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起,新《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對建安行業中涉及的材料、設備如何征收營業稅問題有了全新規定。筆者現就甲供材料(設備)的相關稅收問題作簡單闡述。
一、新舊稅收政策對材料設備計稅相關規定的差異
1993年頒布的《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八條規定:“納稅人從事建筑、修繕、裝飾工程作業,無論與對方如何結算,其營業額均應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資和動力的價款在內。”另外,在財稅〔2003〕16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營業稅若干問題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建筑安裝工程的計稅營業額不應包括設備價值”(具體設備名單可由省級地方稅務機關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列舉)。
而新《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六條規定:“納稅人提供建安勞務(不含裝飾勞務)的,其營業額應當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設備及其他物資和動力價款在內,但不包括建設方提供的設備的價款。”
通過比較以上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對建安工程中設備是否計稅已經發生了變化。按照新《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建設單位提供的設備價款(即甲供設備)不需要繳納營業稅,施工單位自行采購的設備價款(即乙供設備)需要繳納營業稅。但對于原材料的規定沒有改變,無論是甲供還是乙供都必須納入營業額計算繳納營業稅。
二、建安行業材料(設備)供應現狀和存在的涉稅問題
目前建安行業大多數工程的設備(含電纜、各種閥門、復合風管等)由建設方供應,而甲供材料主要為一些大宗材料,例如鋼筋、鋼板、管材以及水泥等。對于建設方而言,采用甲供材料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好處:控制主要材料的進貨渠道,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節約材料采購成本和減少支付給施工方的備料款,減輕資金壓力;財務處理上不納入工程造價,減少稅收負擔。對于施工方而言,采用甲供材料方式可以減少材料的資金投入,從而減少資金墊付壓力,避免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風險。所以,許多建設單位在與施工單位簽訂施工合同時就規定工程項目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由甲方供應。
在實際操作中,建設方一般會將甲供材料直接計入工程成本,建設單位同施工單位辦理工程價款結算時,由于建設單位擁有主動權,對“甲供材料”只計算施工單位的相關費用,而不計算項目的應交稅金,甚至在編制工程預算確定工程造價時,建設單位對該部分甲供材料也不按照工程計價程序列入工程造價的直接費或工程量清單計價,也就不可能計費提稅并入工程總造價。這樣不僅逃避了“甲供材料”應承擔的稅金,而且減少了應提取的各項規費,從而降低了工程總造價。如果稅務機關監管不到位,甲乙雙方就會利用“甲供材料”少繳稅費,造成國家財政收入的流失。
其實,在這種處理模式下,施工方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因為無論建設方會計處理如何,施工方始終是甲供材料營業稅的納稅義務人,不僅必須繳納稅款,還將承擔偷逃稅款而被處罰的風險。
三、新營業稅條例下甲供材料(設備)的稅務處理
企業財務人員在日常財務和稅務處理中有以下幾點需要把握:
1.注意材料和設備的劃分。按照現行稅收規定,甲供材料必須計入營業額繳納營業稅,而甲供設備是不需要繳納營業稅的。所以,材料、設備的劃分就顯得十分重要。新《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對材料、設備的劃分并沒有明確規定,因此可以認為財稅[2003]16號文件中對于設備的列舉以及對設備劃分的規定仍然是有效的。例如該文件規定:通信線路工程和輸送管道工程所使用的電纜、光纜和構成管道工程主體的防腐管段、管件(彎頭、三通、冷彎管、絕緣接頭)、清管器、收發球筒、機泵、加熱爐、金屬容器等物品均屬于設備,其價值不包括在工程的計稅營業額中。
2.注意材料、設備供應方式的選擇。首先要分析設備由建設方提供與施工方自行采購對營業額的影響,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按新《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由施工方自行提供的設備是要并入計稅依據繳納營業稅的,而按原規定則不要繳納。甲供設備方式下供貨商的發票一般是直接開給建設方,由建設方直接支付貨款,施工方只是參與驗收和負責保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施工方應取得建設方甲供設備的清單,并能與工程量清單的數據相吻合,在清單備注中注明設備甲供(具體操作可與主管稅務部門溝通,做好數據資料的備查工作)。其次,在新《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下,施工方應積極爭取將材料供應實行乙供或者甲定乙供。如果建設方確定要求甲供,施工單位也應該在投標及合同簽訂時明確甲供材料的稅金繳納辦法,比如要求建設單位將甲供材料部分的稅金計算并支付給施工單位,或在合同中明確注明甲供材料的相關稅費由建設單位自行承擔。
另外,在實際工作中很可能設備并不是由建設方提供,而是由施工方提供的。而施工方提供的設備一般會有兩種方式,在新《營業稅暫行條例》中也有具體規定:第一,設備是施工方提供,且設備是施工方自產的。這屬于混合銷售行為,應當分別核算應稅勞務的營業額和貨物的銷售額,其應稅勞務的營業額繳納營業稅,貨物銷售額不繳納營業稅;未分別核算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稅勞務的營業額。而以前對于生產型企業銷售自產貨物并提供安裝勞務是一并征收增值稅的。這對于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生產型企業既銷售自產貨物又提供安裝勞務的,無疑是一個有利的政策,因為安裝勞務的稅率是3%,如果一并征收增值稅,則是17%的稅率,并且安裝勞務部分很少有增值稅進項稅抵扣的項目。第二,設備是施工方提供,且設備是施工方外購的。這也屬于混合銷售行為,應根據新《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六條的規定來處理。如果該納稅人的年貨物銷售額與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營業額的合計數中,年貨物銷售額超過50%,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營業額不到50%,則該企業應被認為是以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為主的,此時設備價款和安裝價款一并征收增值稅。如果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營業額超過50%,而年貨物銷售額不到50%的,則應就設備和安裝勞務價款一并征收營業稅。
四、政策建議
假如稅務部門能對建設單位材料(設備)計入工程成本做一個明確的規定,甲供材料(設備)的稅收問題便會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為此,筆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議:建設單位不能將工程建設中自行采購原材料取得的貨物銷售發票入賬,而必須以施工單位開具的建安發票入賬。這樣,建設單位在發出“甲供材料”時,就不能將材料直接計入工程成本,而是按材料的實際購買價或預算價作為施工單位的預付款,那么該項材料成本最終只能通過施工單位開具建安發票進入工程成本,即施工單位必須將該部分材料價值并入營業額征收營業稅。如果建設單位不將“甲供材料”稅金給施工單位,施工單位就不會將該部分材料發票開具給建設單位。所以,建設單位為了能取得合法憑證把“甲供材料”計入工程成本,就必須將“甲供材料”這部分的稅金付給施工單位。這樣稅務部門就能很好地將“甲供材料(設備)”稅收納入監管的范圍,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雙方也就不能利用“甲供材料(設備)”達到偷逃稅收的目的。
(作者單位:撫州市地稅局稽查局、江西省地稅局稽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