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融入企業文化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這一角度,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和途徑等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高職;企業文化;校園文化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人才質量保障體系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體系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建立具有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可以有效促成這種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的構建。在校企合作、校企深度融合道路的探索過程中,企業文化對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啟發作用,建立融入企業文化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成為了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對建立融入企業文化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進行探析。
從現實層面看,目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到企業工作后,大多數被認為存在著諸如不能吃苦耐勞、職業道德觀念薄弱、合作意識不強等缺點,難以達到企業用人的要求。從畢業生所受職前教育的角度看,這種現象與畢業生在高職院校所受的綜合素質教育有很大關系。因此,加強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對學生進行以就業為導向的綜合職業素質培養顯得尤其重要。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具有普遍意義上講的校園文化的功能,它對高職教育本身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融入企業文化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則更能彰顯高職教育的特點,能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式的職前教育,從而促成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養成。
一、目前高職校園文化缺乏“職業”特色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基本上都是照搬普通高校的建設模式,沒有很好地突出高職院校的“職業”特點,忽視了圍繞“職業”特點建設校園文化。而“職業”性正是高職學生所需要培養的除了基本工作技能以外的綜合職業素質,同時也是作為社會一名合格勞動者所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之所以在大多數相關的研究中被認為在其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精神文化主題不突出、物質文化建設薄弱、制度文化建設欠缺等問題,很大程度是由于在建設過程中,缺乏“突出職業特色”的指導思想。比如不少院校往往將校園文化建設簡單理解為讓學生去搞活動,而對于為學生選擇什么內容、什么形式的活動,往往沒有著重從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需求去考慮。
這種缺乏“職業”特色的校園文化,忽視對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將會導致青年學生一味突出個人主義、追求個性化,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感等。青年一代在網絡信息化、市場經濟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沒有得到很好的指引,自然不能很好地適應用人單位乃至社會對合格人才的需求,更加難以作為時代的先進代表走在社會發展的前端。
二、融入企業文化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的內涵探析
因此,高職教育必須重視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以職業文化育人,建設高職院校特色文化品牌。這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高職教育凸顯辦學特色、實現持久發展的要求。在當今社會高速發展、市場需求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如何使學院各門課程之間、各個教學環節之間融會貫通,如何使學院各個部門之間、各位教師之間相互配合,如何培養技能熟練、特長鮮明、素質全面的應用型人才,這種內容的脈絡和動力就是校園文化。
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企業文化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構建一種融入了企業文化的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建立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高職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重要基礎。本文認為,融入了企業文化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的內涵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
1.以校園文化為主體,融入企業文化精髓。
高職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師生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反映師生共同追求、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生活方式等的總和。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職校園文化的內涵,應該是融入了更多職業素養的校園文化,而在校企深度融合的探索過程中我們發現,企業文化正好在這方面能夠給予很好的借鑒。
企業文化的內涵包括企業的經營觀念、企業精神、行業準則、企業形象以及全體員工的責任感等。企業文化是以“人”為載體的現象,是企業為達到經營成果,并在經營過程中所共同遵循的、反映企業意志的價值理念,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的。企業文化中很注重強調的是全體員工的凝聚力,因此比較注重員工的團隊意識、責任感等。而這恰好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職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引入優秀的企業文化,借鑒建立企業文化的內容和方法,將有助于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引入企業文化建設高職校園文化,并不意味著直接將企業文化搬進校園,而是應該按照高職院校的教學規律和教學特點、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接受程度,以校園文化為主體,引進企業文化,將優秀的企業文化融合到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
2.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引領先進社會文化。
融入企業文化的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在倡導圍繞企業對人才能力的要求進行培養,實現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的同時,還應當保持適當的超前性。融入企業文化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應當包含先進的文化元素,成為企業學習的對象,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三、融入企業文化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途徑
筆者認為,在融入企業文化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的建立過程中,應該將企業文化融入到課堂當中、彌漫于校園氛圍里、進入到仿真的教育環境中,從而使學生能夠從中樹立正確的工作價值觀、領悟優秀的職業精神,并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1.結合崗位需求,將企業文化引進課堂。
高職院校的課堂中除了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外,還應該加強對優秀企業文化的傳播,特別是結合學生未來所在工作崗位的具體要求,將敬業意識、責任意識等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這樣可以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學生在自己將來的工作崗位上養成良好的工作態度,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工作價值觀。
將企業文化引進課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可以從“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入手,要求教師下企業鍛煉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掌握本行業的先進技術,還需要注重對企業文化的研究。這樣,當教師重新回到課堂時,就可以將自己對企業文化的親身體驗及研究所得向學生傳達,向學生強調工作態度的重要性。另外,可以邀請企業的優秀管理者或員工走進課堂,為學生講授其中關于企業文化的章節內容,與學生分享自己對于工作價值觀的真實體驗。最后,可以邀請企業參與教學改革與課程開發,從企業需求的視角提出意見,借鑒優秀企業文化成果,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2.立足職業精神,將專業文化融入校園活動。
各個專業可以根據不同職業的要求,把企業、行業所崇尚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質量觀念、效率觀念、服務至上理念及創業、敬業精神等職業精神滲透到學風、教風中,從而形成自己的“專業文化”。這種專業文化應該是整合了崇高職業精神的專業文化,既符合企業文化的要求,又帶有一定的前瞻性。
而在組織校園活動時,則應該把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作為活動的重要目的,將這種專業文化體現在各種校園活動中,讓這些職業精神在活動中踐行,使學生因擁有自己的專業文化而自豪,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的努力踐行自己的專業文化和職業精神,以自己所學的專業為榮。
3.創建“準職業”環境,培養職業習慣。
許多高職院校都會建立自己的實訓、實驗基地等模擬職業場所,而這些“準職業”場所可以成為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促成學生良好職業習慣養成的重要教育環境。一方面,可以從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做起,模擬職業環境。如制定高職學生校內實訓的管理制度,以企業“準員工”的要求來規范學生的實習行為,如進入實訓室要打卡、不許擅離崗位或大聲說話等。從中讓學生體驗企業的嚴格管理,感受企業特色的文化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另一方面,可以請企業管理人員或優秀員工做學生的校外兼職輔導員,與高職院校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組建模擬“企業實際”的學生社團,如建立模擬超市、模擬公司等,賦予學生相應的崗位角色,使學生在學習職業技能同時,也能訓練自己的交往能力和道德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崗位適應能力。
(作者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超.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職業教育,2010,(4).
[2] 張彤.職業特色鮮明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0,(5).
[3] 田斌.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09,(5).
[5] 李寧.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對接與融合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