面更富有人文情感和生活韻味。這些瑪瑙制成的煙壺,充分體現了原材料的質地紋理和色澤的美感,以及它兼玉與水晶的麗質于一身的特征,獨具特色,妙趣橫生,為鼻煙壺世界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1、白玉佛手鼻煙壺長4.5厘米,寬2.5厘米,通高7.1厘米。玉色白,玉質溫潤。器為一鏤雕倒置佛手形,佛手數瓣相互簇擁,藤蘿、瓜葉纏繞點綴,生動自然,佛手內部掏空可放鼻煙,頂部配瑪瑙蓋。“佛手”寓意“福壽”,是清代常見的吉祥玉作題材。此器以佛手為形,更增加了觀賞性和吉祥寓意(封三,1)。
2、玉鏤雕魚龍紋鼻煙壺 高7厘米,寬4.6厘米,厚1.2厘米。玉色青白,玉質溫潤。器物呈魚形,魚嘴為壺口,魚身兩面用陰刻線刻劃眼睛及規則的魚鱗,魚尾分叉翹起,靠近頭部用淺浮雕技法刻畫水草,魚背鏤雕一條小龍,龍頭爬在魚頭上方,龍身滿布陰刻斜方格狀龍鱗,寓意“魚躍龍門” (封三,2)。
3、玉夔鳳紋鼻煙壺高6.6厘米,寬3.9厘米,厚2.5厘米,口徑1.6厘米。玉色青白潤澤。器形為小口外撇、短直頸的扁瓶式,鋪首耳,底足為小圈足,腹部淺浮雕變形夔鳳紋。鳳同龍一樣,是原始先民崇拜的一種神物,具有超人的魅力和神奇的功力。此鳳鳥頭戴多齒高冠,身上裝飾著豐滿的翅膀,尾部生出幾根美麗的長翎,自然翻飛,姿態優美,擺脫了原始圖騰和古人賦予它的某些神秘感,變成了一只有著濃郁生活氣息而又輕松活潑、象征人間幸福美滿的吉祥瑞鳥(封三,3)。
4、瑪瑙巧作“老漁翁”鼻煙壺長5.8厘米,寬3.7厘米,通高6.7厘米。器為扁圓狀,小口,短直頸,溜肩,橢圓形足。老漁翁身披長衫,手持魚竿,身體稍向前傾,靜靜地垂釣于江邊,神情兼備,無一絲人工雕琢之痕(封三,4)。
5、瑪瑙巧作“駿馬圖”鼻煙壺長5.8厘米,寬3.7厘米,通高6.7厘米。器為扁圓狀,小口,短直頸,溜肩,橢圓形足。因色施藝,巧妙地運用了天然的赭紅色表示馬鬃、馬鞍、馬尾,構思新穎(封三,5)。
6、瑪瑙巧作“意在云霄”鼻煙壺長5.5厘米,寬3.4厘米,通高6.3厘米。器為扁圓狀,小口,短直頸,溜肩,橢圓形足。材質本身的色彩形狀如雄鷹,并刻上“意在云霄”4字點明主題,富有情趣,引人入勝(封三,6)。
7、玉帶瑪瑙鼻煙壺高4.9厘米,寬4.2厘米,口徑1.8厘米。扁瓶式,小口,短直頸,溜肩,底為圈足。壺體中間有一周白黃相間的自然條紋,稱為玉帶(封三,7)。
8、水晶魚簍紋鼻煙壺高6厘米,寬5.3厘米,口徑2厘米。扁圓形,唇口,短頸,溜肩,底足扁圓。壺體布滿淺浮雕魚簍紋,雕工看似簡單,實則復雜,工藝難度很大(封三,8)。
9、發晶鼻煙壺長3.8厘米,寬2.6厘米,通高5.5厘米。器為扁圓狀,寬腹小口,以發晶制作而成,質地無色透明,發絲為黑色,器內似無數發腳、針尾錯亂其中,具有極強的觀賞性。煙壺口上配鑲一珊瑚蓋,蓋內嵌一小長勺通于壺內,以便使用(封三,9)。
三、內畫及套料鼻煙壺
內畫鼻煙壺也叫里畫壺,是料器、書法、繪畫與制壺工藝相結合的藝術品,選用的原材料大多為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水晶,少量有用瑪瑙的。其畫法是用特制的鉤筆,伸入制好的鼻煙壺內部,用熟練的技巧,在方寸之內展現萬千氣象的圖案,經過磨砂,完成作品。從清末到20世紀末是內畫鼻煙壺的興盛時期,名家輩出,藝術精湛,題材廣泛,有山水、人物、花鳥、草蟲等,布局疏密得體,色彩艷麗,直至今天,內畫鼻煙壺仍作為一種專項工藝品出口,顯示了它強大的生命力。
套料鼻煙壺是指由兩色以上的玻璃制成的器物,其做法為先用一種料做胎,外面再套上其他顏色的料,之后用琢玉的方法在外套的料上雕琢出精美的紋飾。套料又有白地套彩、色地套彩、兼套與疊套之分,外層套多用紅、藍、綠、黑諸色。套料煙壺在乾隆時期更臻完美,工藝精湛,技術高超,有套五色、七色,最多達十幾層顏色的,造型端正,雕刻精美,紋飾華美高雅,是一種繁難而精細的特殊工藝技術。
1、榮九款山水紋內畫鼻煙壺高5.4厘米,口徑1.4厘米。內壁一面繪山巒起伏,古樹矗立,山下江水清漣,小船輕蕩,船上一老叟獨自垂釣,岸邊有茅舍人家,上方墨書“映箕二兄大人雅正”(圖二,1)。另一面山脈層疊,樹木繁茂,樹下有茅屋、巖石,上方墨書“丙申仲秋寫于南窗之下榮九” (圖二,2)。
2、周樂元款“秋樹寒山”內畫鼻煙壺高6.2厘米,口徑1.7厘米。內壁一面繪遠山碎石,山下古樹蒼勁,小橋流水人家影綽可見,上方墨書“秋樹寒山”(圖二,3)。另一面繪遠山近樹下,一老翁騎驢正欲過橋,上方墨書“畫于京師藕香齋周樂元作” (圖二,4)。
3、松鼠葡萄紋套料鼻煙壺高5.7厘米,寬5.1厘米,口徑1.6厘米。器形為小口、短直頸的扁瓶式,平底臥足。地為白色,套藍色玻璃,兩面均為松鼠葡萄紋(圖二,5)。
4、魚藻紋套料鼻煙壺高6.4厘米,寬5.1厘米,厚2.6厘米,口徑2.1厘米。器形為唇口、短頸、溜肩的扁瓶式,底足為小圈足。地為白色,套紅色玻璃,兩面均為魚藻紋,金魚造型逼真(圖二,6)。
5、蓮鴨紋套料鼻煙壺高7.5厘米,寬4.3厘米,口徑1.5厘米。器形為小口、短直頸、溜肩的扁瓶式,底足為臥足。地為白色,套紅、綠、黃、藍四色玻璃,兩面均飾荷花及鴨紋,色澤艷麗豐富,制作難度較大(圖二,7)。
6、套料蟠螭紋鼻煙壺高5.8厘米,寬3.6厘米,厚2.2厘米,口徑1.7厘米。器形為小口、短頸、溜肩的扁瓶式,底為小圈足。地為白色,套藍色玻璃,腹部為上下兩只蟠螭,圍繞一“壽”字頭尾相連,蟠螭造型有力,作匍匐狀,尾部分叉卷曲。
作為寸小之器的鼻煙壺,它的地位并不因其小而低,相反,集清代工藝之大成,囊括各種物質材料的鼻煙壺,以其材質貴重、造型別致、做工精細的高檔藝術品位,被藝術鑒賞家、收藏家視為掌上明珠,傳世之寶。鼻煙壺的體積雖小,而其中所包涵的技藝卻高超絕妙,更重要的是,它在為一個民族帶來文化樂趣的同時,還帶來了文化的自信。
〔責任編輯:許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