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項目實習和實訓教學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建設實踐,以促進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高職;建筑工程技術;特色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把人才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技能作為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強調應用性和技能性,將學生“畢業即就業,就業即上崗,上崗即頂崗”作為教學目標。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于2000年開始招生,2005年確定為院級重點建設專業,2006確定為院級示范性建設專業。經過10年的建設與改革,專業特色鮮明、辦學優勢明顯,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學校計劃經過3年的建設,將該專業建設成為省級特色專業。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以主動服務社會為宗旨,以服務珠三角粵港澳現代化城市群發展和廣東寬裕型小康社會建設為己任,緊貼建筑業需求,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現對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建設實踐作一番探討。
一、實行校企合作“411”人才培養模式
以培養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依托“學院政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大平臺,與廣東瑞豐建筑工程公司等建筑企業合作,組建土木建筑類專業理事分會,以工程項目為載體,以仿真模擬教學和實際操作為手段,共同實施“411”頂崗實習“預就業”模式。前兩年(即“4”)在學校學習,以理論課為主,輔之以校內實驗、校內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第五學期(即“1”)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訓練,進行畢業設計和考證培訓,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使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有機融合。第六學期(即“1”)送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二、構建以培養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以崗位職業能力為主線,搭建能力遞進的“兩個平臺”,即專業基礎平臺和專業技術平臺;按人才培養規格構建“知識結構”“職業能力結構”和“職業素質結構”的課程;在課程體系中重點培養從事專業崗位工作所應具備的多項能力,包括施工技術、施工管理、工程測量、工程預決算和工程監理等;在畢業綜合訓練和頂崗實習過程中,根據企業的需求、學生的就業意愿及將來的發展規劃,選擇與就業崗位相同或相近的1~2個崗位,對學生進行重點訓練,達到“預就業”目標,實現教學與就業的有機結合,最終達到畢業即就業,就業即上崗的人才培養目標。
(1)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技術崗位核心能力、“鋪路石”品格和職業遷移能力。
(2)實踐教學體系——由崗位基本能力、技術專項能力和綜合崗位能力等三種能力的訓練課程或項目組成。
(3)課程開發——開發基于工作任務的工學結合課程。
(4)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做”一體化的行動導向教學方法。
(5)“兩雙”制度——教學團隊為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畢業生取得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的“雙證”制度。
(6)校內外實訓、實習有機融通——校內實訓提升專項能力,獲中級技能證書,為頂崗實習做準備,頂崗實習訓練綜合崗位能力,期間完成畢業設計與答辯,高級工、施工員考證,實現二者的有機融通。
三、實施“零距離”對接的項目實習
以校內不間斷的基建項目為載體,實現課程設計、校內實訓與實際工程項目的“零距離”接觸,達到“三個合一”即:教師與工程師合一,教室與工地合一,作業與工程合一。
(1)本專業獨立設置的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有:工程測量實訓,房屋構造課程設計,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工程概預算課程設計,工程招投標實務課程設計等校內實踐;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校外實踐。校內實踐近兩年則主要以校內基建工程項目如體育館、圖書館等為載體,實現全過程教學、實訓與工程項目的“零距離”接觸。
(2)受學院委托,本專業教師承擔了校內大量的基建工程任務,如新建學生宿舍溶洞地基處理咨詢、人行隧道施工難點咨詢、體育運動場施工放樣測量和施工監理、汽車學院樓加層工程、體育館、圖書館、公路實訓樓施工監理等。專業教師兼任校內工程施工的監理工程師,選派本專業高年級學生為監理員,列席工地例會,進行現場旁站、見證取樣、平行檢測;受委托施工放樣測量的工程,則由正在學習《工程測量》課程的學生全面參與;體育館、圖書館等工程的靜壓管樁施工、基坑開挖、預應力張拉工藝等關鍵工序施工進行現場觀摩教學,并拍攝制作教學片作為教學資料。
(3)課程設計以學院體育館、圖書館、公路實訓樓等項目為選題,采用“真題假做”的形式進行;一小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則以學院在建項目為選題,結合頂崗實習進行。這樣的現場實訓,激發了學生項目學習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了畢業生的培養質量。
四、構建“三結合”實訓教學模式
虛擬教學平臺、學生制作實物模型和專業實訓室傳統試驗教學的三方并進的“三結合”實訓教學模式,是本專業教學形式和內容的一大創新點。
(1)通過完成院級教研項目,創建了專業施工虛擬教學平臺;通過學院體育館施工為實例的系列教學片的拍攝制作以及制作建筑結構透視圖,系統地開設了建筑施工關鍵工序、工藝欄目,極大地豐富了專業網上施工實訓教學內容。
(2)省、學院級精品課程等教學內容全部放上網,實現教學資源共享。這些資源包括“課件資源庫” “圖片素材庫” “互動答疑系統” “技能測試試題庫”和“課外知識學堂”等,極大地方便了課程網上實訓教學,實現了課程教學與網上虛擬實習同步進行。學生可以方便地瀏覽有關本專業領域的工程技術信息以及先進施工新技術、新工藝等資料,也可利用網上實訓教學平臺與教師溝通探討專業問題。
(3)積極進行仿真模擬教學。本專業學生參與開發CAI課件,以小組形式用3DMAX知識自主開發樓梯結構和框架結構等三維透視圖,同時自主制作框架結構鋼筋構造實物模型;學生親自動手砌磚墻、扎鋼筋、支模板,參與建設本專業專用建筑結構模型與施工工藝實訓室。
學院致力夯實校企合作的基礎,與企業共建專業,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合作開發課程,實施“411”頂崗實習“預就業”模式。經過十年的特色建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已經成為學院辦學特色鮮明、辦學優勢明顯的特色專業。要促進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學院還要繼續構建基于核心能力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實現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的有機融通,培養具有較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學生。
(作者單位: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