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凝聚了一批銳意進取、有志有為的職教精英,他們不求名利,甘于奉獻,十年如一日推動廣東職業教育發展壯大;這里,是為職業教育出謀劃策的智囊團,是職業教育改革和實踐的先遣隊;這里,是連接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的橋梁和紐帶。
這里,是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自2001年成立至今,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以下簡稱廣東職教學會)已走過10個年頭。十年來,在廣東省教育廳、省民政廳和省社科聯的支持和關心下,學會發揮民間組織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貼基層”的工作方針,始終圍繞教育部、教育廳關于職業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和活動。在職業教育學術交流活動、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政策調查與研究、技能競賽和表彰活動、師資培訓、合作交流學習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可以說,廣東職業教育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廣東職教學會的奮進努力。
十年的勤心耕耘,也讓廣東職教學會贏得贊譽香滿園:2003年,被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經濟貿易委員會聯合授予“廣東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光榮稱號;2010年,被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系統先進集體”和“廣東10大最具影響力社會學術團體”的稱號。
十年,這一平臺,隨著廣東職業教育的發展,也變得更加寬廣和厚實了。本期,讓我們走近廣東職教學會,看看這一民間社會學術團體如何十年如一日,助力廣東職業教育向前發展。
用最真摯的心辦好職業教育
廣東職教學會重視自身組織建設,成立至今,已組建了學術委員會和26個指導委員會。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學會從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中職學校中選取一批學校作為指導委員會工作掛靠學校,以掛靠學校為依托開展活動,形成有系統的工作網絡。這種做法開了全國教育系統社團工作的先河,受到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的稱贊。指委會所掛靠的學校在辦學、管理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教科研能力比較強,在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中起骨干示范作用。學術委員會和26個指委會,團結、凝聚了2000多名廣東職教精英,他們主動配合教育行政部門,積極服務會員學校,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學術研究和師資培訓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創新工作。
回顧廣東職教學會誕生之時,正逢職教發展的低潮和探索時期。當時,廣東中職學校的在校生總數約61萬人,招生數約12萬人。彈指間,已十年。在這十年中,廣東職業教育既實現了規模發展,也實現了內涵提升,中職在校生總數約230萬人,招生數約102.3萬人。我省中等職業學校的在校生數、招生總量和就業率都位居全國第一,教育教學改革全國領先,蓬勃發展的氣勢不可阻擋。這除了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政府政策支持和教育改革等因素外,還因為有一批用心辦職業教育的人在無私奉獻,他們用最真摯的心來辦好職業教育。
廣東職教學會的主要領導由在職或退休的教育廳負責職教方面工作的處長和校長擔任,理事和指委會成員則由在職的學校管理干部或專業教師兼任。2001年,廣東職教學會會長陳瑞芳、副會長杜錫強受教育廳委托組建職教學會,這一干就是十年。原廣東省電子技術學校退休副校長謝佳英從2001年加入職教學會以來也一直在發揮余熱。
在廣東職教學會,無論是專職人員還是兼職人員,均情系職業教育,心在職業教育,為職業教育的發展不遺余力。因為一直從事職業教育工作,平時跟學校聯系就很密切,他們非常了解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了解職業院校的需要以及校長們辦學的困難,能夠想學校之所想,急學校之所急。因此得到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的大力支持。目前廣東職教學會這個大家庭已經凝聚了近350個會員單位,愈發生機勃勃,成長為廣東職業教育界最具有活力、影響力和凝聚力的學術團體,成為了全國教育類辦得最好的學會之一。
教學管理工作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余德祿見證了廣東職教學會的成長。他認為職教學會是一個很有吸引力和號召力的和諧大家庭。因為她匯聚了一大批精明強干、勤奮務實、為職業教育事業奮斗終身而無私奉獻的精英,吸引了中職、高職、技校和成人學校等單位。他很樂于在這個大家庭工作,并常常被這個大家庭所感動。如為規范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廣東職教學會在全國率先研究編制《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規程》,并組織專家小組,不辭勞苦,赴全省各市對幾百所中職學校的教學校長、教務主任和專業科組長進行培訓,培訓了十幾期近2000人。
樹立職業教育新形象 力推職教事業發展壯大
我國職業教育在歷史上長期處于劣勢地位,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因此不斷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樹立職業教育新形象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是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廣東職教學會成立之初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改變了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的認識。2002年春天,學會舉辦了廣東省首屆職業技術教育展示會。為擴大展示會的影響,學會選取了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廣州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場館作為展示會場,這吸引了全省100多所職業院校和一大批企業參加,盛況空前,受到各級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親臨會場并發表重要講話,給廣東職教送來春風與陽光。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李長春的講話和展示會的盛況,使當時低迷、不為人識的職業教育得到了各界的重視。此次展示會宣傳形式新、規格高,為全國職業教育宣傳工作提供了新鮮經驗,進而在全國掀起了一輪宣傳職業教育的熱潮。時隔三個月,教育部在長春市舉行“中國職業教育成果展”,廣東職教學會承辦的廣東展臺展示了廣東職教風采,人氣最旺,形象最佳,受到了各界的廣泛好評。
回憶起當時職教展示會的盛況,陳瑞芳記憶猶新。她說:“當時,國家開始重視職業教育,但是老百姓們都不了解什么樣的教育是職業教育,不知道職校生在學校是學什么的,畢業后是做什么的,所以都不送孩子來讀職校。那么,很簡單,我們就要將職校生在校學習些什么、怎樣學,形象地告訴學生及家長,于是,展示會成了我們宣傳職業教育的不二形式。當我們把汽車模型開到了展示會現場,將學生現場烘烤的點心送給觀眾品嘗時,這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讓他們覺得職業教育很有用,值得來讀,這樣,宣傳效果就凸顯了。”有時,換個角度,換種形式來宣傳職業教育,需要的不僅是敏銳的洞察力,還有一種急人所需的職教情懷。
如果說展示會是宣傳職教的一場豪雨,那么一場場的師生技能競賽、一年年的招生宣傳、一次次的中職招生咨詢會,就是樹立職教形象的細雨、透雨。
舉辦并具體組織技能競賽是職教學會的一項主要工作。學會從2003年初起,每年自籌經費舉辦職業教育各類專業師生技能競賽。8年來,學會舉辦各類型各專業的師生技能競賽共40多次,為師生提供切磋技能的舞臺,培養了師生過硬的技能水平。近幾年,自教育部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以來,學會積極配合教育廳承辦各項技能大賽,廣東省職業院校師生在全國技能大賽中技能水平突出,如2009和2010年連續兩年保持一等獎人數領先全國的佳績。技能大賽上師生所展示的過硬技能水平,使用人單位更看好職業院校,就業率得到穩步提高,這又吸引了更多學生就讀職業學校,形成了職業教育特有的優勢。
廣東職教學會還配合省教育廳開展職業教育的宣傳和招生工作。從2004到2008年的連續五年中,每年春季都組織五支隊伍近百人深入農村、山區近150所中學進行招生宣傳工作,舉辦招生新聞發布會,使廣大職業院校的辦學新貌和發展前景深入人心、獲得認同,實現招生、宣傳雙豐收。現在,我省的中等職業學校招生總量、在校生數和就業率都位居全國第一。每當說起這個喜訊,廣東職教學會的前輩們都滿心感動,因為,廣東職教人在職教道路上灑下的汗水澆灌出甜美的果實。
職業教育決策的智囊團 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先遣隊
在廣東省尚未成立專門的職業教育研究機構的背景下,廣東職教學會成為了服務職業教育決策的智囊團、指導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先遣隊。學會緊密配合教育行政部門,利用自身特點,發揮資源優勢,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以及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實踐中的迫切問題,開展相關的課程研究與實踐。
近十年來,廣東職教學會在省內外召開有影響力的學術研討會、論壇、現場會等教育研究活動不少于50次。每年一次的學術年會還經常就職教形勢開展各類職教主題研討會,每次都吸引了近300名職教工作者、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參加。這些教研學術活動務實有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導性,真正使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
廣東職教學會注重重點課題的立項與調研工作,積極推廣教學教改成果。獲得全國優秀成果二等獎《中職會計一體化課程模式研究》課題的負責人、原廣州市財經職業學校校長余堅對此感受很深。他回憶說,2007-2008年的時候,學校要申報中國職教學會的《中職會計一體化課程模式研究》課題,陳瑞芳會長得知后,非常支持并大力推薦。在學會的關心支持下,他們經過努力,取得了關于會計課程改革的一個科研成果。除了在本校直接將成果轉化到自身的教學實踐外,他們還通過學會財經指委會和學會的年會,向全省職校的財經專業推廣,幫助其他學校進行會計課程的改革。據了解,這一科研成果推進了廣東中等職業學校會計課程改革,更新了教學方案、方法、教材和辦學理念,仿真性強,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促進了會計專業的發展。
學會憑借社團的優勢,長期堅持為省政府部門和省教育廳行政決策提供數據和建議。如:2001年向教育廳建言獻策舉辦“廣東省首屆職業技術教育展示會”;2002年提出了“對做大做優做強廣東中職教育的若干意見”和“農校涉農專業萎縮,農科人才后繼乏人,嚴重影響我省率先實現現代化進程”等大批調研報告和建議;2008年提出的關于“創新高職招生制度鼓勵中職技能大賽優勝選手入讀高職的建議”的報告,均被省教育廳采納;2009年“關于盡快落實我省涉農專業學生免費政策的建議”和對我省執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等都引起了省教育部門的重視,并得到有效的落實。
為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學會還多次舉辦了培訓活動。如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學會與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聯手組織全省德育師資培訓班、全省文化基礎課程培訓班、土建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等培訓班,共2400多人接受培訓。學會機電專業指委會還對全省30多所機電類教學師資分期進行了機電類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和項目培訓。值得一提的是,學會的培訓不是僅停留在聽報告、參觀學習或寫論文等形式上,更多的是采用“任務引領式” “專題研究”或“確認資格式”等有針對性的培訓,效果明顯,深受教師的歡迎。
對于省職教學會的工作,省教育廳領導也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廣東省職教學會為深化教育體制內部的改革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培植了一批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典型學校,形成了一批正在逐步推廣的經驗,鍛煉了一批從事教育教學改革的科研人員和科研隊伍”,“在職業院校中,逐步形成一種研究工作、探索改革、提高質量、促進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風氣,在整個過程中,學會成為了教育行政部門重要的工作手臂”。
十年過去了,站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起點上,廣東職教學會將繼往開來,乘勢而上,堅守用心辦職業教育的夢想,堅定辦真正職業教育的決心,以職教人堅韌的品質,一如既往,有為有位,助力建設職教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