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佛山市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珠寶玉石加工專業實施行業牽引下“雙元制”培養模式為例,分析了行業協會在校企合作中的溝通協調等作用,闡述了職業學校通過行業協會牽引、與企業聯動辦學的做法,以培養適應社會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關鍵詞:校企合作;行業協會;“雙元制”培養模式
“雙元制”起源于德國,這種以崗位為核心、以學校為主體、以企業為依托的培養模式已被職業教育業內人士所認同。但由于政治體制、經濟文化以及國情背景的不同,在我國職業院校全面實施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是不切實際的。佛山市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雙元制”模式進行改良,實行“行業協會搭臺,學校與企業唱戲”,實踐已證明這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一、“雙元制”培養模式的實施背景
在目前進行的校企合作探索中,存在企業“冷”學校“熱”等問題,淺層次的合作多,“雙方自愿、風險共擔、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深層次合作少。職業學校為適應市場和企業發展的變化,既要保持教學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又需要與企業合作,靈活地調整教學內容和實踐方式。而在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合作企業很難長期、穩定、全面地滿足職業學校的教學需要。如何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具有良性循環機制、能實現教育資源優化組合的模式?通過總結這幾年的實踐,鄭敬詒職校發現:以行業牽引,實施“雙元制”培養模式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行業協會作為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同一行業中眾多企業的聯合體,但其本身又不是企業;它了解企業的需求,代表企業的利益,其注重的不只是眼前的利益,還能更冷靜地看到企業的長遠利益,看到企業與職業教育相互滲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它作為聯系企業和職校的一個重要橋梁和紐帶,在雙方的溝通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學校在通過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評估后,為了自身發展,追求更高的辦學目標,而積極尋求行業協會的支持,申請成為行業協會的會員單位,先后加入了倫教珠寶首飾商會、倫教木工機械商會和順德區機械裝備制造業商會,從而使行業協會成為了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互動橋梁”。在行業協會的幫助下,學校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以及產學研工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
二、深入開展市場調研、進行專業論證,開設珠寶專業
學校一直重視專業開發和專業建設,不斷調整并優化專業機構,增強專業適應性。通過市場調研,學校領導班子了解到:倫教是我國最早的珠寶首飾投資發源地之一,同時又是我國重要的珠寶首飾加工基地,有著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并集中了一批馳名海內外的珠寶首飾生產企業。通過二十余年的發展,倫教形成了以周大福、周生生、萬輝珠寶等知名品牌企業為龍頭的珠寶首飾加工基地。珠寶首飾業既是倫教第三大支柱產業,也是倫教的特色產業,是倫教政府重點打造的產業。發展珠寶產業,人才是關鍵。而倫教珠寶業發展的瓶頸在于人才缺口非常大。
作為倫教唯一一所中職學校,在經過市場調研和專業論證后,結合學校的發展目標和總體規劃,學校于2007學年開設了珠寶玉石加工與營銷專業(原專業名稱:首飾加工與經營專業),承擔起為珠寶企業培養專業人才的重擔。
三、在行業商會的牽引下,以市場為依托,建設珠寶專業
學校在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場室建設、師資建設和課程改革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與實踐,逐步摸索出一條具有本土特色的“雙元制”培養模式。
1.加入倫教珠寶行業商會。學校積極主動參加行業商會組織的活動,及時了解珠寶行業的發展態勢。在行業商會的指導下,除與周大福集團、周生生集團、萬輝珠寶公司等三大品牌企業進行密切的交流合作外,還與香港職業訓練局旗下的李惠利珠寶培訓機構進行了多次互訪交流活動。
2.明確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一定的首飾設計、加工與經營能力,符合順德區乃至珠三角地區首飾加工與經營行業需要的初、中級應用型技術人才。為行業、企業的發展培養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3.建設實訓場室。在行業商會牽引與指導下,由周大福集團(倫教)高級技術主管、技術骨干人員,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專家與本校珠寶專業教師共同研討、規劃,先后建成了六個實訓場室,其格局與企業的生產車間完全吻合。此外,學校還建立了裕順福首飾鉆石有限公司和萬輝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等多間校外實習基地。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1)從中國地質大學引進的珠寶專業教師7名。另外,將有多年工作經驗、在全國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企業骨干引入我校的珠寶專業教師隊伍。(2)通過行業商會協調,每年送該專業教師到周大福集團進行培訓;另外,還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開辦培訓班,如:實施“雙元制”模式,開設“裕順福”班,既培養了老師,又強化了學生的技能。
5.合理設置課程。在商會指導下,由周大福集團(倫教)高級技術主管、技術骨干人員、中國地質大學專家及本校專業教師共同研討,制定出實施性教學計劃,隨后根據實際情況滾動修改,將珠寶專業細分為加工與營銷兩個方向。
6.實施“雙元制”培養模式。學校借助珠寶行業商會搭建的校企合作平臺,爭取佛山裕順福首飾鉆石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的無償援助進行深入合作、訂單培養。實施“1.5+1.5”的“雙元制”培養模式,學校提供場地,學校從2009級首飾專業的幾個班中挑選部分學生,組建了“裕順?!卑?。裕順福公司提供焊機、吊機、石鏟、風球等實訓設備和技術支持,并安排兩位實訓指導師傅現場指導。根據周大福集團公司的生產實際設計實訓項目——批花、做鐲,公司還投資了10萬元,提供實訓器材和真金實銀的原材料,讓學生用真材實料在真刀真槍的環境下進行技能實訓。他們在校內首飾實訓基地強化培訓三個月后,將被派往裕順福首飾鉆石有限公司屬下的加工基地進行頂崗實習。
四、辦學效益
(1)大幅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通過合作,學校把學生實訓搬到生產現場,使學生身臨其境學習相關知識并參與相關的生產實踐,這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通過合作能使學校緊緊把握現場技術動向,有針對性地培養學即能用的技能型人才。
(2)資源共享搭建師資培養平臺。裕順福等公司擁有現場實踐經驗豐富的高、中級技術人員,能為珠寶玉石加工實訓和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師資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目前學校珠寶玉石加工專業教學和實訓師資缺乏及實踐能力不足等問題,有助于拓展學校的師資資源。
(3)拓寬學生就業渠道。通過雙方的合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身處生產第一線,對專業要求和職業需要都有很深的認識和了解,增強了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學校先后與國內著名企業佛山首飾有限公司和順德東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辦學,實施“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根據企業需要,共同研發課程,有針對性地招生、設立獨立的專業或班級,聯辦單位參與教學過程,學生畢業后可進入該單位工作。通過定向為企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做到了部分專業學生“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
(4)增加辦學的經濟效益。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對學生進行實戰演練,在滿足生產實踐要求的前提下,實訓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參加對外加工的生產實踐,取得一定的經濟收益,為專業建設提供經費支持。
(5)擴大學校的社會知名度。通過行業牽引實施校企合作,學校在行業中贏得了一定的社會知名度,并與香港職業訓練局進行了密切交流與合作,提升了學校辦學水平,增強了綜合競爭力。由于在社會上有良好的口碑,學生踴躍報考學校珠寶專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校每年向倫教珠寶企業輸送近300名技能型人才。
學校的珠寶專業建設因切合本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專業建設規劃科學合理,教學改革力度大,所實施的“雙元制”培養模式效果顯著。為了培養更多更專業的珠寶首飾產業人才,學校將從以下方面去努力:(1)繼續探索與實踐,并逐步完善行業指導下的“雙元制”培養模式,辦出特色,打造亮點;(2)加大本專業建設力度,把專業做大做強,計劃用兩年時間把專業建設成廣東省重點建設專業,更好地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培養出更多受企業歡迎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作者單位:佛山市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李超任.對實施“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理性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4).
[2]張宇,劉春生.權利的初始界定及對工學結合的影響——兼論“中國特色”校企合作的展望[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6,(3).
責任編輯 何麗華