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黃驊市;海豐鎮遺址;金代;定窯;印花瓷
【摘要】海豐鎮遺址位于黃驊市羊二莊鄉海豐鎮南至楊莊村之間,面積約228萬平方米。經專家認定,此遺址主要遺存的年代為金代,證實此地是當時集水陸交通為一體的以瓷器為主的經貿集散地。遺址出土的大量瓷片中,以定窯瓷器的刻印花裝飾最為精美,本文介紹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定窯刻印花瓷片標本。
海豐鎮遺址位于黃驊市羊二莊鄉海豐鎮南至楊莊村之間,1986年,黃驊市博物館在進行全市文物普查時首次發現,在2000年、2003年、2004年三次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揭露面積超過2500平方米。遺址內出土器物以瓷器為大宗,薈萃定窯、井陘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等窯口的產品。經專家認定,此遺址主要遺存的年代為金代,證實此地是當時集水陸交通為一體的經貿集散地,而且是以瓷器貿易為主。
遺址出土的大量瓷片中,以定窯瓷器的刻劃花、印花裝飾最為精美。其中刻花較少,印花標本則豐富多彩。這些標本雖大多殘損較嚴重,但其胎體堅致細薄,釉色潤白,裝飾華美,應是定窯外銷的合格產品,很好地反映了金代定窯白瓷的工藝成就,為金代定窯刻印花裝飾藝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出土資料。
1、刻花折枝蓮紋盤
蓮花造型簡潔明快,碩大的花頭位于盤心中央,占據了大半個盤面,下部象征性地點綴幾片枝葉。紋飾主次分明,線條流暢,寥寥幾刀就把一朵盛開的蓮花刻畫得栩栩如生(圖一,1)。
2、刻花折枝蓮紋小碗
原裂為兩半,經粘接,是該遺址出土的唯一一件完整器。其圖案與上述折枝蓮紋盤如出一轍,蓮花為七瓣,花頭位于碗心,線條簡練,刻劃流暢,栩栩如生(圖一,2)。
3、印花蓮荷水鴨紋瓷片
為盤殘片。一只水鴨悠閑地從碩大的荷葉下昂首游過,盤心處亦可見一只鴨子的頭部和蓮荷紋(圖一,3)。
4、印花雙魚紋瓷片
為碗心殘片。碗心模印兩條同向游動的肥美鰱魚,周圍滿飾纖細的渦形水波紋。釉面上有細小開片(圖一,4)。
5、印花獅紋瓷片
為盤心殘片。在以回紋帶圍成的盤心內,一頭頑皮的獅子正在全神貫注地玩弄一只小繡球。獅子身體采用夸張的設計手法,隨盤心的弧形邊緣作大幅度扭曲,幾呈“C”字形,四爪撐開,雙目圓睜,具有強烈的動感(圖一,5)。
6、印花鶴紋瓷片
為碗殘片。碗心模印一件古色古香的雙獸耳簋,簋內插有牡丹花。碗沿印回紋帶一周。碗壁紋飾用縱向凸棱分隔成6組,現殘存完整的圖案兩組。一為一只仙鶴在茂密的竹林中昂首向前;一為一只仙鶴在山石牡丹旁回首曲頸,悠閑地梳理羽毛,有很強的立體感。這種仙鶴、山石、竹枝組合的圖案象征長壽吉祥。碗口沿為芒口(圖一,6)。
7、印花飛鳥紋瓷片
為碗心殘片。碗心處左側一支肥大的荷葉托起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蓮,右側幾株花草隨風搖曳,中心印有一只展翅飛翔的飛鳥(圖二,1)。
8、麒麟穿花紋瓷片
為盤殘片,經粘接,圖案較完整。盤心印一只麒麟在三朵綻放的折枝牡丹花蔓之間飛奔跳躍,麒麟為龍首,鹿身,獅尾,虎足,身上印魚鱗和梅花點紋。盤壁印一周纏枝花卉,外沿環繞一圈帶狀回紋(圖二,2)。
9、印團花蕉葉紋瓷片
為碗殘片,經粘接,大部完好。碗心模印團菊圖案,碗壁裝飾三層蕉葉紋,外沿環繞一圈帶狀回紋(圖二,3)。
10、印荷花紋瓷片
為碗壁殘片。碗心印纏枝蓮一組,碗壁滿飾盛開的或含苞欲放的荷花,荷葉上下舒卷,栩栩如生,動感十足。花葉之間布滿卷曲的水草和茨菰(圖二,4)。
11、印蓮瓣式花口瓷片
為碟的殘片。為單脊花口式,曲口呈蓮瓣形,瓣尖凸起,瓣口之間起伏較大。曲內和脊處模印雙層蓮瓣紋。碟心與碟壁相接處為圓弧形,碟心內殘存幾片花葉紋(圖二,5)。
12、印花八仙紋瓷片
為碗壁殘片。殘壁用棱線豎分成多組圖案,或為八仙圖,現殘存兩組。一組為一人右手持劍,作向前奔跑狀;另一組為一人左肩扛一支笛狀物,悠閑地走進畫面(圖二,6)。
13、印花博古紋瓷片
為碗殘片。碗壁印博古紋,一只鼎內插有牡丹花一枝。鼎為雙獸耳,三足。牡丹枝葉搖曳,動感很強。近口沿處印回紋一周(圖二,7)。
海豐鎮遺址是河北省繼北戴河秦行宮遺址之后發現和發掘的又一處重要濱海遺址。海豐鎮之名始于金代,是在唐宋時期“通商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金代以后成為以瓷器貿易為大宗的中國北方一處重要的出口口岸。該遺址的發現,填補了北方瀕海口岸考古的一項空白,為研究中世紀瓷器外銷提供了重要資料。
〔責任編輯: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