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假發票套取的資金歷來是各單位小金庫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在《關于在“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中嚴厲查處假發票的通知》(中治金辦〔2010〕4號)中,假發票的查處也被列入“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審計過程中,如何快速、準確查出假發票呢?筆者將審計中積累的假發票查處經驗進行了歸納,主要是一摸、二看、三辨、四鑒、五查、六排、七敲、八究、九尋、十問。熟練掌握這十招,大家都能煉成火眼金睛。
一、假發票的概念
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憑證。常見的發票主要有增值稅專用發票、普通發票和專業發票。我們可以根據票據是否合法、業務是否真實將假發票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針對“真”發票而言,票據本身是虛假票據,業務也是虛假的,即假票虛開;第二種情況是票據本身是合法的票據,業務是虛假的,即真票虛開;第三種情況和第一種類似,票據是虛假的票據,但是業務是真實的。在本文中,票據本身是虛假的稱為虛假票據,上述三種情況均視為假發票。
二、假發票查處十招
總的來說,由于我國加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和監督,加大了對虛假增值稅發票的處理力度,涉案數額特別巨大的犯罪分子甚至會被判死刑,所以,現在偽造或虛開的增值稅發票不是很常見。專用發票的用途比較局限,票面金額較小,偽造或虛開的也不是特別多。市面上最常見的是虛假的普通發票。
第1招:摸紙張(適用于查處虛假票據)
我國稅務機關發票所使用的紙張全部都是特制的,是由國稅總局指定企業生產,而且只能由稅務發票定點印制企業購買使用,申購時的審批手續也相當嚴格,不能隨意領用。犯罪分子生產虛假票據所使用的紙張均為虛假票據用紙,質地與真發票有一定的區別。真發票的紙張摸起來比較柔軟,抖動起來聲音比較清脆,而虛假票據紙張摸起來比較硬,抖動起來聲音比較沉悶。真發票的紙張顏色大多是看起來比較柔和的白色。而虛假票據隔了一段時間后,如一年,大多會泛黃,比較容易辨認。審計時,翻閱以前年度的會計憑證,如果看到變色的比較厲害,甚至是泛黃的比較離譜的發票,大多是虛假票據。
第2招:看印刷(適用于查處虛假票據)
我國大部分省市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及普通發票都是由造幣廠或印鈔廠印刷的,少量手工發票由定點企業印刷,印刷工藝比較精密,使用的油墨也是特制的配方。真發票的印刷字跡清晰整潔、油墨均勻,而虛假票據的印刷字跡模糊,油墨不均。不過,如果觀察力不夠仔細,可能看不太出來真發票和虛假票據的印刷區別。
第3招:辨標志(適用于查處虛假票據)
所有的發票都有自己的防偽標志。以最新版廣東省地方稅收通用定額發票為例:發票透光可見黑色水印為“GDLT”和白色水印為稅徽;手指觸摸可感覺黑水印有浮凸感而白水印有凹陷感;將小水滴滴觸在水印紙的水印線條上,如水印原紙,則紙張逐漸吸水變濕,如以油墨印刷方式仿造水印的偽造紙,則水滴被油墨阻隔留存在紙面上;發票使用廣東省地稅專用溫變油墨印刷“LT”圖案,常溫下圖案呈翠綠色加溫時變成黃色,回復常溫后圖案變回翠綠色。鑒別虛假票據時,可以上網查詢需要鑒別的票據對應的防偽標志,然后自行辨認這些標志,粗略辨別是否為虛假票據。這些辨認辦法不需要什么特別的技巧,簡單易行。
第4招:鑒印章(適用于查處虛假票據)
這里的印章是指兩種,一是稅務機關監制章,二是開票單位印章。對于監制章而言,一般情況下,發票聯采用國家稅務總局指定的有色熒光油墨套印發票監制章,墨色為大紅色,在驗鈔機的熒光反應下為橘紅色光。虛假票據一般沒有熒光反應。開票單位的印章,一般為開票單位的發票專用章或財務印章。真發票開票單位的印章清晰,與開票單位的稅務登記名稱一致。虛假票據的印章有時較模糊,名稱與稅務登記不一致,甚至是沒有印章。此外,發票專用章上都有稅號,這個號碼與稅務登記證號碼相同,因為編制稅務登記證號碼的規定是全國統一的,即6位區位碼+國家技術質量監督局核發的企業代碼證上的9位代碼,所以,也可以在網上查詢章上的區位碼代表的地區與公司名稱里的地區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可能為虛假票據。另外,如果開票單位為海南某公司或廣東潮汕地區某公司,要提高注意,這些地區都曾經有許多制販假發票窩點,制販的虛假票據流傳很廣。
第5招:查號碼(適用于查處各種假發票)
發票上,一般都有發票代碼和發票號碼。可以通過撥打當地稅務局驗證電話、登陸稅務局網站或發送短信驗證發票代碼和發票號碼是否真實,來判斷該發票是否真實。通過網上查詢,還可以發現購票單位和開票單位不一致,真票虛開的情況。以廣東為例,在省國稅局網上辦稅大廳頁面上,輸入發票代碼、發票號碼、銷貨方(收款方)稅務登記號等信息后,可以查詢到廣東省國稅系統于2008年1月1日之后發售的發票信息。此外,大部分的發票號碼都是以特殊工藝印制的,例如新版“廣東省地方稅收通用定額發票”的發票代碼第8位、12位,以及發票號碼采用特殊數碼噴印技術印刷,號碼上虛下實,也可以辨認號碼噴印情況來判斷。筆者在對重慶某銀行進行審計時,登陸重慶市地稅局網站查詢發票號碼,發現五個施工單位開具的20張票面金額合計2.86億元的建筑業自開發票均為作廢發票,這些虛假發票被用于套取巨額銀行信貸資金。
第6招:排順序(適用于查處虛假票據)
可以翻閱相關憑證,將有疑點的發票的號碼、時間、開票單位記錄下來,進行排序,看是否存在疑點。例如,我在審計時曾發現一系列重號的幾十萬元餐飲發票以及相隔幾個月竟然連號的商品銷售發票,最后經過驗證均為虛假票據。再如,某單位收到的連號發票上的開票單位的公章不同,最后證實其中部分為虛假票據。
第7招:敲內容(適用于查處各種假發票)
可以對發票上反映的業務內容等進行推敲。一是看發票開具的事項與發票的種類是否相符,例如商品銷售發票開具的是維修業務。二是看填列的內容是否完整,金額較大的商品是否填列了型號等資料。三是金額是否異常,是否較多為整數,或者接近開票最高金額。四是開票時間是否合法,是否在票據有效期內,是否為過期發票。五是入賬聯次是否正確。筆者在審計時曾經見到某企業購買車載空調的發票,使用的是浙江省貨物銷售統一發票,每張的貨物名稱為“壓縮機一批”,大部分發票的金額在90萬至100萬元之間,接近該票最高開票金額,開票人為“余”,收款人為“鄭”。僅從內容上判斷,覺得很可疑。最后,經浙江省國稅部門驗證該26份發票票面金額共計2 436萬元全部為虛假發票。再如,在審計時,筆者曾發現某購貨單位使用銷售單位存根聯入賬,經查證,該單位購買了虛假票據后,誤撕了存根聯入賬。
第8招:究細節(適用于查處各種假發票)
要反復研究和發票相關的其他資料,一是要看有沒有采購合同,合同是否真實;二是看有無入庫單,入庫單是否真實;三是核實進、銷、存、運賬務、單據是否相互對應;四是關注支付款項后是否掛在“其他應收款”等異常科目;五是看與客戶的往來是否密切,是否采購時間相對固定,資金是否進出頻繁。在對某石化公司審計時,筆者曾發現該單位大量從某油品公司購進和銷售燃料油,金額特別巨大,業務頻繁,進銷存運之間互相不對應。而且,每次開票的油品數量均為10萬噸。經了解,廣東地區燃料油的采購基本上靠進口,依靠輪船運輸,一般使用8萬噸的油輪,但是一艘油輪裝載的油由于損耗、溫度等原因,卸載時不可能是整數。所以,開票噸數是整數,價稅是整數的業務很可疑,可能不是真實業務。最后經查證,該石化公司為了完成總公司定的銷售任務,虛開了88.68億元的增值稅發票給該油品公司,而該油品公司為了提高在銀行的貸款信用評級,同時虛開了88.03億元增值稅發票給該石化公司。
第9招:尋輔證(適用于查處各種假發票)
可以通過上網、到工商局去了解、到開票單位去調查等方式搜集開票單位的基本信息和開票相關情況。例如,在各省的工商紅盾網、企業信用網等網站可以查到開票單位類型、主營業務、企業規模、注冊資金、吊銷和注銷等信息。在對中鐵某局的審計中,曾發現該局在某車庫項目中使用的發票開票單位多是個體經營者,經上網查詢,這些供應商有的不存在,有的未按規定進行年檢,有的經營期限已過,有的執照則被工商部門吊銷;而且這些供應商的營業范圍也很廣,有建筑材料、五金交電、化工原料、紡織塑料、電子產品、照相器材、農副產品等。經去廣州市國稅部門確定,該120份廣東省商品銷售統一發票票面金額共計1 154萬元,均為虛假票據。審計最后發現,該局將工程層層違規轉分包給各個小包工頭,這些包工頭購買三無產品后,沒有合法票據入賬,就購買了假發票,屬于假票真開的情況,工程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第10招:問稅局(適用于查處各種假發票)
經過前面九招,可以粗略判別一張票據是否為可疑票據。最后,要帶上可疑票據,前往相關稅務機關進行權威鑒定,并作出結論。
靈活運用上述十招,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加上發散思維、謹慎求證,假發票將無所遁形。之后,順藤摸瓜,跟蹤用假發票套取出資金的去向,往往可以發現私設小金庫、貪污、商業賄賂等不法行為。
(作者單位:審計署駐廣州特派員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